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足石刻的旅游开发思考

[游记]大足石刻的旅游开发思考

2008-05-22    sina.com.cn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杨家骆、顾颉刚等人,应大足县研究石刻的专家陈习删先生等人邀请,组织考察团于一九四五年春至大足考察。于一九四六年编辑出版了《大足石刻图征初编》;在重庆展出了临摹品,使学术和艺术界轰动一时。此后,一些石刻爱好者,曾长途跋涉,赴大足饱览石刻艺术。一些报刊也为大足发表文章,称颂和赞美。一九五一年成立了文物保护机构,拨款维修,面貌焕然一新,现已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名胜古迹。

3、大足石刻的地域分布

大足石刻的最集中分布区,当数宝顶山,其次是北山和石篆山。

宝顶山在古代是一个大丛林,距大足县城东北十五公里。这里曾是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密宗成都瑜伽派的始祖柳本尊,四川乐山人。唐朝末期,正当北方各地佛教密宗的活动几乎绝迹的时候,他却承袭唐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以苦行修炼创立教统,在成都、汉州、弥牟等地“修诸苦行,转大法轮,其化甚行”。前蜀王王建封他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自此两川地区佛教密宗盛行。

赵智凤,南宋名僧,大足县米粮里(今智凤镇)人,幼年出家。他年始十六,便西往汉州、弥牟等地云游三载归来,“传柳本尊法旨,立柳本尊教派”,在宝顶山开宗传教,称为“六代祖师”。他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间(1179——1249),连续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先后主持开凿小佛湾、大佛湾摩崖造像万余尊,创建了我国前所未有的密宗道场。“声势之盛,倾动朝野”。当时南宋朝廷的兵部侍郎杜孝严、太常少卿魏了翁等,曾亲临视察。宝顶山出现十分繁荣的景象,香火之盛与四川峨眉山齐名。俗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山摩崖造像,除小佛湾、大佛湾外,东有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十三处。

小佛湾是赵智凤最先开凿的石刻群。这里是用石条砌成的石窟、石壁及梁柱。建造规模宏大。现存佛像千余,视其遗迹,可想象当年的盛况。

大佛湾是一深幽的“凹”字形山湾,长约五百余米,距小佛湾一箭之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东南北三面、四至十四米高的悬崖上,“大小佛像约万余,喜怒皆有生气。凡释典所著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摩崖石刻以山岩自然形状取式,大型高浮雕巨龛相连,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我国其它石窟造像群,都是以佛、菩萨为主,没有总体设计,重复的龛窟不少;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则是由赵智凤一人主持兴建,采用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连续数十年一气呵成,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重复,这是不同于其它石窟群的显著特点。

大佛湾石刻主要造像有十九个龛窟。每龛之中又分刻几组或几十组图像,连续不断地表述一个或几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佛经故事。在图旁这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很切合人们的观赏习惯和审美能力。采用这样有表现手法,在石刻艺术群中这是绝无仅有的一处。如“华严三圣”中的普贤的手伸出一点二米,手托石塔重近千斤,历经午年而不坠。是雕刻家运用力学原理,巧妙地配刻了接地袈裟的缘故;再如东北角的“释迦降生图”,亦名“九龙浴太子”。它是大佛湾里匠心独具的一龛造像。这里岩上有一池水,把水引入龙嘴,喷浴刚刚诞生的释迦太子像,既生动自然,又给大佛湾增添了无数动人的情趣。

“父母恩重经变像”是大佛湾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一组造像。上层刻七佛,下层刻出:佛前求子、怀孕、临产、喂奶、洗濯不尽、推干就湿、为子女婚嫁、百岁唯忧八十儿等十一组图像。情节连贯地表现了父母抚育子女成长的生动过程。这些感人肺腑的动人场面,至今民间还可常见。象这样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鲜明的造像,在前期各代的石刻造像群中是罕见的。

还有不少是直接描写生活、劳动的雕刻,也是雕刻家得意的佳作。如“醉酒图”、“养鸡女”,黑暗地狱中的瞎眼夫妇等,尽管这些雕刻的原意是用来说明某人某种行为死后将入“地狱”,或已在“地狱”受苦。但由于雕刻家对社会现实生活有深切的感受,又运用了高度的艺术手法,认真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得到真实、动人的反映。

宝顶山石刻重于写实,雕刻技法细腻圆熟,人物形象俊秀庄严,冠纹衣饰精致华美,衣服和肌肉的质感都很强烈,写实非常成功,几乎看不出石刻的痕迹。窟壁镂刻楼阁、树石、山水、云海、花鸟、鱼龙,金彩璀璨,想象丰富,具有独创性。善于根据崖势、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把力学、采光和透视等科学原理用于摩崖造像。宝顶山石刻的辉煌成就,显示了古代雕刻家无与伦比的艺术天才。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县城北面两公里。晚唐景福元年韦君靖在寨内西翠壁(今北山佛湾)首先开凿佛像。此后,当地官吏、士绅、僧尼等步韦之后,陆续自费经营造像,直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二百五十多年建成。石刻造像近万尊,以佛湾为中心,分布于山之四陬,计有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五处。

漫游佛湾,犹如进入晚唐、五代、两宋石刻艺术宝库,这里每龛每窟都是古代生活的再现,那些沉默而典雅的石像,好象在给我们讲述着古老而有趣的故事。佛湾北区是宋代石刻集中的地段,也是北山石刻的精华所在。北山石刻的供养人像颇多,有仕官、武士、平民、僧尼等,其官衔、门弟、时代等均有题记,可资考证。所刻服饰、器物和园林、楼宇,表现了唐、宋社会的生活状况。给考古学家们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实物例证。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d5d4b010009r3.html4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