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双桂堂之行 |
[游记]双桂堂之行 |
2007-07-29 sina.com.cn |
老谢敬告:4月,曾与诗人柏铭玖同赴双桂堂。我懒,去了便去了。难得这家伙现在发了两天他自己的日记过来,转贴于此,让友人们知道此行大慨。(铭玖日记中的红字是我补充的。) 寺之殿堂建筑,原遵宋明僧制,堂坐东朝西,占地百亩有余,殿堂逐级升高,庄严璀巍,蔚为壮观;东西廊寮,配套完整,错落有致;通道、天井、花坛井然别致。堂上珍藏璨灿,文物甚众,《破山语录》、《竹禅书画》,堪为镇寺之宝;佛宝舍利、贝叶法宝、雍正、乾隆御赐《藏经》佛像、佛乐,实乃绝代之珍。时西来和尚撰文《万竹山双桂堂赋》,赞曰“春去秋来,常为人间安禅之地;冬参夏学,永作天下集众之堂”,“承接曹溪源流,破山不破;焰续临济法旨,双桂无双”。诚哉斯言,不复言矣! 四月十九日 早八点,从家里出发乘大巴赶往火车站,与老友谢声乘坐九点五十的火车去梁平。去年就计划到双桂堂清净几日。清净多少钱一斤?可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那些清净多少钱都无法再买回来了!已是春未,清风一路袭来,窗帘飘舞,人极少车内(一个可占几个位置,这正是我所喜欢要的)与我灌满一腔桔花柚花稻麦的馨香。满目是青山绿水:“人生哪得几日闲”其实忙与闲,都是自己的安排,比如抄股,我与谢声都说放下就放下了。如果还在抄,你能放弃今天你手中的股可能要大涨?人生是一种态度,“安贫乐道”首先你要能安贫,然后才能乐道。否则就要为利和金钱驱使。钱肯定是好东西,但要取之有道,顺其自然,命中没有,奔波劳碌也白求。就是做诗为文,现在到我这样的年纪,也不勉强为之,遇上了,诗自然就从你的心中流出来了。许多观念的一致,使我与老谢成为难得的好友。也许我对诗还有些过分执著吧,他给我提出了意见。比如有位领导提及了,我就把诗集给送去;到学校里售自己的诗集……但谁与谁能完全一致?有时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呢!(火车行约一小时,票价9元) 中午抵梁平,换乘汽车到双桂堂。县委宣传部已同统战部联系,我们先被安排在西院楼下,但我们坚持到(老旧之木)楼上。2005年,我与谢声、建成、善平就住这4-40房间(木楼上一走动,楼板吱吱作响;房内老木床有架,挂蚊帐,被褥洁净,大红布作的枕头,一室两床;洗漱及方便均要下楼出小院。我俩享受的居士待遇,每人每天交住宿费2·5元)。外面是大雄宝殿,推窗可以见破山祖师灵塔,院中那株数百年的桂花树…… 斋饭吃得很香(与僧人们一起吃,每餐1·5元)。晚饭后绕寺院(围墙内)散步,无人,踏着荫翳满积绿苔的甬道,叙说当的成群白鹭在头顶飞舞的情景;20多年前他与一位年轻画家也在此漫步……免不了又感叹一番人生的流逝须臾。又碰上算命的吴云,他才从贵州宏云寺回来,摆谈寺院现在的种种,也慨叹未法时期佛法日下。打听到,去年与我相谈甚洽的普信,离寺而去他家乡一座寺庙任主持去了。归来,一小瓶酒一包豆腐干二两盐花生小酌。 恰有一个蒲团,我坐上面眼前一片清明,不似在家昏沉、腰酸腿麻,感觉甚好。坐毕,谢声还没睡着,一问,我已坐一二小时唉 四月二十日 慢,再慢,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让生命慢下来,细细体味。一切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如饮酒(虽不常饮),如果是一仰头就将一瓶酒灌下去,那固然是一种豪爽,但如果那是一瓶五粮液或茅台酒,那岂不是暴餮天物。要慢慢一小口一小口的饮,品昧那种酒香,那种悠闲的与良辰美景美人亲情友情一聚的愉快。饮酒有三个层次,一是喝,那是生理的需要,是自己的行为;二是灌,那是应酬的需要,是被迫和无奈;三是饮,也有生理的需要,但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精神的享受。品茶更是这样,在日本有很讲究的茶道。今年到成都,鄢家发请我到大慈寺饮一种佛珠茶,讲“禅茶一道”。因此品茶的“品”是三个“口”,三个口那后面的一个口是心了,用心在品,是那种我与茶融为一体的清香,我是茶,茶是我的境界。 老谢因有蚊虫(其实我也觉察有蚊子,但那时蚊子大约还没繁殖,并不叮咬人)昨晚没睡好,嘱我早晨不要叫他。我于六点悄悄起床,僧人们才下殿,陆续走进餐堂,念经,经文大意是粥有十利,吃的人都要心存感激,感激那些为你提供斋饭的香客……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狗、龟、蛇、狐、狼、象……有灵的动物都知要报答那些帮助它们的人,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不但要感谢那些帮助过你、拯救你于水深火热的人;生养你的父母、教育你的师长;而且还要感谢为你提供生长米菜蔬肉类的大地、阳光和雨水…… 早餐是豆浆花生浆稀饭,馒头。与外面豆浆稀饭不同,很稠更香。回去他醒了,听说还能吃到,脸也没洗牙也没刷地赶去了。 饭后,泡一杯茶,我俩到殿后那座绿得极浓的池上亭阁聊天、读书,练功。 每人是匆匆过客,佛更是讲一切都如泡影。 那么,这座亭子是谁的?谁也不能占有,那么这个上午,它就是我们两个的。1991年6月12日,我曾在青城山到很少有人去的亭子里呆了一个上午,写一首题为《整整一个上午,这座亭子属于我》的诗,发表并收录在《情感的边缘》里: 我为什么要拂开茅草 抚过的栏杆断向何处 整整一上午 流水在看不见的地方 我来 整整一个上午 除了野蜂 那座亭子我命名为“独翠亭”。 现在,我到这亭子中间一株开满星星点点小花、极大极团圆的米兰前,将鼻孔嗅到花前闭上眼睛,这株花属于我,我心中流出了《呼吸米兰》的一些词语。 中午,谢声一位老友开车来邀请他去家中做客,我随同前往。 他是一位小企业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家那台电脑超宽大的屏幕。那位朋友相当热情,邀请我们在他那里住,晚上要到城里喝酒。但我坚持要回双桂堂,他就又开车送我回来。 谢谢那位企业家。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他很忙,只要高兴,只要你忙得高兴;或别人朋友想信什么干什么,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你尽管去忙去信。这样你一辈子才不会后悔。只要你高兴,作为你的朋友我自然也感到高兴! 夜晚下了雨,与城里不同,感觉那雨就落在我的头顶,敲击头颅,叩击心扉拷问生命:我是谁? 那千千万滴雨落在千千万片屋瓦上,敲叩着千千万万个我,千千万万个我明明灭灭,我是谁? (第三天,因家中俗事,我独自提前返万。留下那厮一人在寺中听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761a2d010009d15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