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湖广会馆旅游景点介绍游记图片 |
[游记]重庆湖广会馆旅游景点介绍游记图片 |
2007-08-04 blyo.net |
坐落在渝中区下洪学巷(朝天门附近),修建于明清时期。当时的重庆就已经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重镇,来自外地的商人纷纷在朝天门交易中心码头附近设立会馆。这些富商聚居兴建的重庆湖广会馆区域拥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8461平方米,包括湖广会馆、广东会所、齐安公所等建筑群及4个戏楼,可以说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产物和代表作。因为湖广人崇拜治水成名,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所以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现存的会馆内还有雕花木楼、戏台、传统街坊、封火墙等。 中国传统民房街巷,木构者居多,而且接枋连柱、棚户成群。日常烧火煮食、烛头香案都极易引发火灾,通燃千户百家,往往损失惨烈。湖广会馆建筑群周围特别修筑了高达4米多的波浪圆拱山墙,谓之封火墙,亦称“风火墙”。可以将四周的猛火烟熏阻隔于墙外,以保馆内财产安全。当然,坚实厚壁的“封火墙”也是大户人家和贫民百姓的分水岭,常见于古镇民居中的庙宇、戏台、地主庄园等
由于解放后会馆建筑改辟为居民区,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都比较严重。现修复后展出的景点包括禹王宫、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三座古建筑,移民博物馆古遗址以及仿古新建的商务接待中心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重庆市区旧城建筑拆除改造工程的发展,唯有湖广会馆至东水门(望龙门方向)一带还保留有少量完整的吊脚楼民居旧房。这些老街老巷饱尝过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的洗礼,加上半个多世纪的磨难,虽然都已经破败不堪,有的甚至人去楼空,但这是反映重庆在上个世纪初期黎民百姓生活仅存的传统历史街区。如果想了解“陪都文化”、体验长江上游的“码头帮会”生活,深入小说《红岩》中地下党员的战斗背景,这都是非常值得细细走访的老巷子。 背景资料:会馆历史 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四川重庆人口锐减,清政府为了恢复天府之国的经济,采取移民方式增加人口,这便是“湖广填四川”之由来。在移民中客居重庆的外省人,为了维护同乡利益而建立会馆公所。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外地驻渝办事处。各会馆都设有客房,供本籍来渝商客免费住宿,同时承担协调商客相互利益关系的作用。逢年过节会馆还办会酒、祭祀、唱乡戏等。据传,辛亥革命烈士邹容(重庆籍,故解放碑有邹容路以纪念他)读书时参加府考,随兄长住广东会馆备考。后因封建科举考题迂腐荒谬而落榜,邹容一气之下登上五福宫痛骂封建制度,由此愤而离家出走上海,投身辛亥革命,著下声讨封建王朝腐朽没落的先驱之作《革命军》。 |
转自:http://www.blyo.net/JD.asp?JQ=%0D6%0D8%0C7%0EC&JD=%0BA%0FE%0B9%0E3%0BB%0E1%0B9%0DD5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