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游记 |
[游记]重庆游记 |
2007-07-21 live.com |
重庆游记 《重庆》 从飞机上看重庆,地貌极秀美,横横竖竖的田地不是均整地排列,横一笔竖一笔,但它的颜色却是画家才能想象出的色彩,让人着迷。真的,当这片大地映入我眼帘时,即刻便感染了我,和谐生动的颜色永远让我心动。 我们预定的宾馆座落于老城中心,这里的路极特别,大概只有当地人才开得了出租车,这里不能说东西南北,路全是斜的,又窄,房屋高高低低三座两座地建在山腰上,车子穿梭在其中,人在车中如同在坐“过山车”,明明看见目标近在眼前,忽一个转弯,你就又不知东西了,正在疑惑,司机一个刹车你到了。 我从没住过这般热闹的地段,大概相当于北京的前门或大栅栏的区域,楼下门市林立。大到几层楼的百货公司,小到一元店应有尽有,看来我的伙伴是真正领会了我们此次行动的真义——充分体验民情。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感受去了。 这里几乎看不到自行车,走走这里的路你便知原因了,数不清的台阶,让你的行走不会寂寞,而且两旁小买卖让人目不暇接。小吃摊子笔笔皆是,品种繁多,深受人们爱戴,全中国还有谁没领略过四川的小吃那真是外星人了,以我和伙件吃满京城,尽尝饮食文化的作风,今日相见当地的小吃,还是不禁张口结舌,你不能不为这琳琅的小食叫好。感叹,四川真是美食家的天堂啊!蔬菜的品质真是诱人,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地摆放着。有一种蔬菜,在北京常被我们当成水果吃,荸荠,当地人用一种特制的小刀剥了皮,然后用一只大大扁平竹编筐盛着,一边剥一边卖,那些剥好的荸荠个个晶莹体透,如白玉一般,招人喜爱,买了一些品尝,果然新鲜美味,回味无穷,从小到大没吃过这般鲜嫩的荸荠,回京时还不忘特意带了一些,即被女儿一气吃光。后来在京的一处菜市又发现了荸荠,却食如嚼蜡,难已下咽,想来咽喉已在重庆时被细化了。路中常见有人用一提兜提着一兜嫩绿而奇形怪状的东西,不知是菜还是水果,经伙伴一说方想起榨菜,这是新鲜的榨菜。还有一种小食不能不提,银耳莲子羹,浓度刚好,味道刚好,温度刚好,那真是女人的最爱,常常是一妇人身边放几只保温瓶,一元一杯,随买随走,随走随逛,随逛随聊,难怪川妹子个个皮肤娇好,逛街美容两不误,真是自叹生不逢“地”呀!一路闲逛不知喝了多少杯,回来还常常怀念。还好我的伙伴现已自学成才,是熬制银耳莲子羹的专学了,隔三差五我还能享受一番。沿街镶牙和刷皮鞋的像当地著名的小吃一样多,最怪的是掏耳的,真是一大奇观,当你看见一位衣着时尚的俏丽女子坐于街边让人掏耳,尽可不必大惊小怪。我的伙伴感受了一回,言极舒服,而从我拍的照片来看可真是难以体会,我反正不会把耳朵这等至要器官交给陌生人打理。还一奇景便是挑夫,当地人称之为“扁担”,不仅卖货的担着扁担,还有一些闲坐在街边,身边放着扁担,或闲聊或是三三两两地玩牌下棋,那是等着为人担货的,想想那些在京城找工的民工,神情对比一下可真是天壤之别。总之,这里的人看起来全是不急不忙的样子,很会享受生活。 一路走来,不觉到了中心商业街,全国的商业街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比乏味。便觉得饿了,决定开始寻找伙伴久仰的“桥头火锅”。 说来有个故事,我的伙伴许多年前曾来此地品尝过“桥头火锅”,是当地人介绍的,见熟人来老板娘会用一双随身携带的筷子掷于汤中,然后尝味,不要大惊小怪,这可是熟人才会享有的待遇,如有不妥老板娘便会吩咐伙计加料。光汤料已是这般讲究,充满诱惑,那吃起来更可想而知了。还有那老板娘的样子真是让人充满想象,伙伴说像王熙凤,而我想象中的样子却是阿庆嫂。就这样常常以伙伴讲述“桥头火锅”的故事为开始,以京城金山城、谭鱼头、蟹老宋、李老爹等等大大小小各各角落的川味火锅为结束,说得口若悬河,听得领人神往,吃得美味无比,像是身临其境,美哉,美哉!忽一日,伙伴兴冲冲对我说在京城一僻远地带发现了“桥头火锅的”招牌,当即打车前去。大厅里好热闹,食客热火朝天,厅堂热气腾腾,服务员左右穿梭。伙伴相当兴奋,跃跃欲试,叫来服务员开点,而我却左看右看想着老板娘的筷子何时能插到我们的锅里。当然没有,连老板娘的影子也没见着,此“桥头”非彼“桥头”,只是名字相同而已,不觉失望,看来是被京城“进化”了,连伙伴说过的“井”字形火锅也没看到,以我们吃遍京城火锅的风格来衡量此家,只能说:不过如此。说不上来什么滋味,但再没去过那家火锅店。火锅依然的吃,桥头依然的讲,但已开始发展到展望将来某日一定要涉身处地亲临感受。 一上车便问司机师傅可知“桥头火锅”,我的伙伴地N年以前去的,早已忘记了地点。司机称在江北,但我们现在在俞中区,想起火锅我们便觉得饥肠辘辘,迫不及待,决定改天再品“桥头”,反正我们这次来的目的之一即:吃遍山城,于是叫司机帮我们选一处附近较知名的火锅店开吃,司机真是理解,话音只落了两分钟,车一拐到了,他说当地人常在这家吃。在这里真是“吃”这东西不发愁,遍地开花! 这间店立于一街旁,门面不大,街道也不宽,总之不显山不显水的一处。刚一进店觉得没什么特别,有点黑暗,可能时间尚早,没几个食客,其它并无特别,侍服务生引领我们向里走,方知是该店的形状如葫芦,口小肚大。就坐后服务员打开灯,立时富丽堂皇,店内古色古香,四周挂着字画,黑色桌椅方方整整,仿古设计,餐具亦很讲究齐备,服务员的服饰亦很相衬,总之一切皆很舒服,京城最好的店内亦不过如些。服务员操转转弯弯的口音向我们介绍菜肴,知道我们从京城来很是兴奋,我们也一个劲地夸讲山城种种著名,菜果然有所不同,比方,光一个毛肚即有三种之多,后来我们听服务员的意见要了一盘“绿色毛肚”,从外观上看并无别样,但一吃起来就觉异常爽口,这道菜后来成了我们在山城一道必备菜,回来还时常想念。还有我最爱的泡菜,亦和在京吃的不同,首先是菜的不同,这里的主菜是用鲜榨菜,而京城是用白萝卜,萝卜怎能同鲜榨菜比哪?喝着山城啤酒,品尝山城美味,别提多开心了,还有这里的小吃甜点,真是让人无从下口,怪只能怪肚子太小。堂内人不觉已多了起来,有一桌在办寿,放起了生日歌,店子还免费为当天生日的人送一蛋糕,我和伙伴便嘻笑我们应晚一天来,便也能吃免费蛋糕了,又笑干脆多玩几天,便能吃两次免费蛋糕。当然这只是说笑,当生日唱必,我们亦碰杯祝彼此生日快乐。说来我和伙伴的生日只相差五天,故我们把这五天当成了我们的节日,决定每年此时游山玩水,吃尽美味。这也是三月这套书的由来。另一个让人开心的是这里的物价,同样的菜肴一般只有京城的一半,而且味道怡人,只麻不辡,让人解馋得要命,吃后又不会烧心。山城好哇!这是我们真诚的感叹。 食罢这们决定步行到南天门。南天门在江的一角,是一个码头,从这里望向江南,除了沿江有一处连成长长的灯火外,其余的地方只是星星点点的灯火,勾画出了江南岸的轮廓。由于是山城,故这样的轮廓亦是山的轮廓,和繁华城市里摩天大楼勾出的轮廓是不同的,透着山城的古朴、神秘、不张扬。伙伴说这里真正的观岸应是在南岸向北观看,每逢重要的日子北岸将霓虹齐放,北岸为商业区,高楼大厦林立,政府还实施了一项霓虹灯工程,这样就能尽显繁华了。想想我还是喜爱星星点点的南岸,不奢华,有内含,总喜欢一句:腹有诗书人自华。想来物和景亦是如此。 第二天从路孔回来,我们联系了一处江南岸住地,名“海棠晓月”,多么诗意的名字。一看果然不同凡响,有一处大泳池不说,还有无数中药温泉池可以泡,关键是在我们住的不远即是一条美食街,突然想起这即是我们昨晚隔岸看到的那条长长的灯火线,今日一见,更加辉煌,热烈,和伙伴感叹:山城真是处处善解人意、深知我们的心哪!不顾旅途修整便往外冲。 食街总有近千米长,浩浩荡荡,甚是壮观,像极了当年京城簋街夜市,但想想又有所不及,京城怎有这里的优越条件可依江而建哪?吃罢晚饭便可依江漫步,那将是何等的遐逸?家家门户朝向长江,店名或古或今都很上口,门厅若市,装潢讲究,灯红酒绿,或两层或三层都已坐满了食客,就连门外的便道上亦摆满了桌子,已有坐上客,看看也空不下几桌了。道路两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车,看来晚来的还得为车位发愁。一路走来已挑花了眼不知进哪家好,忽又发现还有一条竖着的食街,一眼望去也是几百米,虽然看得眼花眼瞭乱,但我们发现还是心里想着“桥头”。于是决定继续找“桥头”。 上了车问司机,司机同样的话,而且说那是过去的辉煌了,当下决定还是让司机给我们推荐一家好的,司机一转,带我们停到了一家名“小天鹅”食府。真是豪华,整整一幢大楼,六、七层,还有一个大大的停车场,司机告诉我们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服务,当然越高越贵,这是现在整个重庆最气派的食府。是呵,别说重庆,就是放到京城亦独一无二,可我们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型家具城。于是让司机给我们推荐一处他们会的火锅店。 司机很耐心,又一转停到了一个名“孔亮”的火锅店。 这家店面不大,里面热气蒸蒸,还有等在外面,司机解释说这家店常年如此,只要是吃”点”肯定要排队。谢了司机直奔小店,果然外边的人都是等着吃火锅的,服务员递给我们一号码,天飘起了小雨,我们开始犹豫了。我和伙伴这样的美食家一般是不等的,但我一眼看见了“井”字形的火锅,兴奋拖着伙伴就怎么也走不动了。店子六十平米左右,店内尽可能多地摆着十几张桌子,每桌都摆满有了菜肴,关键是“井”字形火锅太生动诱人了。想起伙伴讲过,这样的火锅优点是每一栏里可以放不同的食品,不用放完东西满锅地找。里边的人吃得相当热情,啤酒成箱的放于桌边,真的痛快!仔细看常常是一家子一家子还带着小孩,孩子们吃起红红的火锅来亦不皱一下眉头。还好,在我就要忍无可忍时,到我们了。火锅一上我就开始满心欢喜了,一整块桔红的油漂在锅里,伙伴解释为牛油,怪不得没见过。当我吃到小隔断里的菜肴,真是美味得不得了,不温不火,不用任何的调料已是美味无比了,怪不得会有这么多的人愿冒雨排队等候哪!如果说昨日的火锅让人留连,那今日的火锅是让人难忘。直的,现在想起还是那么栩栩如生。现在常常会有种专程去孔亮吃火锅的冲动,没准哪一天真会这样哪!重庆太可爱了! 市内只去了一处老街集中的地带,名瓷器口,京城也有一处名磁器口的老街区,当然那有许多的不同。瓷器口在市内算是保存的比较完好规模较大的老街镇了,只是多了许多的商业气息,旅游者众多,主街道为青砖路,两旁的木板房以旅游品店为主。如果你去过山城真正的古镇,再看这里只会觉得无话可说。我在这里为自已淘到一条陶制鱼形盘,只一手大,造成非常别致,没事常拿着把玩。还一处《红岩》书中重要人物华子良接头送信的小店,说是保存了原貌。除此这外我对瓷器口再没什么记忆了。 |
转自:http://wge320.spaces.live.com/blog/cns!920bd85290acd625!136.entry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