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杨贵妃墓游记(二) |
[游记]杨贵妃墓游记(二) |
2007-12-11 sina.com.cn |
风行天下——杨贵妃墓游记 (二) 2007-12-04 11:22:29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风行天下——杨贵妃墓游记 我们一行沿着马嵬坡镇西门外的山路,向杨贵妃墓进发,这山丘不到100米高,林木葱郁,在周边黄土田园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气势不凡。 我怀着千年思幽的心绪追溯着历史,唐玄宗天宝14年12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一夜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号称二十万,在范阳(北京)起兵,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一路南下,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乱军继续西行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大动乱,造成的后果如下: 一、世界文明的中心——繁荣昌盛不可一时的大唐王朝突然步入历史的转折点; 二、中国历史从此走向衰落,以后的宋、元、明、清、民国,更多体现的是汉族的衰微和外族的霸道; 三、中华文明从秦汉明月、盛唐风烟斗转直下,惟有文人骚客的浅吟低唱,泪流满襟; 四、这场动乱直接后果是三个名人的命运改变:1、诗人杜甫中途还被乱军俘虏押解到长安,忍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一路逃亡四川,才有流传至今的“杜甫草堂”。 2、书法家颜真卿英勇抵抗叛军,最后终不屈殉国。3、杨玉环(杨贵妃)在离长安西60公里的马嵬坡上吊自缢,距今1252周年。 对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这段历史故事,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千古咏叹: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顺着土坡上行,一路冷清,幽雅宁静,山丘顶上就是杨贵妃墓,很符合唐代古墓群的建筑模式,这个墓地是杨贵妃自缢后的第二年,唐玄宗密令派人将贵妃迁葬于此的。现已辟为一个陵园,占地约7000多平方米。听说日本和东南亚游客来得较多,门票价格15元一张。 拾阶而上,迎面是大门上民国元老邵力子题写的“唐杨氏贵妃之墓”7 个大字,两边有对联一则,上联是:妃子魂销犹如梨花春带雨,下联是:马嵬玉损幸留古韵冢携香。入大门后看到一个庙宇建筑的大厅,展示的是唐代妇女生活情况的物件复制品和介绍图片。 大厅后面比较空旷的地带,用砖砌成的一个圆形墓冢,就是杨贵妃之墓了。墓冢高约3米,前立有石碑,上书“杨贵妃之墓”。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小字玉环,祖籍陕西。杨贵妃17岁时被纳为唐玄宗儿子李瑁之妃,因唐玄忠的爱妃武惠妃死去,终日郁郁不乐。后得人举荐,见到能歌舞,通韵律,智算过人的杨玉环,当即龙颜大开,欲纳为妃,但按唐俗妇女改嫁要先做道姑或尼姑,随让玉环出家当了道姑,道号“太真”,不久就被从道姑院召入宫中。后正式册封为贵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ffc4e01000c0l.html4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