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西游记(8)西安西线一日游 乾陵、法门寺、永. |
[游记]我的西游记(8)西安西线一日游 乾陵、法门寺、永. |
2008-05-22 sina.com.cn |
我的西游记(8)西安西线一日游---乾陵、法门寺、永泰公主 2008-02-15 14:58:03 大中小 标签:旅游 西安西线一日游---乾陵、法门寺、永泰公主 4月28日我们参加了西安西线一日游,原定目的地有乾陵、法门寺、永泰公主墓三处景点。上车以后导游介绍旅游路线时,大讲修建乾陵时的工程浩大和能工巧匠的功绩,说当年这些人后来都住在陵下的村庄里,后人把这里叫做“乾陵第一村”,并且说这里如何的神秘,诱惑大家参观,门票是每人30元钱,我们又掏出了门票钱,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当地的小村庄经过改造和修理,一进去是一条曲里拐弯的巷道,其间介绍陕西的民俗,都是以前说过的那些东西,房子大多是窑洞和黄土的干打垒屋子,妻在这里倒玩的很高兴,到处都感到新奇,这大概是刚刚开始旅游的人都会有的状态吧。在一间窑洞里有一位老妇在老式织布机上织土布,妻大方的坐在其旁边观看,我立即用相机记录了下来,这张照片还是比较自然和经典的。 接下来我们每人又花了45元钱参观了茂陵博物馆,也是汉朝年轻的大将军霍去病的墓地。园区内有汉代大型的石刻群和一些馆藏文物,这些石刻有动物和人物,不过和后来的乾陵比要小得多,相传霍去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拜为汉朝的大将军,在征讨匈奴以及西域的战争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死后汉武帝刘彻非常痛惜,修建了这个规模宏大的陵墓,当地的老百姓每当有病的时候都去求拜霍去病,消灾免难,陵中的病字是皇帝亲书,但是没有上边的一“点”,就是要去掉病的意思。游人会在山后的一块叫“去病石”的大石头上踩一下以求去病,来这里的游人大都要去踩一下,并且要在庙里捐功德,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是相信真的可以去病,不过奉场做戏而已。站在霍去病墓的山上可以看到墓西边不远处的茂陵,那里只是一个土山,几乎没有什么树木,光秃秃的。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可是一带霸主生后不也是一堆黄土吗? 馆内珍藏了武帝陵中的大量珍宝,但最有名的还是马踏匈奴等石雕。馆门、各座仿古建筑、亭台楼阁更挂了许多对联,以表达对茂陵所含蕴的那种汉初沉雄、博大的时代精神和雄浑气势的景仰与追念。例如大门联: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才来到向往以久的乾陵,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76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依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约为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其中有一些使臣的头已经毁坏不知去向,是文化大革命时破坏的,据说现在已经考证出其中46座石像的具体身份,是一件了不起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性皇帝,有着各种功过的记载和传说,其死前嘱其后人为自己立下的大碑上没有文字的记载,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仅此一举亦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乾陵之壮观首当其宽阔的司马道和两侧的石刻雕像,雕像身份形象不同,都有史据可考,无字碑更让世人有千种功过评说,我认为,武皇则天不愧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其在位17年,唐王朝没有后退而是继续发展和强大,至于其个人的生活传说是有情可愿的,她是一个帝王,但首先是一个女人吗。重要的是看其所做是发展了历史,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身处2000多年以前帝王的陵园,欣赏院内宏大的建筑和不朽的石刻艺术,感叹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不禁会使人百感交集,回想自己的人生道路,一路也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如今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刻,余下的时间真的要好好的享受了,今天能够和妻一起出来旅游,多少可以祢补半生的缺憾吧。 计划中的“永泰公主墓”由于导游的猫腻,没有去成,领大家来到“懿德太子墓”,没有什么好看的,走100多米通道,来到地下的墓穴,一口方型的石棺,再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唐长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阳,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其之所以那样年轻就死了,据说是私下里议论武则天的生活作风问题,被人告密而被杀死的,看来无论是百姓还是帝王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而帝王那就是死罪了,哪怕是亲孙女也是一样。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凤县境内,距西安比较远,是西线游的最后一站,从乾陵出来以后汽车开始一直向西边开,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2、3点种了,按照行程时间的估计,这里应该在西安和天水的中点。导游一路上介绍法门寺重修后发现了地下的珍宝,建议游客参观,每人70元钱,我们没有同意,因为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导游的意图,就是路程上导游介绍的景点一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价格都比较高,导游们其实都是三无人员,既无基本工资、无固定收入、无养老保险,全靠旅游路线上圈拢游客参观一些不是很著名的景点挣钱,看来他们也挺不容易的。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19ea101008f90.html7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