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无声的磅礴:延安游记 |
[游记]无声的磅礴:延安游记 |
2007-07-16 fqhua.com |
离开西安,我们驱车北上,中午祭拜过皇帝陵后,来到延安市区,已是黄昏时分。 金秋十月,延安晴日,分外妖娆。亲临此境,毕竟与心目中的印记有着天壤之别,在记忆里,延安是一种象征。认知是抽象的,尽管抽象,但却是无比崇高的。当来到宝塔山上,眼前的一切竟然给人以磅礴之势。宝塔山位于延河之滨,又名嘉岭山。山无崎岖,河非汹涌,然而心潮澎湃,满怀的是对革命圣地的景仰,景仰中自然就感觉到了磅礴。 远古的嘉岭山,曾经城池固然,是北宋抵御西夏的要塞。要塞上,嘉岭书院遗迹尚存,随着一阵秋风拂过,风声里传来的仿佛是书声。山腰上有一块巨石,上刻“嘉岭山”,这是北宋范仲淹所书,硕大的刻字遒劲有力,尽显要塞威仪。在范仲淹的石刻前,自然地就会感受到他那忧国忧天下的情怀,思绪也随之起伏。自然地,思绪从远古来到了那个令无数中华儿女忧愤的年代。国难当头,无数热血志士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不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风流人物”吗!他们筑起的“要塞”,犹如铜墙铁壁,保卫的是中华大地。 宝塔矗立着,见证了唐宗宋祖的“风骚”,也亲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塔旁边那口明代铁钟,在抗战时期既报时又报警,传送的是革命的声音。可以想象当年的情景,钟声响起,由塔的这一端,传送到延安的每一个角落,悦耳的声音顽强地陪伴着革命者,共同抵御着日军或是伪军的轮番轰炸和袭击。 在铁钟的一旁,满是柏树,这一棵棵树,既挺拔又虔诚。这是全国各地前来瞻仰的人捐种的,意在寄托他们的敬仰之情,表达的是他们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最好赞誉。驻足其间,你自然会感觉得到一种异样的安祥和宁静,安祥和宁静中透着庄重与肃穆。 夜将近,风吹起,树沙沙地响,小草摇曳着。小草的摇曳悄无声息,翩舞之态跃然,欢快之容显现。此刻,在脑海里兀地悠悠扬扬回荡起《小草》的旋律,继而不自觉小声地哼唱了起来,同样是庄重且肃穆--河流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小草》是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为战士传唱的歌曲,战士们为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生命,歌曲表达了他们的献身精神。我想,即便范仲淹在天有灵,听了如此悲壮的歌曲,也会深感惭愧,因为战士们的“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以献身为代价的。抗日也罢,抗美援朝也罢,自卫还击也罢,不都体现了他们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孜孜追求吗! 延安的夜一定是美丽迷人的。夜还没有完全降临,远处亮起的几点灯火,像是捧在手心里的一把明珠,闪耀着光彩。那合拢在周围的清凉山、凤凰山,连着宝塔山,便像是呵护着明珠的手掌。而这特殊的有力的手掌是苍老的,山上裸露的黄土中隐约可见的窑洞多少给人以沧桑的感觉,足见呵护明珠倾注的心血。在清凉山脚,分布着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报社等革命文物旧址,是的,那正是一颗颗被呵护着的明珠,更加璀璨的明珠。随着万家灯火亮起,明珠亮晶晶地展现在眼前,比想象中的延安要美丽得多,她的美丽是神圣的。延安的夜与延安的晴日一样,分外妖娆。 从宝塔山下来,我们的车行驶在宽敞的延河路上。延安的路灯和其他城市的路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生活在灯火中的人们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没有多大差别。家人团聚、朋友举杯、欢声笑语,或爱恨忧郁、牵挂伤感、生老病死,诸如此类,假如不是先辈们用鲜血换回了和平与安定,恐怕国将不国,连生存的权力也将不保,又何谈安居乐业。做亡国奴乱邦民,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延安人们是热忱好客的,延安人用歌声表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shx/7014.html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