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明长城沿线徒步之旅-行走网自助旅游功略,自助游游记,自助.

[游记]山西明长城沿线徒步之旅-行走网自助旅游功略,自助游游记,自助.

2007-07-24    xingzou.com

山西,东依太行,西凭黄河,南接中原,北通大漠,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晋北,则以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闻名于世,当然,还有始于1539年修筑的古长城。斗转星移,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在500多年后的今天,这条已被遗忘了的古道成了2005年十大徒步线路之一。于是,乐于新奇和挑战的背包客们有了新选择,登山鞋们来了,历史和人文储存进了数码相机。
自虐也是一种乐趣
五月的晋北大地格外干燥,太阳明晃晃地直刺眼睛,风沙打着转儿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行6人在阳方口村下了车,在镇上小店买了两把镰刀和一些粗布手套,以用来防身和劈开荆棘。周围有许多路人来围观我们,他们肯定觉得这帮背着大包的人很奇怪。告别小镇,向阳方口长城开进,开始了探访古长城的徒步旅程,摆在我们前面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虽不能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也是需要考验意志力的旅程。开始走的还是公路,沿路还有些绿树,它们为了留住水分,把叶子收拢了往上伸着,样子难看。大卡车一经过,掀起阵阵扬土把我们笼罩。随着路越走越深入,路况越来越差,人烟也渐渐少了,只能靠着一份极不完善的攻略和指南针寻找方向。进入山野,道路崎岖,山势陡峭,空气被风沙占据,才走不多远,太阳眼镜上便蒙上了厚厚的一层,每踩一脚,鞋子便会被沙子覆盖。风沙和黄土成了这里的主旋律,我想,或许这条道并不需要我们这些旅行者的足迹,需要的只是一辆洒水车。
我们就这样被烈日烤得五迷三道、嗓子冒烟地走着。我想到了一个词“自虐”。徒步旅行者喜欢把自己变成一个苦行僧,来获得平时缺乏的朴素感情,一切动机和情感,化为一个字——“走”。每行一步,就能与古长城靠的越近,每走一段,眼前便目展开不同的风景,接近目的、接近真实,这或许正是行走的动力。记得有个的经历传奇的旅行者叫刘雨田,他徒步走过万里长城、走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克拉玛干沙漠,在极度干渴的情况喝自己的尿液。这种情感和态度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只有热爱行走的人才会知道,那是一种更接近生命和自然本身的过程。眼前这条通向古长城的道路跟刘雨田走过的路相比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一次真实的体验,不是空谈,用脚步丈量着意志和体力,很自虐,但有意思,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自然、真实、坚强无比。在旷野里行走,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喘息声,但比任何曼妙之声都更让自己动情。

古长城,即将消失的巨龙
此次旅行的重点是探访明长城,这条古老的巨龙在之前给予了我们太多神秘,我总在脑子上想象着他的模样,是否跟平常见到的长城一样?虽然疲惫不堪,但忐忑和好奇心情总是鼓动着我们的步伐-古长城就在前方。
阳方口长城是我们最先要达到的目的地。当我们还在与风沙和干渴作战之际,它便突然从山道的拐角那边出现在我们面前。从大体外貌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小城堡,有大概5米宽、4米多高,以前也许是囤放兵器之用吧。但此时的它已被公路拦腰斩断,其余部分伸展至两面的山上,蜿蜒地在旷野里延伸。它早已失去了棱角,表面的墙体风化得非常严重,泥土也松动开来,表层的墙土已经剥离内部,需一阵风或轻轻一碰,便簌簌地凋零下来。城堡就像一个从战场上蹒跚归来的老兵,带着满身的伤痕,再也无力征战,悄然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阳方口是古代的重塞要隘,杨家将还曾在这里抗击胡军。《三关志》称其为“晋北第一要地”,也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现在,有些地方只剩下了窄窄的一条,山野风大,吹得人站也站不住。
这几个世纪前的造物就在我们眼前,近得让你怀疑,既在尘世之中,却离烟火之外。岁月苍茫,颓垣依稀中城墙的筋骨还在,只可惜风华消亡,残垣中只能教人追忆嘉靖十八年千万人打造长城的雄景,恍如隔世。风里似乎还有金属的味道,但金戈铁马却永不再来。多少年故事,一番来自鸿蒙,归彼大荒。
古长城依偎着千沟万壑的高原土地、连绵不绝的山岭,像一幅风格悲凉、凝重的油画。或许你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惊叹长城的雄奇和壮美,但与眼前这巨龙相比,挂满彩旗的八达岭就显得有些做作和傲气了,可能是太沾人气的缘故吧。旷野中除了我们再没人烟,空旷得让人想大声呼叫。远处有几辆推土机在劳作,正在把城墙推翻。
面对古长城,本来怀揣着某种猎奇心理的我顿时无语,惨败和损坏的景象让周围的气氛也变得忧伤起来。山西境内有不同时代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我们行走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段,可窥豹一斑也让人为古迹的现状深感忧虑。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明代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部分不到30%。6700多公里的明长城被各种施工队和沿途村民渐渐瓜分,昔日的军事堡垒如今成了风中之烛。无论是城市还是荒野,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让我们忧心忡忡,难道它们在现代文明的车轮下就那么苍白无力,可以挥之即去吗?这是我们全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行走,直面真实的震撼

在没出发前,领队已经告知我们,山西缺水,并且行走的路线属于荒郊僻野,水的问题肯定是这次旅行的重中之重。虽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的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问题远比我想象中要严重得多。自阳方口补充饮用水之后,一路上的喝水问题只好依靠当地老乡了。由于沿途人烟稀少,遇见个人都难,何况是村落,所以每能到达一村,便是十足珍贵的机会。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与当地老乡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我看来,这次行走的最大意义便是于此。可以说,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叫贫困和落后,什么叫生活的艰难。沿途的村子大体情况都差不多,由于天旱少雨,井一般长年干涸,水源只有从10多里甚至20多里外用骡马或车运来。取水只能用骡马去到十多二十里外的水站去拉回来。除了人喝的水,其他的水要反复利用许多次,先是洗脸、然后洗衣服、洗碗、再擦桌子,实在用不了的水就给牛马喝,许多村民只能靠积攒雨水、雪水度日。不仅是缺水,这里更可怕的是闭塞和落后,我们遇见过一个一辈子都没出过村的老大妈,遇见过把相机当神物的老大爷,还遇见过问我们是哪国人的小伙子。但就是这些极度贫困和落后的村民,却淳朴地让人感动,他们慷慨地赐予我们弥足珍贵的水,但当我们要把随身带的糖果、药品给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连连回绝。这些与世几乎隔绝的村民有的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他们不善言谈,淳朴平静,但人性之善却让他们更加让人铭记在心。我还记得在晋家湾,有个叫向俊华的女孩子,她妈妈给我们做烙饼,他爸爸给我们送热开水,她上学要到很远的镇上去,只能每星期回家一次,因为要走上很久山路。离开的时候,她把我们送出了村口,还说要到镇上去找电话打到北京跟我聊天……
在这里真的无法用有限的文字去形容当地环境给我震撼和村民们给我的感动和巨大真实给我的冲击。这里生活条件的艰苦和生态环境的恶劣是都市人难以想象的。城市的华丽有时候遮挡了我们的眼睛,当走进这些被人遗忘的角落,另一种真实则会展现在你眼前,发人深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探访古长城的道路,一次直面真实的心路历程,有震撼、有伤感、有写不完的感动。
TIPS:
交通:坐火车到达朔州,从朔州火车站坐长途车到阳方口镇,大约一个小时。然后从阳方口开始徒步。向西北方向行走,依次到达龙元村夏家沟-石板沟-靳家洼-西沟-利民堡-神池寨,五到六日内可完成行程。最后从神池寨可坐车到镇上,再坐车返回朔州。
装备:登山鞋、登山杖、50升以上背包(出发时每人至少三升水)帐篷、睡袋、防潮垫、防风镜、头巾、头灯、炉头、户外炊具、指南针、粗布手套、冲锋衣、高倍防晒霜,以及足够的食物、常备药品,早晚温差极大,预备足够多的厚衣。
建议:
沿途找老乡补充给养以身上所带药品或物件换取,最好不要以用钱的方式。以免为后到的旅行者造成不便。

转自:http://xingzou.com/PostList.asp?ThreadID=39784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