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统万城遗址之行 |
[游记]统万城遗址之行 |
2008-04-14 sina.com.cn |
大中小 今天是星期六,临时决定到统万城遗址一游. 百度了一下,查到以下资料供阅读参考: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夏国的都城。始建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十六国中叶,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为魏所败,其少子刘勃勃南逃投后秦,秦王姚兴对他很器重,遂命为安北将军,使镇朔方。勃勃兵权在握当即与后秦反目,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自立为夏王,不久南下攻取秦属岭北诸城,又西吞南凉,从此一跃成为十六国之一。夏凤翔元年(公元413年)勃勃改姓为赫连,同年命叱干阿利调秦岭以北10万人筑都城。他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统万城即由此定名。 据史料记载,统万城是“蒸土筑城”,就是把白石灰、白粘土搅拌,进行注灌,类似于今天的浇注法。统万城历时六年完成。 公元416年,赫连勃勃挥师南下,一举拿下长安,418年,在长安称帝,但长安留不住他,他留下太子,镇守西安,自己回到草原上的统万城去了。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去。公元427年,北魏军攻破统万城,洗劫一空。北魏太武帝在此置统万镇。公元431年,大夏首领赫连定被吐谷浑部族俘虏,夏灭亡。勃勃创建的夏只传三世二十余年,一代名城随夏灭亡而衰败。 统万城遗址对研究夏和西夏人的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变迁,都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尽管“统万城”从国都变成了遗址,但它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渗透、汇聚最具典范的例证,也是一个消逝了的民族遗留给历史的特殊见证。作为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它与其他的古遗址相比,又有其独特性:作为一处沙漠遗址,在饱经1600年的人为破坏与风侵雨蚀后,仍然部分保留了其原始风貌,这在全世界屈指可数。 史书记载,当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一时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赞叹到:“美哉斯阜,临光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于是,耗巨资,征民夫,历时6年,寓“统一天下,居临万邦”之意,取名为“统万城”。 它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里面还有一座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内城则是各级官署王侯贵族所居之地,外廓城是一般的居民区。 著名考古专家戴应新介绍说,统万城依地势而筑,西北高东南低,既防冬天的寒风,又顺势利用城北的河水为市内用水和城外护城河供水,构思十分精巧;它的城墙是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西城墙厚达16-30米。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 此外,有的城墙之中设有储存粮秣、武器等库房,城墙四隅的角楼皆高于城垣,西南隅角楼更高达31.62米,这在中外筑城史上非常罕见。 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到达统万城遗址,那里的管理员要收费六百元,经过讨价还价出了二百元才得以参观.风光正如照片中所摄,经过15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统万城的白色城垣和角楼残迹依旧轮廓毕现,2至10米高的城垣所在皆是,部分建筑墙址犹存,护城河也隐约可见。在那里也有所谓的文物可卖,贯名曰:西夏时期的刀币,茶具等等,一看就知道是赝品. 统万城在长时间内是北方的重镇之一。此后北魏、西魏、东魏长隋唐曾在这里置镇、州、郡。自太和至唐,曾为夏州治所;唐末又为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北宋初为党项人李继迁占据称西夏。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西夏军队常以此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毁掉统万城,并将城内居民迁走。统万城修筑时,“临广泽而带清流”,水草丰美,但以后荒废湮于沙漠,历代游人凭吊感叹不已。唐咸通年间许棠在诗作《夏州道中》说:“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统万城就如同同样湮没在黄沙中的楼兰古城,带给后世我们的仅仅是一个曾经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去寻找。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0eff9501000a575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