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气象2865 |
[游记]华山气象2865 |
2008-05-22 sina.com.cn |
2007-8-21 7稿 华山气象 ●jf_web 好久没上华山了,今年盛夏的一个傍晚,我邀妻带女,沿着华山主道拾阶而上。路上行人一茬一茬,或孑然独行,或三五成群,上上下下,有闲庭信步谈笑风生的、有来去匆匆汗流浃背的,好不热闹。今年罕见的酷暑,让我们这些山区小城的人都觉得漫漫难捱,新闻里天天播着东边的涝灾西边的旱情,大家都在感叹全球气候的反常不可琢磨,感叹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助,感叹杲杲烈日的热浪驱赶我们遁入封闭小居室的同时,几近窒息的空调风又逼迫我们去找寻亲近自然的空间。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县城后的华山,想起山上的鹅卵石小路,山间青翠的松林,枝头蹦飞的雀鸟,还有林间清脆的蝉鸣……;老人则想起山上的庙宇亭台,想起长须的老僧人手中轻敲的红鱼青磬,咯叮错落,声传悠远,虽不能引得远山的老虎来听经,也能招来山间几只长尾的白鹇在庙前老松树下静聆,好似对那高深弥广的佛学,也能如适龄的孔雀对爱情的解读,由一知半解而至幡然顿悟,终有一天绽开心里那面绚丽的屏。 说起县城后的华山,挺让我留念的。虽然它没有西岳华山近亿年的悠久历史和“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山海经》)的巍峨壮观,更没有它“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的磅礴气势和仙境美感,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家乡的华山不仅仅是休闲避暑的去处,而是一段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记得我读初三的时候,有一天,折腾母亲多年的失眠症又复发了,要去县医院寻一个熟识的老中医诊看,加上我中考前的模拟测试考得好,作为奖励,才有了那第一次随母亲进城的机会。进城让我收获的不仅是看到乡下没有的五六层以上的高楼、喝了透心凉的5分钱汽水,还知道将乐除了玉华洞、三华桥,还有一座华山。那一年,正是我无论学习多紧张,也要卡好表准时跑到我们村唯一有黑白电视的伯母家看查先生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大结局中“华山论剑”的颠峰剧情给了我对武侠道义强烈震撼的同时,华山也因此成了我心中一座神圣的山,就差点要顶礼膜拜了。 好在一个多月后,我顺利地进了座落在华山脚下的县一中。终于可以天天坐在教室看华山了,我感到欣幸不已。多少个晴日,多少个夕阳西下霞光满天的傍晚,我和我的兄长久慧,一起踏上华山的鹅卵石小路,边走边读,累了,或盘腿坐在清凉的石阶上,或倚在路边的大树旁,或早早寻好一石凳,享受着这最大的奢侈,从容的作着晚自习前的晚读,那华山峰、谷间吹来的习习晚风,可消解了煎烤我高中三年盛夏的暑热。那时的华山,全然没有“落叶满空山,无处寻踪迹” 自一中毕业后,上了几年大学,就参加了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扎根农村中学,少上城来。短短的寒暑假,也总是因种种的事由而支离破碎,使得我难以拾掇好心情,到一直挂念着的华山上走走,重温一下那段紧张、充实却又快乐美好的记忆。 那几年,县城的江滨三华公园经常遭受金溪上游季节性洪水的肆虐破坏,出于安全考虑,县政府在城区改造时,便将其填埋了。没有公园,华山自然成了城里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到华山游玩健身的人也就日益多了起来,人声鼎沸,鸟语花香,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听风雨松涛,笑谈逸事趣闻,俨然已成了城里人心之憩园。 今年正月初一,我随家人来过华山。在熙攘的人流中,有相熟的朋友,更有返乡过春节的游子,他们虔诚恭敬的上长香点炮仗,大方欣喜的挤到庙中厨房吃一碗新岁阳春面。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登高的意义多一些。岁首登高,既是神圣的又是诗意的。对心中有佛的信徒而言,登高是庙在那里,能恭听钟鼓的和鸣、沐浴香火的洗礼;对常年在外游走四方的年轻人而言,登高是山在那里,纵使往年有学业不精,从商多舛,抑或是有孟襄阳般的求仕不遇,在新年新气象的华山之上,也要践履“登,升也”(《尔雅》)、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拨得新春头筹,激励自己在来年意气风发,迈步从头越,而绝不学作孟兄“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般的灰色喟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6a9d701000aj7.html2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