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文史知识:拾级华山秋千 |
[游记]文史知识:拾级华山秋千 |
2008-05-22 sina.com.cn |
一、什么是“拾级” 在一些描写登山的文章里,常常遇到“拾级”一词,如《现代汉语词典》:“我们拾级而上,登上了顶峰。”又如徐迟《黄山记》:“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甚至有的只是上一般的台阶也用“拾级”,如余秋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系好缆绳,拾级上岸,才抬头,却已进了沈厅大门。”结合语境,以上例句所用“拾级”大都应是“轻步而上”的意思,而这恰恰与“拾级”一词的本意大相径庭。 二、六朝民歌中的“华山” 最近在《江海学刊》2007年第三期读到王宁邦博士的《华山畿小识》,称六朝民歌华山畿的发生地是“句容大华山”,不禁大为惊诧。 《华山畿》是南朝著名爱情民歌集,现有乐府《吴声歌曲》25首,亦见于元《至顺镇江志》卷二十。故事发生地当是南徐州治(今镇江市)至云阳(今丹阳市)的华山,就是今距镇江主城区30多公里的姚桥镇华山村,此村位于镇江——丹阳的陆路要道中点,也是丹徒、丹阳两县交界处。当地不仅有神女冢(当地叫“玉女墩”)遗址、南朝银杏树,而且风俗、口碑资料尚存,历代诗家吟诵不绝。2006年7月,该村又发现六朝古墓群,证明当地确为六朝古村。 大华山是镇江辖境最高山,但其得名较晚,宋元文献不见此名,遑论六朝。因此,2007年3月29日,江苏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榜上有名,原产地是“镇江新区”(历史上是丹徒县东乡)。 华山是六朝男女爱情悲剧的重要意象。《孔雀东南飞》诗末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华山傍”,“华山”在哪儿?课本注为“安徽省庐江县境内的一座小山”。刘大白疑即天柱山,又名霍山,一音之转。蒋逸雪赞同清初人吴兆宜的观点:“合葬事,当从《古今乐录》南徐华山畿为是”,并作补证:情人合葬于华山,本是刘宋时事,尔后便成男女双方因情而死合葬指代地。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5日第4版,裴伟) 三、摇荡千年的秋千架 秋千从春秋初期一直荡到今天,由少女之戏扩展为全民之乐,风靡了几千年 也许在所有的古代儿童游戏中,秋千是流传最久、普及最广、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游戏,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几千年来,荡秋千一直受到儿童和少女的青睐。 “千秋”变“秋千” “秋千”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是山戎军队练习身手的训练器械。春秋时期,燕国受到山戎部落的进攻,求救于齐国,齐桓公以“尊周天子”的名义出兵北征,攻破山戎,兵抵孤竹(今河北卢龙南),引入“千秋”游戏,并流传下来。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卷八中说,“千秋”:“本山戎之戏也,自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戏传入中国”。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9053601000cv9.html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