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它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这座园子据说是李鸿章为他的七姨太所建的藏娇之所。这位七姨太名丁香,所以这里就被唤做丁香花园。虽然早已经有人考证出,李鸿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七姨太”,他本人也没住过此处。但上海人仍旧代代流传这个久远的浪漫传说,就像她们执拗的相信,那幢如童话般的马勒别墅,是马勒根据他女儿做的一个梦设计出来的一样。细细想来,大概是因为丁香花园和许多类似的别墅始终宅院深深,“墙外行人,墙内千秋”,所以人们宁愿用更多美妙的想象去填补那些繁华神秘着的海上旧梦。 还有传说,丁香花园实际上是李鸿章为小儿子李经迈购置的住宅。李经迈是姨太太莫氏所生,这位姨太太原来是李家丫环出身,后来被收为妾氏。所以在李家地位不高,连累李经迈也时常受歧视。李经迈小时候长得瘦瘦小小,颇招父亲的怜疼。李鸿章晚年曾为他买下一批房产,并且对人说:“这孩子长得这么小,将来恐难以自立,这些房产归其食用吧。我的孩子再笨,收房租还是会收的吧!” 最确实的考证,这座房子建于1900年,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所设计,最初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林克劳夫的住宅。后来由李经迈购入作了自己的宅子。 传说虽然几经流变,可中式传统庭院配上欧式建筑的格局却变化不大。花园三分之二是西式园林,三分之一是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有巨大的草坪,四周种着蓊郁高大的香樟树。花木丛中掩映着3幢红白相间的小洋楼。主楼丁香楼是一幢面向宽阔草坪的英国乡村式别墅,前立面设小尖顶,双坡屋面,楼前种满丁香,春暖花开时,花香漫溢。主楼右侧的一栋楼如今变成了有名的餐馆,食客们在草坪和大树背后的全透明玻璃墙房子里,晴天看云,雨天观水,好不惬意。 中式园林位于花园东侧,与西式园林间筑起一条长达百多米,被称作“蛟龙卧半园”的琉璃瓦龙墙。蛟龙曲折环绕在园墙之上,有18个起伏,龙尾甩在了丁香花园的大门口,龙头点头处,则是花园山石和绿树合抱的一泓湖水。只可惜我去的时候园林不开放,所以园里的庭台水榭只能透这围墙依稀瞥见了。 枕流公寓 华山路371号,有“海上名楼”之称的枕流公寓,是当年李鸿章小儿子李经迈的产业。20世纪30年代,枕流公寓是上海滩超一流的公寓.那时公寓给人的感觉就像文艺界的高级宿舍,名人川流不息。“金嗓子”周璇,是最早入住的一批名人,她从1932年起便住在这里,一直住到1957年去世。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越剧名演员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以及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等都在此住过。 枕流公寓的得名也很有意思。它最开始取的是英文名BrooksideApartment。Brook,即水流动的小河、小溪,BrooksideApartment可直译作“河边公寓”或“溪边公寓”,但这个译名显然不够雅致,于是李经迈向社会公开征名。有一封应征信援引了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一段典故: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机敏过人,立即解释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样“枕流漱石”就作为成语,就成了隐居山林、居静思危、潜心磨练意志的意思。“枕流”还有归隐田园之意。陆游就有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思蛙。”李经迈挑来挑去,觉得“枕流”与BrooksideApartments义近,比原来的还更富有诗意,于是这个公寓就取名为“枕流公寓”。 枕流公寓是一幢七层的八字型英式建筑。公寓大门朝北,与南门贯通,中间为门厅,内有电梯、信箱、服务台等。作家淳子在她《张爱玲地图》那本书里专门描写枕流公寓说:“英国式的房子,英国式的小电梯。因为伦敦是雾都,没有考虑到阳光,窗户做得小,加了百叶窗,阳台又凹在里面,冬天去那里,有隐隐的冷。给枕流公寓画下蓝图的英国商人居然懂得中国园林山水里深藏的归隐和规避,园子里用了中国园林的流溪、假山,地下室有游泳池。” 摩登靓丽 华山路是一条在上海马路上很罕见的弯曲而且狭长的路,从静安寺出发,一路上经过延安中路、常熟路、乌鲁木齐路、长乐路、镇宁路、武康路、复兴西路、兴国路、湖南路、泰安路、淮海西路、广元路直至徐家汇,几乎是与大部分上海最有趣的路都有交会。在华山路和常熟路一段有个大拐弯,很容易让人以为是走到了头,其实,华山路精髓还没有开始。顺势向左拐去,华山路真正的的精妙才会在你面前慢慢的展开。 华山路常熟路口的静安宾馆,是一幢建于1934年的建筑,原来叫海格公寓。后来做了宾馆。这座9层楼的房子至今还保留着1949年以前的样子,院子里花木茂盛,绿草如茵,与外间的繁华似乎隔着两个世界。 走到宾馆出口处,空气里飘来诱人的面包香,这里有家静安面包房,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老字号,据说是上海“文革”后的第一家、也是最地道的一家法式面包房,刚开张时人们横跨几个区来排绕过街角的长队,其中不少人就是吃着这里的法式长棍和羊角面包长大的。如今高级面包房越开越多,但这里人气依然不减,每天买3点后“打折面包”的老顾客,不到2点就来排队,给人一种兴头头、人间烟火的感觉。面包房往前走,就到了上海戏剧学院。校门口的咖啡馆据说是上海第一家真锅咖啡馆,咖啡馆临街筑着半圆形的落地凸窗咖啡座,时常有戏剧学院靓丽的女学生坐在里面边喝咖啡边看风景,经意或者不经意的,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真锅对面不远处,枕流公寓一楼,开了一家极有韵味的古典家具店———摩登时代。即使在阳光灿烂的午后,这里也永远只有幽幽的光线,好像时光在这里突然转了个弯,走进了时髦外婆当年的花样年华。在这里,老电影里才有的道具成了卖品,旧式的收音机、杯盘、台灯、沙发、摇椅、桌柜,配上白色的泛着晕黄灯光的典雅吊灯,和米色或者深蓝色缀有蔷薇花样的墙纸,无不给人一种恍乎之感。据老板介绍,这里的古董家具大多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风行的艺术装饰主义风格,其中很多都是七八十年前外国人从国外带进租界的,价格当然不菲。不过,买不起也没关系,单单只进来看一看,也是一种享受。 枕流公寓旁原属于中福会的白色英国式建筑里,电影明星秦怡的女儿金女士曾经在这开了一家WALA音乐主题餐厅,西班牙式风格的室内装潢,黑色铸铁,白色墙体,鲜红的桌布,还有拱形中带尖的门洞,扑面而来的是热烈的地中海风情,是华山路上最有魅力的餐馆之一。可惜餐厅如今已经歇业,再寻不见往日的热闹。 再往前走,华山路649号,是一家幽雅的西班牙餐厅卢塔斯。整个色调都是蓝色的,深蓝的墙面,蓝色的桌椅,配上蓝调的音乐,墙面还框着些西班牙老电影的海报。餐厅的门面不大,青砖回廊,往里走纵深很深,像旧时的深宅大院。 这一路上还有一家“味美馆”的饭店,据说是“上海第一家私人饭店”。1980年,两位刚从牢里放出的老板开了这家餐厅,开张那天,有警察在店门口维持秩序,当年10月,其中一位老板还去北京接受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