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秋华山游记 |
[游记]金秋华山游记 |
2007-07-16 ipcards.net |
Post: #2 RE: transfer 何时长剑辉日月,携得神侣傲山河--金秋华山游记 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三十六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玉泉院位于华山峪口,乃攀登华山主峰必经之径。玉泉院是宋代道观,院中有清泉一股,清冽甘美,饮之可口,玉泉院因之得名。院内古木擎天,绿茵婆娑。穿过玉泉院,过了华山山门,一段路程虽曲折却尚平坦,行不数里,即到了华山五里关。 五里关为华山天险第一关,此处西依绝壁,东临深渊,地势险要,当地人为逃兵灾匪祸,便依此天险,磊石为称,据险以守,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过此关,再向前行便是华山峪石门。沿路山色苍翠,流泉淙淙,路边随处可见小卖部,供游人购物小憩。近几年缺乏锻炼,体力大不如前,走不了两三里路,两腿就酸痛如灌铅,不得不走走歇歇。这时看见一六十余岁的老者从山下行来,肩上挑着一副扁担,上挂两只大口袋,从鼓囊的形状上判断,里面装的是硬面饼,看重量怕不下五十斤重。我与其搭话,老者曰,每天必挑此重担从山脚到南峰顶一个来回。我闻之咋舌,自愧不及。 行至莎萝坪,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向东望,可观赏白云峰腰桃石和金龟戏玉蟾;西北望是栩栩如生的灵芝石;东北望,有悬空而构的混元庵、小上方;向上望,华山三峰雄伟挺拔,拴马桩一枝独秀。路边一四十余岁的挑山工热心的为我指点毛女洞所在。我极目望去,绝壁之上有一股流泉奔泻而下,泉水源头处,便是毛女洞了。毛女洞传说是毛女隐遁栖身处。毛女为秦始皇宫女,名玉姜,因避骊山殉葬之灾,负琴与秦宫役夫相携逃匿华山,饥食松柏籽,渴饮清泉水,致使体生绿毛,行步如飞,山民遂呼为毛女仙姑。据说唐末有采药曾遇毛女于芙蓉峰下。毛女因感叹身世,常抚琴于山间,相传当夜深人静时,仍然可以听到毛女洞如泣如诉的琴声。路旁青石上,刻有两行大字:“朱弦只拨秦宫怨,芳径空归月夜魂。” 我凝视着石上长满青苔、落叶缤纷的诗句,止不住感慨万千。玉姜深夜抚琴于芙蓉峰下,在想些什么?那个与你一同逃走的秦宫役夫,后来去了哪里?秦朝严刑峻法,世所闻名,而他甘冒诛九族之罪携手私奔,必定是你生死以之的爱侣吧?你经得高士指点,习得长生妙法,却挽不回爱人的老去,那么长生对你而言,到底是幸运,还是负担?我想,若是一切可以从头来过,或许你会选择与他一同老去在华山之颠。良人逝,长生复何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再往前走,山势渐渐陡峭,盘山路陡峭艰辛,路随山势曲折盘环,十有八折盘山而上。此时山间云雾蒸腾,隐隐可见天色蔚蓝如洗,沿路的铁锁链上,也渐渐多了许多连心锁。穿过水飞石鸣的瀑布,山路一转,眼前豁然开朗,一块平地出现在眼前。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幽静,泉清,石奇,巨树浓荫遮天,翠峰云绕,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正是登山途中最后一处可供休憩的平地:青柯坪。“四望千峰绕,千盘一路通。”明朝时,此地曾为太华书院,万历三十六年,名儒冯从吾在此坐馆教授,学士云集,盛况空前。 山回路转,又开始了登山的道路,突然眼前路边出现一块巨石,石高数丈,一面比较平整,上有篆体题刻“回心石”三字。在通往山顶的路上,回心石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的路完全不同于先前,变得险峻陡峭,必须时时警惕,处处小心。相传古人到此,胆怯者可以回头下山,若再向上攀登,便没有后悔的机会了,回心石因此得名。 由“回心石”拾级东上向北折,一条狭窄的石峰中,凿有370多个台阶,便是华山第一险,千尺幢。举目望去,面前一石崖似被利斧从中劈开形成一个裂缝,缝宽仅三尺,直立七十度,后人沿隙凿拓成路,阶宽仅可容半足,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游人需手握铁索,手足并用,沿陡峭的山路攀登。踏足石阶之上,仰视一线天开,俯视若临深井,出口名曰“天井”,为“太华咽喉”。若用铁板盖上,则上下无路可走。远远看去,游人一线,头脚相连,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出千尺幢不远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第二道险关,不过比千尺幢短些,台阶是笔直的,没有弯道,两壁高耸,中间夹有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上刻“惊心石”三个大字,游人要从石下小路穿过,惊心动魄。 爬上百尺峡,前方就是登山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是夹在陡峭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深不可测,有石阶570有余。传说太上老君见此处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间犁成这条山沟。在沟的尽头是被称为“猢狲愁”的陡壁。此时天色放晴,在犁沟门回目望去,云蒸霞蔚,长空一碧万里,山间云海涌动,一望无垠,美景如画如诗,只觉心旷神怡。 在山间小店凭栏观赏云海,胃口大好,吃了一碗冬瓜炖*肉,两个大白馒头,一个煎饼,一碗凉粉,休息了片刻,继续登山。过得犁沟门,台阶相对平缓了许多,午后一点左右,我成功到达了华山北峰。 华山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李白有诗云:“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来到北峰头,赫然立着两块大石,一书“华山论剑”,一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是金庸先生手迹。听人言,2003年金大侠驾临华山,挥毫写下这十八个大字,从此成为华山又一胜景。我止不住心生欢喜,排队到石前,拔剑留影。攀爬近五个小时,双腿如灌铅,上得峰顶,得见如此景致,总算不负辛劳。碧空白云,阳光灿烂,一剑在手,豪气陡生。十年磨砺风雪,一朝功成名就,擎剑觅封侯。长歌五湖水,剑荡四海舟! |
转自:http://www.ipcards.net/bbs/showthread.php?tid=98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