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论剑 |
[游记]华山论剑 |
2007-07-16 xkxhw.com |
华山论剑-华山游介绍 华山,亦称太华山,为我国五岳之西岳.它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距西安市120千米。 玉泉院乃是华山起点,是我国道教著名圣地。相传金仙公主在震岳宫玉井中汲水洗头,不慎将玉簪掉入水中,却在返回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时无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与玉井相同,于是赐名此泉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玉泉院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间,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贾得升为师傅陈抟所建。几经破坏,几经修缮,到了明清才有现在这个规模,又名希夷祠。玉泉院为园林建筑,它充分利用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精心设计,巧妙构造,使山上山下的景色融为一体,整个布局十分严整。由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山洪爆发,河水改道而废。现玉泉院之水是改引峪中河水曲流人内的。玉泉院内巨石盘陀,流水潆回,老树虬蟠,绿荫蔽日;更有长廓迴区,碑石题记,雕梁画栋,亭榭相望。游人至此,心旷神怡,烦虑尽消,真乃佳境。康有为曾写诗赞美道:“ 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迴医树无忧。 泉水岳色可忘出,让与希夷睡万秋。” 玉泉院的大门是1982年在原基上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修建的,为明柱挑檐式建筑。大门的近上方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玉泉院”,苍劲有力。大门前边路旁高大杨树,为当年冯玉祥驻军时亲手栽植的,已有两抱来粗。大门里边的巨石上,醒目地刻有“水利救民”、“人类平等”、“破除迷信”等字样,也是出自冯玉祥之手。 再往里走,是一百条台阶,两边为大理石护栏,并雕刻有百十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人进大门便进人了第二院落,也为玉泉院的主要院落,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景观: 石舫:也即“石船”。一泓清水,中间筑有石船,船上有画舱,并有曲桥与池岸衔接。凭栏观赏,山影倒映,游鱼相乐,水天一色,饶有意趣。 无忧亭:位于院的西北角,为正方形挑檐式建筑。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晴天可清晰地看见渭南,风景优美,站在此处观览,有乐而忘忧之感,故起名无忧亭。当地民谣曾说道:“玉泉院内西北角,天大的事能睡着。” 山荪亭:为一座圆亭,建在巨石之上,据说为五代时陈传所构建。在这里陈抟写《钓潭集》、《三峰寓言》等著作。北宋时苏东坡及清初顾炎武、王宏撰等都先后进行过修葺。 无忧树:山荪亭下面,有一棵曲屈虬蟠、老态龙钟的古树,传说为陈抟手植。因无人修剪,愿怎么长就怎么长,无忧无虑,所以长成今天之形状。虽已有千余年,但仍显得朴茂挺健,生意盎然。今有护栏围着,游人至此,大都与树留影。 玄峡:无忧树西边的巨石上镌有“玄峡”两个大字。再往西边,有一两层石亭叫过水亭,是当时玉泉水流经之处。 希夷洞:山荪亭的西边,有一石洞,是宋朝皇祐年间贾得升亲手开凿,洞内有陈抟卧像一尊,据说,游人如果身体哪个部位痛,就用手摸哪个部位,摸后便不会再痛。这里还刻有“崇宁癸未三月”题记。 通天亭:建于1960年,因此地原有通天宫与峰顶通天门遥相对应而得名,亭的位置恰在进山冲道处,游人至此,饱览胜景,只觉得:水石环华址,春风上野亭。看天聊自广,笑拥万峰青。这里是游人来玉泉院必游之地。在当地还流传着几句俗谚:“山是道家山,树是皇王树,华山不纳粮,不得乱砍树。”原来当年陈抟老祖与赵匡胤对弈华山,赵匡胤将华山输给陈抟,又免其赋税,自此有许多方术道士来此修行。华山上72个半悬空洞就是当年道士们的修行之所。道教教义讲究施法自然,以云气为粮,白云为屋,清风为驭,日月为灯,如今华山上的道士也是以此来修行的。 走过回心石的石亭,就看到上述悬崖峭壁,游人甚至误以为无路。其实在拐弯之后正处于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幢之下,游人至此,仰观千尺幢,石梯在悬崖峭壁上盘旋,游人在此需手攀铁索,沿陡峭、狭窄的石缝的垂直石级向上攀登,面对倚天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不少游人至此胆怯而归。 这里,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一个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可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 老君犁沟 过了百尺峡到达群仙观后,再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是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见,“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老子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确实貌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其实,那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过了北峰,继续旅程,面前就是擦耳崖,因路窄且以依壁临渊,游人无不贴壁擦耳而行,如上图所示。 |
转自:http://www.xkxhw.com/bbs/viewthread.php?tid=230&extra=page%03D1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