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情感游记 登华山 |
[游记]情感游记 登华山 |
2007-07-23 sina.com.cn |
登华山 华山的险峻,还是小学时从《智取华山》电影里看到的。解放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攀登悬崖峭壁,攻打西峰的情景,是那么动人心弦。不仅几十年未曾忘记,有朝一日,登上华山,已是我多年的向往。几十年来,我游历了泰山、庐山、嵩山、衡山等天下名山,也多次乘火车经过华阴时,在月台上眺望华山的雄姿。但却没能找到机会,欣赏“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连天疑黛色,白里遥青冥。”的壮丽景色。 2002年4月中旬,我们办事处在西安一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实地监督检查。责任的重负,查账的枯燥,几天下来,让人身心疲惫。我是多么想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体验一下大自然的宽松与和谐啊。 小雨过后,空气清爽。晚餐后,我们正在丝绸之路起点不远的广场花园散步。夕阳的余辉撒向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高楼大厦辉映着橘黄色的光芒,花草树木闪烁着点点金黄,让人心情愉悦。同事小陈高兴地对我说:“明天是星期六,她爱人的同事,也是他们的好朋友,叫陈婷,要带她去爬华山,欢迎您去。”这消息既让我好兴奋,也是对我的挑战。我在想,以我60岁的年龄,爬这让一些年轻人都望而生畏的以险著称的高山,是不是一种冒险?随两位同我女儿般年轻的女士爬山,会不会成为累赘。但又一想,今日不登,还有否明日?想起前几年,我在西双版纳密林中,抓住藤条,悠过一条20多米宽的山谷,让同行的年轻人都感到吃惊的情景,我依然充满信心。我这人是属于不服输和喜欢拼的那一类。我感谢她们的盛情,决心挑战极限。 四月的西安,时而阴雨,天气就显得凉;时而晴朗,又热如盛夏。我以爬泰山的经验,预想山顶上一定是很凉的,怕“高处不胜寒”,临行前,我换上了毛质衬裤和长袖T恤,外罩依旧是黑色的一身西服革履。 一早,陈婷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着她的私家车,接我们上路。两位女士,也是初次见面,坐在后排,快乐的聊着她们的事业、家庭和孩子。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当然,是她们处于礼貌,让我前排就坐。车很快就穿过市区,奔驰在西安至洛阳的高速公路上了。车经临潼,二十几年前游历半坡村、华清池、骊山、秦始皇兵马俑的情景,历历在目。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啊。路旁的桃林,已不是“远看去是一片绯红的轻云”了。我知道,这已是中国的文人墨客感春、惜春、伤春的季节了。但透过树林,那青青的麦田,却鲜显着人与自然,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勃勃生机。 还是陈婷的朗朗笑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我们素昧平生,但仿佛她早就是我们办事处的一员了。她不仅长的端庄秀丽,说起普通话来,也嗓音甜美。她说,今天她要作个好导游,还要作好后勤。我感谢她的好客,心里也淡淡的泛起平白受禄又无以答谢的滋味。 顺着她指的车行右前方,已远望到蓝天白云衬托着的华山雄姿。车沿山根又转了几个弯道,来到了缆车售票处。来华山旅游的中、外人士,以日本、韩国、香港、南方沿海省市的旅游团组居多,买起票来,都是一打一打的。我和小陈在缆车入口处等了半个时辰,陈婷才欢快地举着票向我们奔来。她还给我俩每人买了一顶遮阳帽。她说,山上的太阳很毒,会晒坏皮肤,我感谢她想得周到。但是,山上太阳狠毒,又除乎我的预料。 缆车几乎是垂直升起,一瞬间把我们悬在了高空。从车窗向上看,银白色花岗岩悬崖秃峰迎面而起;向下看,如在云端俯瞰,青霭笼罩着地表,一切都显的虚无飘渺。下了缆车,沿着崎岖山道爬上了北峰。峰顶的寺庙虽已改成游客休息购物之所,但那古刹般的建筑,钩吻的廊檐,题有楹联匾额的门柱、门楣,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凝炼,儒道哲学的深隧。所内不断播放的《智取华山》录象片,给华山自然景点增加了人文情趣。在这1600多公尺的北峰顶,环顾临近诸峰,山体多是光突的巉岩峭壁,色纯似汉白玉石。但只要尘土和雪能多少留积的地方,如那诸峰相连的谷地,峰顶稍缓的坡处,都可见顽强生长着的青翠松林。尤其在笔削的岩石缝隙中咬定山根的松柏,经历酷寒烈暑的煎熬,忍受饥饿干渴的折磨,顽强的向着天空伸展。它们虽然生长缓慢,10年也长不了一尺;它们虽然瘦削,粗细不盈寸余,但他们骨质坚硬如钢。最可贵的是,它们一抓住条件,竟能一丛丛的扎根峭壁,远看去活脱出以峭壁为衬的一幅幅油画来。看到的“仙掌崖”已成著名景点。 我们沿苍龙岭向金锁关进发。苍龙岭在华山腰,坡度极为陡削,似大坝将谷地拦腰隔断。此岭南北长达约1500米,径宽仅一米左右,中间突起,两旁为深谷。攀登苍龙岭,尚须经擦耳岩,此岩路不盈尺,下视千仞,云朵在眼前飘逸。游人必须面壁挽索,贴身探足而进,及至尽处,更须转身就崖,攀铁链、登石槽而上。凡三十级,名上天梯。登至其巅,才开始进入攀登苍龙岭的道口。青松、白云、断崖,如诗如画,景色绝佳。岭尽处有逸神岩,岩石上摩刻“韩愈投书处”五字。我驻足揣摩,不知韩老先生投的是什么书。陈婷介绍道,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攀上此岭,回头望去,恐惧失色,自度生还绝望,于是便写下遗书,投掷岩下。据说,后被随行人等用酒灌醉,抬下山来。典故耐人回味,怯生多因心惊。 自韩愈投书处西行,就是金锁关。俗语说,山中能见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从苍龙岭入口到金锁关一路两侧维护安全的铁链上,挂满了人们祈求平安长寿的铜锁。一些松枝上系着红布条,远看像是盛开的木棉花,这是人们向这座圣山宿愿呢。 游人多在金锁关的卖点休息、用餐。我早已汗水淋漓,为穿得太多苦不堪言。小陈把我的西装上衣装进他的背包。陈婷拿出她煮的鸡蛋、甜饼和小菜,我们就着矿泉水,就着环饶山岫的清风吃得真香。辛苦后的家常饭比宾馆休息后的的宴席有滋有味。 俗称说,过了金锁关,又是一重天。穿过通天门,我们向莲花峰进发。莲花峰亦称西峰。是华山奇峰之一。峰顶有翠云宫,前有大石,状如莲花,故称莲花峰。我们登上了莲花峰绝顶,这是一块卵状的巨石,顶上有几平米石面,可以立足。小陈怕有危险,不同意我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机会那能错过。在陈婷的帮助下,我终于登上了顶峰。脚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悬崖。我不但不害怕,心情还异常兴奋。这真是难寻的境界。极目望去,笔立千仞,悬绝异常。巅峰鸟瞰,群峰如波涛汹涌;秦川茫茫,渭、洛两水若银带盘曲其间。我心想,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此情此景,我们单人照、三人照,留下难忘的纪念。 爬下峰顶,峰前有一巨石形如苍龙,名曰屈岭。西面为绝壁,东面为陡削石坡,附近林木丛郁,幽静无比。旁有巨石中裂,形如斧劈,故名斧劈石,传为神话故事《宝莲灯》中三圣母之子沉香劈山救母处。小时就读过《宝莲灯》的话本,不仅同情三圣母的遭遇,也特别称赞沉香的果敢。行到此处,似有真事在此发生,油生怀古之幽情。迤此向北,沿壁空登上凌绝顶, 临绝万丈,名舍身岩,峰顶有石,高兀突起,称摘星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描绘华山的“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之处吧。 陈婷告诉我,华山以奇拔峻秀冠天下。其主峰不仅有西峰、北峰,还有落雁(南峰)、朝阳(东峰)、玉女(中峰)、诸峰,各具特姿。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山上各处的楼台、岩洞,大抵皆依山势建筑。如凌云架设的长空栈、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凹的鹞子翻身,都十分惊险刺激。她还指给我们看在峭壁悬崖上开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我才知道,要想真正体验华山险峻之美,不在山上住几天是不行的。不过,我的愿望实现了。何况太阳已经从西面的山顶上往下滑;镶着金边的紫云,大片大片的开始笼罩山头;毕竟年近花甲,还得悠着点。行乐之时别忘归。我们沿着山影树影交叉按掩映的崎岖山道向山下走。等乘上缆车滑到停车场,天已近黑。乘上陈婷的车,两位年轻的女士都有些犯困了。而我,本来觉少,又游兴未已,琢磨出一首诗来:“登上凌绝顶,客心触目惊。两旁壑壁削,四面青霭峰。雾遮关锁门,松罩苍龙岭。壮观天地阔,花甲尚年轻。”(此文作于2002年5月)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1028d2010008zx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