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

[游记]华山游记

2008-07-01    gzslw.com

题记:

名山可以神会,不可以目穷。可以心契,不可以言传。言传者,其迹耳。而山之精灵不与焉。 

-(清)宋肄樟

以前对于名山大川的感知,往往是书本上的。诸如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现在回头想想这些诗词,不但言传出了“山之迹耳”,而且非常贴切地道出了“山之精灵”。我想山之所以名山,其实除了独特的地理地貌外,与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颂、描绘是分不开的。

当然和各朝各代的“封禅”、名人逸士的归隐山林、和尚道士的建寺造观,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当属华山,由一位同样具有传奇人生的赵匡胤和一位神话般光环的人物陈抟,在华山朝阳峰(东峰)的搏台(下棋亭)里,用一盘千古棋局而留下“华山自古不纳粮”的传说;由汉代一位叫刘向的书生,赴考途中借宿“三娘神庙”而演绎出的“沉香救母”所劈出来的莲花峰(西峰)的神话;由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和擅长吹箫的萧史,在玉女峰(中峰)上竞相驾凤而去,幻化成仙的奇缘(李白在《凤吕曲》中记述了这段故事:尝闻秦帝女,传来凤凰声。是日逢仙事,当时别有情……);由号称“老子天下第一”的道教祖师爷李耳,归隐落雁峰(南峰)的传奇,铸就了华山丰富的人文内涵。唯独集奇险于一处的北峰(云台峰),下有百尺峡、千尺瞳,上有擦耳崖、苍龙岭,直到1949年才书写出一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非凡华章-《智取华山》,同时也是从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才打破了“华山自古一条道”的“定律”。现在的人们,就是从当年八位解放军勇士攀爬过的地方,建造了一条便捷的索道。快速的缆车、加宽的“擦耳崖”、安装铁链的苍龙岭,彻底地改写了华山自古险峻的风貌,难怪我们轻松地攀上苍龙岭天梯,却一点也感受不到当年(唐)韩愈的“退之投书”的处境。倒是听说了有些游客,为了拍照坠落悬崖的报道,最不应该的是那年“黄金周”发生的玉泉院道上的踩踏事件。

当我怀揣着这么多故事,来到华山脚下,却被另一则流传于南峰道上“神话”般的故事所震撼:

他是华山上“司空见惯”的挑山工,一年到头都行走在华山陡峭的山路上。他每天早晨从六点开始,带上馒头和自来水去领货。挑夫的报酬是按重量计算的,根据路途远近和险峻程度而有所区别。上北峰要走四小时,每斤货物的运费是三毛钱;南峰是华山之颠,海拔2200米,路途遥远险峻,要走七小时,每斤四毛。他们根本没有谈价的资本,只有他们的价格低于缆车的运输费用,挑夫才会有市场。为了多赚点钱,他肩上的重量从50斤渐渐加到了100斤,这几乎是挑战极限。

无法相像,他究竟要流多少汗才能换到一毛钱。可他从不认为赚得少,反而对华山充满了感激,因为是华山帮助他还清了债务,还供他的两个孩子上学。

转自:http://www.gzslw.com/lysj/lyrj/200707/26428.html1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