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华山之巅 |
[游记]我的华山之巅 |
2008-07-01 sina.com.cn |
“千尺幢”是峭壁上的一个大裂缝,需攀登三百七十余级才能到顶。在“千尺幢”下,我们看到登山的人群已自然排成一溜,双手紧握着两旁的铁锁练,艰难的、几近垂直的、向上攀登,这就是所谓的“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儿的石阶和别处不一样,很窄,勉强能横着放下一只脚,上边那个人的脚几乎是踩在下边那个人的头上向上爬。道路的险峻由此可见。我们几人不敢有丝毫懈怠,集中精力攀登,爬了约半个多小时,总算爬到了顶端,那裂缝也不知何时已合拢,整个人就象从井口爬出一般,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百尺峡”的地势更是陡绝,左右两壁相逼,游人无不攀铁索登石阶而上。我寻思,难怪人们爬华山都选择在晚上,黑点瞎火什么也看不见,且只有上山的,没有下山的,互不干扰,一个跟着一个,稀里糊涂就爬上去了。像我们在白天,有的上山、有的下山,挤来挤去,那山又高又陡又险,越看越害怕,胆儿小的、意志溥弱的、恐怕早就打道回府去了。 过了“百尺峡”我们在“卧牛台”休息片刻,“卧牛台”的位置在半山腰上,满共就四十平米大的地方,一个昼夜开张的小卖部就占去了四分之一的面积。周围石条、木橙上一个紧挨着一个,坐满了疲惫不堪的游人。我看到身后的石崖上刻满了大小不等的字迹,字上刷有墨绿色的油漆,原来这是历代游人墨客留下的笔迹,只可惜内容记不清了。此时一看游览图,才知这里已是海拔一千六百多米以上了。 下一段最难走的路是“苍龙岭”。朋友指着游览图让我看,“苍龙岭”的地势及为险要,两面是万丈深壑,陡峭如削,登山石阶两侧,寒索高悬,势若登天云梯。游人攀登时若离开锁链,寸步难行。二、三尺宽的岭脊,形如龙背。难怪人们唤它作“苍龙岭”,真要从那上面跌下来,后果不堪设想。我用双手紧握道路两旁冰冷的铁链,一步一个台阶小心翼翼的向上攀登,不一会,汗水又一次浸透了我的衣衫,连头发都湿透了,冰凉的贴在我的面额上。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否则根本挪不动步子。途中,我们经过一个有十多平米面积的平台,这儿叫做“韩愈投书处”既供游人歇脚,又是一个景点。我看到崖壁上刻有“韩退之投书处”等几个字,字上和别处一样,刷有绿漆。相传唐代的大文豪韩愈来到这里,只见山势险恶,云气蒸腾,惊恐失色,将书投下岭去。我的眼前旋即浮现出身着古装的韩大人,一面摇头惊叹“意吁唏,危呼高哉!”一面将书投向岭下的滑稽场面。想不到一代名人退之先生,因登山观景而露丑蒙羞,为后人留下千古笑柄。 这就是著名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到了中峰已是晚上六点钟,我们找到了一家价钱还算公道得客栈住了下来,吃过饭后,小睡一会竟已是十点多钟,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走出房间,向山下看去,只见山下的人已经开始上山。他们手里拿着手电筒,从山下走来,宛如一条发光的巨龙盘旋在山中,十分壮观。由于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我们看了一会就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开始出发。经过近四十多分钟的努力,我们很快爬上了“苍龙岭”。到达“金锁关”。“金锁关”是通向东峰、南峰、西峰、的咽喉,又叫通天门,因过了“金锁关”气温骤降,故而有“过了金锁关,又是一重天”的俗语。我看到这里石阶两旁的铁链上,锁满了成千上万、大小不等、各式各样的锁子,从这一个个小小的锁子上,我领悟到上锁人赋予那锁子的种种美好祝愿。有如此众多的锁子加盟,不仅使这里成为名附其实的“金锁关”,更成为华山的又一新人文景观。 由于昨天晚上的大雨,日出看来是看不成了,等我们爬到东峰的观景台上时,上面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我们迅速的占好拍照的有利地形,支好三角架,装好胶卷,等待天亮。五点半,天色开始贱渐渐变亮,脚地下壮观的云海在各个山峰中间不停的翻滚,站在山上,有如在仙境一般,我们拿着手中的照相机在兴奋的记录每一张美妙的风景。此时。山顶上不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拿着照相机在捕捉这美妙的瞬间!在拍完之后,我们开始下山。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ad213010008gb.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