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华山游记(开始有点儿像教科书) |
[游记]华山游记(开始有点儿像教科书) |
2007-07-16 u3u4.com |
奇险天下第一山 —— 西岳华山 华山天下雄,其险冠五岳; 石立青云上,古洞卧神仙。 华山,是陕西旅游景点中让我最期待的地方。小时候因为看《宝莲灯》而知道了它的名字,也正是因为《劈山救母》这个动人的故事,使我对登上华山有极大的渴望。在介绍我的行程之前,我先谈谈华山的文化地理背景。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五岳这个名词基本上是道家发明出来的,所以最早期五岳都是道教仙山,但唐宋佛教大兴之后,道教名山就逐渐变成佛山,能维持较纯粹道教风格、不被佛寺占据的名山已经不多,而华山正是其一。它的山体以花岗岩构成,巨石耸峙入云、四面壁立千仞,傍崖探谷的登山梯道上通青天,下坠无地,所以其“奇险天下第一”之称,绝非虚名。 华山是如何形成的?有这样的神话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处处有人神相助,当他把黄河之水引出龙门,来到潼关时,又被两座高山挡住去路,大禹不禁叹息起来,巨灵大神在天庭听到大禹的叹气,立即腾云驾雾来到大禹身边,表示愿助他一臂之力。只见巨灵大神紧抓住南面一座山的山顶,山瞬间被掰裂成两半,然后顺势用脚又蹬开了北面那座山,黄河水趁势从这裂口中流了过去。这南面分成两半的山,高的一半就是华山,低的一半就是太华山。 科学家认为:华山是由于几千万年前秦岭和渭河平原交界地带断裂,引起南北两侧层带的错动,内部岩层受到巨大的横压力而形成的陡峭入削的山势。 关于“华山”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水经注.渭水》记载,“远而望之又若华状”。今观山势,五座高峰,各据一方,耸然对峙。东有朝阳峰,西有莲花峰,南有落雁峰。三峰直插云霄,紧紧环抱着中峰,即玉女峰。北峰云台峰又独立于三峰之下,中间有一脉若断若续的山岭相连,疏密有度,神韵天成!远远望去,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如莲蕊,整个华山宛如一朵青色莲花,凌空怒放,故前人有“石作莲花云作台”的诗句。古代“华”、“花”二字相通,所以华山便以“状似莲花”得名。 根据道家说法,十大洞天中的“西玄洞天”或三十六小洞天中“总真洞天”都在华山,华山上遗存着许多道观建筑,山径多半是隐遁的道士所辟,依山开凿的石洞也都是古代道士们修身养性的闭关场所。想知道华山道教传承,只需注意北宋初年的陈抟和元代贺志真即可。 初步了解了华山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出发了。早晨,我在西安火车站乘坐旅游专线去华山,(是那种大巴,车票18元,)2-3个小时后到达了玉泉院。(玉泉院现在不单独售票了,费用加在华山门票里。) 玉泉院在华山之北麓谷口。宋仁宗皇佑年间道士贾得升为其师陈抟建祠玉泉院,全院傍山临水,亭台廊庑参差曲折,情趣盎然。为上山游客必经之地。玉泉院内有清泉一股,据传这股泉水和山顶的镇岳宫玉井潜通,玉女梳妆在井旁,不慎将玉簪掉入井内,玉簪随井水而下,到此流出,故名玉泉院。讲到玉泉院,不得不讲讲老华山派祖师陈抟和新华山派祖师贺志真。 陈抟号希夷,所以玉泉院又称希夷祠。他屡试不中,乃隐居华山40多年,创胎息大法气功,以睡养生,人称睡仙,成语“陈抟高卧”就是指他。著作颇丰。宋太祖赵匡胤很器重他,而他对赵匡胤也多有指教,据说“杯酒释兵权”即陈抟传授给赵匡胤的谋略,有了这重关系,他的弟子贾得升,张无梦等人都成了影响力惊人的政治道士,陈抟也因而被推为老华山派的祖师。他是早期开辟华山成为道教名山的重要人物。 贺志真字元希,是道教全真派祖师邱处机的徒孙辈,后来到华山建“全真观”传授全真派教义。他亲率弟子上华山深处开路凿洞,到今天,华山石壁上遗存数百千石洞,几乎全是全真道人的杰作。自从贺志真到华山开派以后不久,所有华山道士都改奉全真派。而贺志真也因此被尊为新华山派的祖师。 穿过玉泉院,经过牌坊和五龙桥便来到了售票处,(门票70元,学生票60元,另外保险费5元。)从玉泉院到莎萝坪这段路,比较平常,还没有险的感觉。才觉无趣,环顾四周,看到了左边的小上方和大上方,我完全惊呆了,山壁如削,石滑如镜,将近90度沿壁而凿的石梯直通上方,再高些,路便不可见,石梯的右边有一洞,里边不知供着哪位神仙。由于隔着山涧,而且看上去很险,尤其是对于刚到华山的人而言,所以我并没有去冒险。随后又看见了大上方,它虽没有小上方看上去那么陡,但是石梯上非常潮湿,铁链也锈迹斑斑,我连爬带跳过了小溪,来到它的下方,举头望去,只见一修葺较好的门洞,也许是好奇心太强了,没有顾及朋友的反对,我戴好手套开始尝试向上攀登,我双手抓紧两边的铁链,一步一步的靠近那个门洞,走入门洞,两扇红色的大门为我敞开,再踏上石阶,看到两间平房,一间好像是供着关公,另一间也许有人住,我问了声“请问有人吗”,从屋子里走出一位道姑,我恭敬的向她作揖,询问上边的情况,因为我看见上边还有山路,后来据当地人说,往上再走一个小时,可以到达《桃花源记》中所写的世外桃源,有古老的石桌和石凳,很有看头。我十分想一探究竟,但因为时间关系,以及同伴还在下面所以做罢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探看。道姑并没有明确答复我的问题,也未与我多说话,也许高人都是这样的,但我仍旧对她很恭敬。原路返回到下方,朋友已经不见,应该是到大路上了,我并不是有意要让别人担心,可是来到华山不就是来玩个险字嘛,上面这样险的景点可多的是阿,为了不再惹朋友生气,我只能暂时乖些。 从莎萝坪到青柯坪,途中经过毛女洞,传说秦始皇欲求长生不老,须用活人做祭祀,秦后宫逃出一宫女,脱逃至华山,躲避于洞中,常年以往,通体生毛,故称毛女,此洞因而称作毛女洞。到了青柯坪上的回心石,是华山前后段山路的交界点,关于回心石,还有这样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贺志真当年在华山打洞,两个徒弟不堪其苦,将其推下南天门,匆忙下山。再次忽见师傅走上山来,方知已成仙人,便又回心转意重新打洞。由回心石拾级而上,片刻便又一条狭窄的石缝,似咽喉一样卡在山上。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代李东阳《华山图歌》“天门重重隔烟雾,铁索悬崖引长路。抠衣欲进苦不前,十步行时九回顾。”这里描写的就是千尺幢。过了千尺幢,紧接着到了百尺峡,需攀铁索登石阶,四肢并用方可向上。但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大小上方险。转过百尺峡,就是北峰西侧大峭壁,此地便是老君犁沟,老君指的是太上老君。老君犁沟东边是陡峭的石壁,西边是深邃莫测的幽壑,虽无奇险,但不可小视。走过山脊上的槽阶,随即直上华山北峰。 云台峰,因为位于华岳东北,故称北峰。此峰三面悬绝,不与其它山峰相连,山顶有真武宫依山筑楼,孤落绝尘如天上宫阙,有若云状,恰似一座云台,故又名“云台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若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我们登上北峰峰顶之后,看到了一棵枯树,感觉年岁已久,但仍苍劲有力。北峰上有缆车站,此外,1949年解放军八勇士登上北峰,一举全歼守敌,故有智取华山路。从北峰到其他诸峰,要经过擦耳崖,天梯,苍龙岭,金锁关等景点。擦耳崖其实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险和窄。苍龙岭倒是十分值得一提,它恰似一座斜靠在莲花山体上的天梯,直上云霄,两边是万丈深渊,势如斧劈,岭上石阶仅一米之宽,只容两人。相传韩愈游山至此,吓得不禁哭泣起来,将所带书籍都丢下山去。 此时夜幕渐渐降临,我原计划住在中峰,但和同伴商议之后,遂决定住在五云峰,(20人间的房间,一个铺位开价60元,我因事先在网上调查清楚,所以直接说20元一位,他们马上就答应了。后来也有人住,却怎么还价都是40元,服务员价钱咬得很紧。)我们整理出一些重却不重要的东西留在房间,值钱的都放在小包内带走,继续上山到金锁关去看日落。天色渐暗,我们与太阳赛跑。很幸运,我们赶在太阳落山以前到达了金锁关,所以才有了这照片,我用相机记录了太阳下山的全过程,直到它沉入云底,直到天边的晚霞披上黑纱。在从五云峰到金锁关这段路上,我们路过一露天小吃店,因赶时间,未作停留。待看完日出,便下来美餐一顿,所谓的美餐就是两个硬硬的馍,另外买了包榨菜,等回到房间夹了吃。回到旅店时,天已全黑,走到楼上的亭子看着星星,给我妈妈打电话。天上的星星可真多,星座也一定很多,可怜我唯一认得的猎户星座只在冬天出现,我也曾查阅过不少星座的书,可就是难以把天上的和书上的对照起来,不稀奇,典型的星盲。旅店内没有卫生间,外边倒是有一个公用厕所,看上去挺洁净的,可就是女厕所的门被锁着,门口已等着一列女同胞拉,我一路跑回旅店去叫店员,他们推三阻四,互相推诿,我紧追不舍,终于找了个男店员帮大家开了门,我此时由衷感到在山上要解手可真不容易啊!旅店给客人提供热水瓶,还有公用的塑料脸盆,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与陌生人共用一个脸盆吧,我也是,倒不是怕传染青春痘什么的,反正就是不清爽。幸好带足了湿巾纸,胡乱的在脸上抹了两下,直接躺下睡了。经过这一天的登山,我已经累的不想做任何事,除了一件,睡大觉。清晨3点被人吵醒,原来是同室的人吵嚷着准备去看日出,我原是不准备去糟这罪的,哪儿不能看日出呀,就没听说华山这儿的太阳最大最美,可是,我这一醒不争气,又想去释放内存了,跑道WC,结果一看,又吃闭门羹,且也有多位女性与我一同遭罪的,顾不得许多,问了声男厕所有没有人,无人应答,我便与众女性同胞一起攻克男厕,不仅把外面的门关了,也把里面的一间间小厢房都各自锁了。出来时,看到旅店外聚集好多人,多数是夜里爬山去看日出的,弄得我也想去凑热闹。此时,山风吹的我浑身发抖,再无一丝睡意。回到房间,唤醒同伴,也准备去东峰迎接新一天的第一缕曙光。我只是梳了梳头发,其余均未多作打理。(其实房里有人用脸盆,不过较聪明,用塑料袋套在里面,再倒上热水洗脸。)在旅店里借了手电筒和军大衣,(两样都是10元,军大衣押金50元,我强烈建议不要在旅店借,最好是在东峰上借,因为哪儿借哪儿还,若你还到东峰,他会扣除你10元的押金,也就是还你40元。) 其实月光挺明亮,也能依稀辨清山路,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这钱还是不省了。这是我第一次晚上登山,感觉夜里登山的人明显比白天多。也难怪,我们早晨去玉泉院,一路上陆续有很多“好心人”劝我们晚上登山。再次走到金锁关,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路,待走到云梯下面,看见云梯上都是人,“哇!看蚂蚁上树”,我脱口而出,人们就像拴在两根线上的无数只蚂蚱,那景象太壮观了,令我胆怯,主要是被人吓的。这样我舍弃了朝阳台而去了第一观景台——引风亭。 引风亭据我推测可能也叫引凤亭,它的名字与中峰也就是玉女峰有些关联,我因中峰没有经过,所以在此一起介绍。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天生冰清玉洁,对权力和名位都不感兴趣,她喜欢吹笙,非要嫁一个能与她的笙歌匹敌的郎君。此时,华山有一隐士名叫萧史,好吹玉箫,箫声引动了弄玉的爱慕,她抛弃了宫廷的生活,跟随萧史来到了华山的中峰。从此,人们就把中峰叫做玉女峰,并修建了玉女祠。在品箫台上还修了引风亭,附近还有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盆,玉女石室等遗址,都是因玉女而得名。 当我到达引风亭时,那里才两三个人,我暗自庆幸,可是继而又发愁起来,日出时间应该是6:00左右,我看了看手机,还有一个小时呢。因为爬山时不觉得冷,现在一停下来,就逐渐感觉到寒意了。我和同伴两人合披一件军大衣,这冷风就呼呼的灌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手脚变得冰凉了。在等待的时候,我也和亭子里借大衣的小伙子聊天,他问我们是哪里的,我说是杭州的(在外边,我通常都说自己是浙江人),结果他就不停和我们聊西湖,杭州变化等等,我因时常跑杭州,所以不至于穿帮。陆续的,人多了起来,以至于后来亭子附近全站满了人,我抬头看了看朝阳峰,心想那里是不是挤的要掉下人了。我和朋友打赌说一定会有人第一个喊“太阳出来了”之类的话,那是因为我想到了《海上钢琴师》里的情节,那些乘船到美国的移民,总会有人第一个看到胜利女神像,继而喊America!四周的人都朝他指的方向看去,人声鼎沸。现在,我也在等待这一幕上演。不一会儿,同伴推我说太阳出来了,我抬眼一看,果然天地之间有一丝金边。很快,这金边便发展成为半圆形,直至……太阳出来喽。可是当时四周的情况却不如我预测的那样热闹,也许是中国人比较腼腆吧。 “太阳出来我爬山坡……”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又开始上路了。往回走到云梯处,我也要“上树”了。 东峰因有朝阳台,所以也叫朝阳峰。登上峰顶,“下视平野,襟怀洒然,远近诸山相闯于烟芜云树之表”。峰的东北侧,有巨崖直垂,黄白相间,远望形如巨掌,故名“仙掌崖”,关中第一自然美景“华岳仙掌”即是此处。我之所以对东峰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它的华山第二险径——鹞子翻身。峰的东侧有通向“博台”的险径,名叫“鹞子翻身”。博台也叫下棋亭,相传为汉武帝时卫叔卿下棋遗址,又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在此奕棋,将华山输给了陈抟。从东峰到博台的山路,有一段傍崖下坠的石阶,游人必须紧抓住阶梯两边的锁链缓步直下,到了尽头还得侧足翻身,这个动作就像鸟儿凌空翻身,所以这段山路就叫“鹞子翻身”,为“华山第二险径”。 我站在鹞子翻身的路口,紧拉住铁链往下看去,我的天,只能看见最后下去的人的头和肩,还有一览众山小,再下面的人和路一概看不见。我惊魂未定,看见有个男生上来了,我问他险不险,他说没什么,但我还是犹豫不前。过了一会儿,我可能是吓过了头,开始不害怕了。我对同伴说准备下去看看,他们却很不愿意,说太危险了。见劝解不成,就开始不理我了。我想了想,首先下棋亭的景色我已经看见了,其次这里是要原路返回的,况且探险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总之,我为自己找了种种不下去的理由之后,我带着遗憾离开了鹞子翻身,往南峰赶去。 南峰,又叫落雁峰,是华山的绝顶,海拔2160米。在南峰东侧,半山腰上有一个南天门,(对于南天门有这样一个印象,西游记的flash中太白金星领孙悟空到天宫时就经过南天门,还记得看门的神仙说了句“嘿,乡巴佬,南天门不许闯。”进门往后即到朝元洞,我记得里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过去对他没啥好印象,思其原因主要是让西游记给引导的,在西游记中作为男配角的玉皇大帝给人感觉很无用,但此时我对它却十分的恭敬。在朝元洞下便是华山第一险径——长空栈道了。在华山,我相信即使你是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或无神论者,此时都会不由得对神仙尊敬起来,因为你会感觉,爬这样的险处,是要靠神仙来保佑的,自己则不能完全掌握命运。走着走着,我没想到这就快到长空栈道了。其实,当我们走在依壁而凿的狭窄石路上时,我们天真的以为这里就是长空栈道,虽然凭栏而望也感觉险峻异常,但不至于比鹞子翻身还险,我们甚至感慨华山第一险也不过如此。可是当走到朝元洞时,我和同伴都被吓呆了,原来石路的尽头才是长空栈道的开始。我害怕之后又开始犹豫了。看见几个回来的人,觉得他们都好勇敢。向大狭们询问下面的情况,其实越了解我越害怕:下面的悬崖峭壁上,仅有一尺宽的栈道,只容一人侧身屏息移行,中间还有一段20米长的凌空栈桥,人到此地,头晕目眩不敢俯视,微风轻拂之间,便有山摇地晃,人欲吹去的冰冷感觉。栈道尽头有块平地,大约能停两辆小轿车吧,还有个全真教道士修炼的洞府“郝老洞”。此路极少勇者仗胆而行,多数游人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此时,我又看见了在鹞子翻身时遇见的男生,他刚从长空栈道上来,我问他下去时有没有犹豫过,他说没有,并且依旧回答我说没像网上说的那样险,他的话我姑且不论,但他的的确确是位勇敢的人,我有种想找他签名的冲动。闲聊之中才知道,他叫非,与我一样大,而且也是上海人,他和他妈妈是开车到西安的。在异地遇到老乡,这是我第一次有骄傲感和亲切感。说了一会儿,我逐渐萌发了请他带我下去的念头,想法一说,他立刻就答应了。我走入朝元洞,低头向玉皇大帝祷告,请求得到他的保佑,祷告完后,我心里踏实多了,人和神都来帮助我,我还担心什么呢?就这样,非先下,我紧随其后,开始是一段直下的路,手紧紧抓住铁链,慢慢往下挪,到了下边人开始横行了,脚下踩的是凌空的木条,两三根木条被钉在一起凑成将近一尺宽。我紧贴着且面对着石壁,缓步移行,我不敢往后及往下看,天气很好,可见度极高,我怕一看后面,会吓的晕掉而松手掉下悬崖。这样想着,不知走了多久,我问非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平台,他回答还有20米,我立即就不肯走了,可是我后面还有一个人。此人为中年男子,我发觉他一点儿没犹豫就跟着我下来了。他听到我说不肯走了,就开始劝我,“都走到这儿了,继续走吧,到前面就好了。”“可是还要原路返回阿。”我们就在悬崖上这样对话着,“什么???还要原路返回?早知道我才不下呢!” “你是不是看见我下才下来的?”“对阿,我看你都下去了,有啥好怕的,我也下去了。走,回去,我也不走了。”完成这段对话后,我们三人又往回走上去了,等我一到上边,四周的人都冲我叫“女英雄签名!”我说英雄在我后面哪。经历了长空栈道,我开始对道教感兴趣了。 告别第一险径,我到达了南峰顶,视线所及,恰似古诗所形容:“唯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峰顶有老君洞,洞北岩石上有“仰天池”。到峰顶这段路上应该有避诏崖,但我却并未注意到,相传古代有志之士,不愿听从皇帝诏命做官,便来此隐居。南峰上还有孝子峰,炼丹炉,八卦池等景观。 此时就剩下华山的最后一个峰了,西峰莲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右侧有块大石如莲叶,覆盖崖巅,故名莲花峰。又因巨石中有裂缝,状如斧劈,是传说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劈山舅母所留,故名斧劈石。登上峰顶俯视秦川,蓝天入洗,浩瀚无际,北望黄河犹如银带直下,恰如李白在诗中所写“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样游完了所有的山峰,我们就开始下山了,当道走过金锁关后,我们选择从辅道走,所以避开了苍龙岭等处,一路直下到了北峰,本来想尝试着走智取华山路,但终因此路较陡而从原路返回,待我走到玉泉院时,我知道我们终于要告别华山了。我们带着收获,带着遗憾;带着回忆,带着希望,拖着沉重的双腿离开了。当我透过车窗再回首时,心中不禁有种纯粹的快乐。 |
转自:http://www.u3u4.com/bbs/archive/index.php?t9368.html3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