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之行 第一次参加驴行,有一点点儿时参加学校组织春游的感觉,昨晚兴奋、激动得竟然失眠,好不容易睡着,还醒了多次,怀疑闹钟是否失灵。 早上7点30分,准时到达江北汽车北站。车站的台阶前聚集了20多位陌生的驴友,整装待发。朋友对我说,驴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时间观念和团队精神。 暖冬的凌晨,天空灰蒙蒙的,路灯闪烁着清冷的光晕,风中裹着一丝寒冷。 今天的驴行地点是重庆市江北区华山。路线是坐车到复盛,然后徒步穿越华山,到达鱼嘴,最后坐车返回。全程30公里,预计徒步6个小时。 28名驴友安静地坐在车里。汽车飞驰在弥漫着薄雾的高速公路上,一轮来不及披上霞光,只是泛着浅亮光泽的红日挂在东方的山巅之上,悄然上升。 车内放着舒缓的流行音乐,低吟浅唱,象水一样潺潺流淌。 有人开始低声交谈,有人斗起了地主,有人摄影。我习惯了坐在靠窗的位置,默然望向窗外,看低矮的山坡、宽阔的田野以及成片的树林向身后急速移动。心中升腾起一种向往,和感动。 8点45分,复盛高速路口下车,顺着一条岔马路,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华山之行。 天空开始明朗,雾却越来越厚重。队伍很快拉开了距离,浩浩荡荡的。十米之外的驴友渐渐消失在浓雾之中。隐约传来欢歌笑语。直到转过一道山弯,山顶的太阳射出一圈佛光一样的光芒,雾才慢慢散去。 公路上车不多,我们在公路中央大摇大摆,偶尔让道一辆载满货物的三轮车,或摩托车。半道上,倒是杀出一只肥母猪,哼哧着从一条小路奔来,径直上公路,跟在我们的队伍后面,仰着猪鼻子,好奇地嗅嗅这个,蹭蹭那个,吓得胆小的驴友撒腿就跑。尖叫声,欢笑声,吆喝声,响成一片。肥母猪在后面穷追不舍,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直到迎面驶来一辆东风车,才把它吓了回去。 远远望见公路边的农家小院,早到的驴友聚在院坝里休息。养精蓄锐,准备登华山。 踏上一条新修的水泥小径,我们在一片茂密的柑橘林里穿行,蜿蜒而上。水泥路还没修好,有一段路铺了一层薄沙。最后连薄沙都没有了,就进入了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的那种人为踏出来的崎岖山路了。 湿润的空气中散发出蕨类植物的清香。阳光穿透高耸云霄的树林,暖暖地倾洒而下。 登上山顶,遥望对面的山坡,翠绿而茂盛的竹林掩映着低矮的农舍。如果不是我们的谈笑声招来一声声犬吠,是不容易发现密林深处的人家的。 山道旁,偶尔一簇白茅扬起毛茸茸的花蕙,随风摇曳。枯黄的草丛中怪石嶙峋,毛毛虫在破土而出的融融嫩草间爬来爬去。几株野油菜花疏落其中,很是惹眼——黄色的花儿张扬而柔弱地盛开着,传递着早春的讯息。 “啊!油菜花开了!”不知谁惊喜地发出一声感叹。 “如果是开满一片山坡,那才叫美呢。”有人遗憾地补充。 “ 不管多少,毕竟向我们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啊!”我很是满足地说,并投去留恋的一瞥。 路,越来越窄。我们在半人高的杂草丛中穿越。经历了与我们想像中大相径庭的天坑,来到了 未开发的原始溶洞——野兽咽喉洞。洞口呈巨兽张开的大嘴,正上方垂下一段钟乳石,状似声带。 我们在此稍息片刻,补充了一点水和能量。有的驴友进了洞参观、摄影。开拔前,我们在野兽咽喉洞集体留影,党都挡不住还准备了驴行论坛《行者户外》的横幅,挂在最前面。 继续上路。太阳火辣辣地照耀着,仿佛不再是冬天,而是初夏了。我们早已汗流满面了,纷纷脱下厚重的外套,系在腰上,轻装前进。 一岔路口,我们停下来休息,等候落下的队伍。 迎风而立。这时,才感觉腿脚有些胀痛,有经验的驴友告诉我:第一次驴行,脚会很疼,记得回家用热水烫烫脚,就要好很多。 下午1点,我们暴走了整整4个小时之后,终于在一家农舍落脚。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端出桌子、凳子摆在院里,让我们休息娱乐,就忙着去给我们做饭。 大家也不闲着,主动生火煮饭、削红薯、择菜。配合得很默契。也有闲者开始斗地主、打麻将。 我们吃了菜稀饭、咸菜、蒸红薯,还有主人自制的腊肉、香肠。也许是早饭太早,也许是长途跋涉消耗了太多体力,大家都狼吞虎咽的,哪里还顾及君子和淑女形象。 下午2点30分,我们下山,顺着铁路,向着目的地鱼嘴行进。途中成功穿过长约700米的漆黑隧道。 下午5点左右,终于到达鱼嘴小镇,坐车返回。 回到大渡口时,已是暮色朦胧,华灯初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