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光游记]华清池 |
[游记][风光游记]华清池 |
2007-07-16 chinaren.com |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天子。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他们的行宫别苑。围绕朝代的兴亡更替,华清池的盛衰变迁,文人墨客寻古觅幽,感叹咏怀,创作了[[长恨歌]]等无数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成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早在六千年前的氏族社会,这里就有原始先民活动的足迹,他们是骊山温泉最早的利用者。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今华清池所在地修建“骊宫”;“千古一帝”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名曰“骊山汤”;汉武帝时,在秦汤基础上进行修葺;北周武帝造“皇堂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重加修饰,为美化环境而“列松柏数千株”,以点缀温汤风景。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营建“汤泉宫”,竣工以后太宗率文武百官临幸新宫,亲笔御书《温泉铭》,兵名石匠乐石制碑拓印以示群臣。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及经扩建,公元747年10月新宫落成,易名“华清宫”。“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宫城倚山面渭,依骊山山势而筑,以朝元阁所在的西绣岭第三峰和温泉总源为轴线,以总源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展开,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体现了皇宫严谨的布局。宫周筑罗城,修登山辇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内置白官衙署和宫清腹地、卿府第。“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的历史鼎盛时期。华清池是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罗曼史而著称的。“帝辇恒从十月来,羽骑云游应山绿”,据记载,从公元745年至755年的每年10月,唐玄宗都要偕贵妃和亲信大臣来华清宫“避寒”,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师长安。其间处理朝政、商议国事、接见外使都要在这里进行,华清宫逐渐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渔阳辇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玄宗弃京师急携杨贵妃姐妹西逃,至此,华清宫由盛转衰。五代残唐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华清池失去了他的特殊地位。 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内至今仍完的保留着当年蒋介石行辕旧址棗五间厅。建国以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扩建,古老的华清池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虽不及唐时规模宏大,但也不亚昔日之富丽典雅。1959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此参观时就欣然提笔写下了“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 华清池的大门为仿唐式的门楼,檐下悬挂着郭沫若手书的“华清池”匾额。进门后,东西两侧有宫殿式的浴室,过此西行,穿月宫门,是一组金碧辉煌、壮丽悦目的建筑群,九龙池是它的中心,清水碧波,面积5300平方米。池北岸是“飞霜殿”、“沉香殿”和“宜春阁”,东西相配,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西边岸上是连接南北建筑的九曲回廊。曲廊南端依次排列着“海棠汤”、“莲花汤”和“九龙汤”。 华清池在骊山北麓,紧倚临潼城区,其历史悠久,堪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相传在三千年前,周幽王就曾在这里修建过骊宫;秦始皇时以石筑,曰“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和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两次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宫周筑罗城,改名“华清池”。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 现今华清池园内西北部是九龙湖及环湖建筑的殿、阁、亭、舫和回廊:南部为唐华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其中“莲花汤”是唐玄宗李隆基沐浴之地,“海棠汤”是杨贵妃沐浴汤池。此外,还有“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附属汤池。从而再现了盛唐皇家气魄恢宏、富丽华贵的历史风貌。园内,东南部是环园故址及“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下榻的五间厅。东北部汤池星罗棋布,为著称于世的沐浴游览区。园内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池水碧波粼粼,垂柳依依,令人心旷神怡。 九龙湖景区内龙桥卧波、柳石匝岸、龙吐清泉、湖光粼粼。飞霜殿、沉香殿、宜春殿、龙吟榭、龙石舫、九曲回廊等十多座古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环湖而列、错落有致。石牛、石狮、石象及自然碑石点缀其间、相映成趣。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难辨人间天上。 五间厅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重加修缮,成为高级官吏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蒋介石两次入陕,以次为行辕。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于次,至今墙壁上、窗户上仍留着累累弹痕,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从这里逃上山 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的一小部分。今天看到的华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近年来,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相继发掘、出土了我国现存惟一的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落和我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并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园林史。 骊山温泉 骊山温泉堪称一绝,其历史久远,任沧桑巨变,仍千古不竭,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华清池温泉形成于二、三百万年以前,6000年前就为姜寨先民所利用。周、秦、汉、唐以来,历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汤池沐浴,使其逐渐成为皇家御用温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种恩赐。现华清池院内夕佳楼处有一温泉古源,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此可见华清池温泉利用之早。温泉水来自地下的“常温层”,水温常年保持43C,求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求以古今变质,不为凉暑易操。”每小时流量113吨,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骊山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化验分析:内含一氧化硅、氟离子等多种矿物质,淋浴可消疹荡疾,“悄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它的医疗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们发现。汉代科学家张衡的《温泉赋》、北魏无苌的《温泉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等都对在温泉沐浴能医病疗疾方面作了记述。华清池园内沐浴区所修建的汤池皆袭唐华清宫旧名,这些名汤贵池,为沐浴者领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晾发亭 九龙湖,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面积约5300平方米,九龙桥将湖面分为上、下两湖,上湖建有现代喷泉设施,下湖有龙船和贵妃入浴雕像。湖东岸模拟布成石堤,山石横卧,“风景这边独好”、“龙湖镜天”、“华清胜地”等题字雕刻在自然山石上。环湖建有龙石舫、九曲迥廊、沉香殿、飞霜殿、宜春阁、宜春殿、龙吟榭、晨曦亭、晚霞亭等仿唐宫殿和亭阁。以红色为主调,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等绿色植物,令人赏心悦目。 火晶柿子 |
转自:http://club.chinaren.com/91015661.html7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