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陕西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九死一生的余音 |
[游记]陕西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九死一生的余音 |
2008-05-22 china.com |
陕西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九死一生的余音(组图) 2007-09-12 18:29:56.0 原文:http://yichan.folkw.com/www/feiyipic/100252301.html 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有一种从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吹打音乐,叫水会音乐。所谓水会就是“水陆大会”,这是过去天旱时人们祈雨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而伴随着祈水活动演奏的这种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 有两个人与这项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一个毕业于音乐学院,一个生长在山野乡间,却同样喜欢这项音乐;他们一个在文化馆倾心研究水会音乐艺术,一个在师傅身边耳濡目染痴心钟爱,均付出了半生的年华,到如今,他们在经历了贫困和种种磨难后,终于迎来了水会音乐的春天……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会 何谓水会音乐 水会音乐也称作“细乐”。据音乐史记,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云:细乐……以箫管笙嵇琴方响之类合动。在声势浩大的祈水活动中,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像人们常说的“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据唐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记载,唐贞元年间,关中一带遇到大旱灾,唐德宗下令让长安一带民众祈雨,当时东市和西市都组织了祈雨队伍,并进行了音乐比赛,获胜者还受到皇上的奖赏。从那以后,祈雨比赛音乐便在关中一带形成一种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 蓝田水会音乐产生于水陆大会活动,很可能是隋唐时就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俗乐。它吸收融合了宗教音乐和其他音乐因素,属于庙会音乐的一种,是典型的祈水音乐。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是千余年来流传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风格。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进行中演奏)和坐乐(室内诵经时演奏),其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 蓝田县位于关中平原东南部秦岭北麓,是古长安南通荆楚巴蜀的门户。这里地貌奇特,山川原岭皆有,全家岭便坐落在横岭的浅岭区,属普化镇北部的一个村子。全家岭的村民有做佛事、善事的传统习俗。 "水陆大会"通称"水会",是-种古老的民同取水形式,是过去天旱时人们祈雨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民间叫"取水",也叫"祈雨"。在历代的取水活动中伴同取水活动的这种吹打乐就叫"水会音乐"。因为它便于长途行走,也叫"行乐",水会音乐细腻悦耳,人们也把它叫做"细乐",据音乐史记,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云:细乐……以箫管笙(qin)嵇琴方响之类合动"。在声势浩大的取水活动中,水会音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象人们常说"水会不动乐,马角不起驾"。 据唐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记载,唐贞元车间(公元785年--805年),关中-代遇到大旱灾,唐德宗下令让长安一代民众祈雨,当时东市和西市都组织了祈雨队伍,并进行了音乐比赛,德胜者还受刭皇上的奖赏",从那以后,祈雨比赛音乐便在关中一带形成一种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在民间。据蓝田田家村乐社老乐工讲:过去田家村乐社除每年天旱时去周至县太自山取水外,还常和西安的几个乐社斗乐比赛,看来这种风俗流传于沿终南山麓一带,长安、蓝田、周至等乐社都有类似的朝庙赛乐活动。 在陕西省著名的文物圣地蓝田水陆庵大殿壁塑上三千七百多尊泥塑中的五百罗汉过海,那些飘弋在滔滔海洋里的珍禽异兽所拿的器乐和编排与水会器乐及编排基本类同,其中也是贡锣双 臁⒅裼 朊 蠢窗橥 灏俾藓浩 蠊 5睦侄佑胗阑嵋衾质怯幸欢ǖ难荼涔叵怠 据蓝田《县志》记载,水陆庵建自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591年)。唐、明时期对此庙都进行过复修,而秋树庙水会乐社和全家岭乐社的社址距水陆庵只有三四里之遥,仅一河之隔,据调查,过去这两个乐社在除了取水外,还常在三官庙、水陆庵朝庙奏乐念经,其经韵和水陆庵和尚农升念的经韵相同。
|
转自:http://blog.china.com/u/070518/50933/200709/927707.html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