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安游记 |
[游记]西安游记 |
2008-07-01 bbker.com |
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成为一做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关于钟楼迁址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实际上钟楼的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移直接相关的。钟楼始终处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老西安报时的其实是钟鼓并用。这口钟名云:景云,铸成于唐太宗景云二年,钟高二米,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钟身鹤飞龙翔,钟鸣声扬数十里。起初置于广济街口钟楼内,明朝钟楼迁址后置于钟楼之上。真品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仿制的。每天西安报话大楼上,洪亮的报时钟声,就是这口钟的录音。 由钟楼北侧拾级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快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政府于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
|
转自:http://www.bbker.com/D5537.html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