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骊 山 游 记(二) 今年第二次游览骊山。 连日雨后的骊山终于现出一点昔日绣岭的风采,草木欣欣向荣。原本只有一二尺宽的山道被丰茂的山草侵去了一半,粉的、白的山花尽情的开着,小路变得狭窄又陌生了。雨水也滋润了满山的树木,松柏葱茏,沿路的酸枣密密麻麻,骊山换上了水灵的夏装,秀丽而富足。 经过遇仙桥,闯过鹞子翻身,站在山腰,临潼县城尽收眼底。华清宫、华清中学、迎宾大道、中心广场、体育场……历历在目,甚至是我们住的矮矮的小楼也看得见。近处的建筑物星罗棋布,远处阔野无际,渭河像一条柔软的带子穿过其中,大好河山哪!没有遇仙的奢望,只是想亲近骊山。如同儿女探亲,无须诉说,回到家就得到了抚慰。庆幸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承蒙这宽厚的山水滋养,我感恩不尽;对这山水我情深意长。 我们是傍晚上的山,走到明圣宫天色已黑。华灯初上的临潼宛如宝石嵌就,各色彩灯交相辉映。路,就像银河;城,仿佛星空。比星空还要绚丽,因为地上的“星”是五彩缤纷的。 女儿雅兴来了,口述童话《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了起来。颜色们感快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红色躲在玫瑰花里;黄色躲在香蕉里;蓝色多在天空和海洋中;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中…… 颜色们都藏好了,黑夜就把长长的手帕解开。太阳公公一睁开眼睛就把颜色们找着了。” 我们摸黑下的山,婆婆腿脚还利索,走得也小心;公公眼睛不好使了,我让女儿带着爷爷走,又央求同路带灯的两个年轻人慢行借光,一家老老小小扶携着下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