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安之行三地宫骊山兵马俑

[游记]西安之行三地宫骊山兵马俑

2007-07-16    163.com

(日记)西安之行二 慈恩寺/陕博

(日记)西安之行四 茂陵/乾陵/法门寺

字号: 大 中 小

(日记)西安之行三 地宫/骊山/兵马俑

西安之行三 地宫/骊山/兵马俑

5月27日

昨天晚上兄弟老吴没回学校,我们俩同挤一张床,西安的晚上很热,我们爬起来,在阳台上聊了三个多小时,他说他的大学过得很压抑,虽然喝了酒,却没起到驱蚊的作用,我们被咬得够呛。凌晨三点,才回到房间,今天又是一大早起,原本说老吴和我一块吃完早餐再回学校,可时间看来似乎是不够,大巴已在宾馆外等候,匆忙之中,老吴和我道了别,我早餐也没吃就开始了今天的行程。

今天的路线是东线访始皇,主要景点有:始皇地宫——骊山——兵马俑,由于时间关系省掉了华清池,再说华清池是后人人造的,是一个仿唐的皇家园林,来自南方的我们园林倒是不少见。要参观的景区皆不在西安市区,而属于临潼市区,需要驱车近一个小时。

首先第一站始皇地宫,地宫是放置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说白了它就是始皇的坟内情景,〈史记〉一书描写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是说始皇统一天下后,召集了七十万人来修地宫,地下宫为了防水淹,建了多个排水泉,用铜水注成了棺椁,地宫内放满了奇器珍怪,还令匠人作机弩矢等暗器,有人敢进入地宫的,就自动射之,地宫内还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江河大海,玄宫顶部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有统一后的中国疆域图,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息……。

在车上我还在讷闷,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始皇地宫是没有开挖的,怎么现在出来了这么一个景点?进去逛了才知道,所谓的始皇帝地宫,实际上是一个缩微模型,是根据史书对真实的地宫的描述,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而制作出来的一个“十足”的人造景点,就像我们平时参观的诸如“鬼城”的类型,游客置身其中,能亲眼目睹秦陵“千古之迷”,如影如幻,观赏秦汉建筑风彩,浏览秦代民风民俗,祭祀礼仪,领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入门处已注明该景区是AA级,我个人觉得倒是没有什么看头。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始皇创建的秦朝早已倒台了近一个世纪,司马迁没生活在始皇的时代,没有亲眼也不可能亲眼目睹过始皇地宫的情型,前些年考古界都还在争论始皇地宫的位置,民间传说始终认定是在骊山下,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上述争论基本上没有了,前些年,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而且墓室也完好无损,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还有一个新的发现引起了专家极大关注,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但它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只用了半个都小时就把“地宫”逛完了。

下一站是埋葬始皇的骊山,骊山其实是始皇的坟头。关于骊山现在还存在很多争论,有人认为骊山下面根本没有始皇,只有过是一具衣冠冢。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于邢台,根据运尸回咸阳的路线,向西经井陉,过娘子关到太原,再向北到包头转至西安。发现无论走哪条道,秦始皇的尸骨由于极度的腐败出不了河北,所以到了骊山的也只能是个衣冠冢,如果这样,那为什么公正的司马迁还写骊山呢?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司马迁写秦始皇建阿房宫的事是为了影射汉武帝建上林苑,写秦始皇建皇陵是为了影射汉武帝建茂陵,始皇埋骊山未必真有其事,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说,只是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真实的状况只有等待骊山开挖的那一天,才能有说法。今天的骊山仍在完整的保护之中,骊山景区基本上没有开发,游客在骊山所能看的只不过是一场仿秦祭典表演,或者登上骊山底凭高远眺。

中午在兵马俑博物馆下的餐馆就了餐,为了保护兵马俑,博物馆附近不允许有机动车通过,于是我们步行前往兵马俑博物馆。在商周时代,贵族死后,常以活人陪葬,时称“人殉”,战国以后,人殉方式逐渐被模拟的俑所替代,俑常以泥土,木头或铜等做材料,因酷似活人,帮有“像人”或“人形”的概念,因为这个缘故,它遭到孔子的激烈反对,认为是“不仁”之举,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只需十分钟不到,我们就到达了博物馆,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一号到三号坑各自为一展厅,还有一个综合展览馆,里面有一些诸如出土兵器、铜马战车的物品,随便提一句,里面的老外实在比国人还多。

我们没有上过很深入的考古课,考察起来更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一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一个展厅,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这些陶俑一般很难从着装上看出他们是一支正规部队,秦朝抢先征兵制度,年龄在17-60岁的男性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征兵入伍,战争结束即回家种田。被征入伍的人,衣服和零钱一律自备,国家只负责铠甲和兵器的统一装备。因此秦军的服装显得五花八门。区别陶俑主要从冠和铠甲来划分。虽是陶俑,但它们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或腰束革带,腿扎裹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或黑发,蓝袍,绿脸,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古人说,脸型有“国、用、风、田、由、申、甲、日”八种,这也就是“相之大概”。不难发现,秦军中“国字脸”特别多,这种脸型,面目丰满修长,宽腮阔额,高颧骨,下巴浑厚,五官粗犷,似乎这与今天的陕西男子差不多吧,“国字脸”应该算是陕西男子的大众脸吧!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需要提示一点,在一号大坑内不允许普通人与兵马俑正面照相,一般人都是通过坑上面的通道俯视坑内,不论相机怎么摆动,就是看不了兵马俑的正面。但一号坑却有两个特种通道,那两个通道直接往坑下下降了近三米,站在特种通道上,你就可拍到雄伟的军阵图。以前传闻老外在兵马俑内不可以拍照,这种情况,我倒是没看见。

在兵马俑博物馆我们会常常听到秦始皇兵马俑这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但是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吗?这自古就有争论,争论在今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建筑学家陈景元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高祖母秦宣太后的,而非始皇帝。陈景元1961年曾参与秦始皇陵的保护规划,他在1984年他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质疑兵马俑的真正主人是否秦始皇,最近,他又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第2期)发表了《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一文。首先他认为《史记》的记载不真实,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早在考古队进入现前的半个月,兵马俑就被人们根据传说和史书定性为秦始皇的陪葬品,这种结论显然缺乏科学精神。不少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秦俑的服色,五颜六色,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此外,在陶俑身上还刻有一个“芈”字,与当年发掘的阿房宫“北司”遗址中的“芈”字相似。而秦宣太后姓芈(mi),本是楚国人,后嫁于秦。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临潼县志》等史料中,也都有秦宣太后陵就在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的记载。当然现行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有争论本身是件好事,大家也不要觉得受不了,我们要提倡的真如胡适先生所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中国人受到死的教育太多,怀疑的精神尚还不够。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只有等到百年之后秦始皇地宫开挖才有解答。或许有人觉得等的时间太长了,可别忘记兵马俑本身是有颜色,正是由于七十年代急切的想法,而缺少保护措施所至,教训应该汲取,后人对于这等大事,也要不造次才对。

转自:http://reywwe.blog.163.com/blog/static/478278200751685412528/9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