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党家村 |
[游记]党家村 |
2008-05-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飞龙在网 > 日志 > 游之记之 2007-05-29 | 陕塬古镇党家村 标签:党家村 塬 古村落 古城堡 陕塬古镇———党家村 黄河故道,秦陕人家。 在被称为“黄土高坡”的西北陕甘等地,有一种十分独特地貌——塬,它是因为流水冲刷后而形成的高地。塬的四边较为陡峭,但塬的顶面较为广阔平坦,与一般的地面没有多大差别,保持着原始平面形态,塬上大都可以进行耕作,塬的底部像山谷、沟壑,或有流水。 党家村就是这样一个建在塬底下的古村落。我们驱车从韩城市区向北出发,大约行了有10多分钟,再向东穿过农田间的小道,走了不到两三分钟后霍然发现,在我们车子的右下侧,这片塬的沟谷里,还藏龙卧虎般有一个古村落,一排一排整齐的房屋就位于这个沟谷地带,整个村子在强烈阳光的反射下愈发显得古朴典雅,一座古塔位于村边。远远看上去,这里乡风浓郁,生机勃勃。矗立在路边的大型广告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党家村。韩城的薛主任告诉我们,这里东距江河仅有3公里,党家村就在这个葫芦状的川道里,南临泌水河,北靠黄土塬。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这片古村落。据讲,党家村始建于元朝至顺年间,明清时期又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历经了700年的风风雨雨,最早来到这里居住是一个逃荒至此的党姓人家,种田为生,后来山西贾姓人家来此经商,并与党姓联姻,从此就有了党家村。目前,党家村有120多座元、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全村有33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基本由党和贾两个家族组成。年轻导游说,她是党家的媳妇,娘家是外乡,离这里也不远。 我们看到,村中的街道大多呈现“丁字形”布局,道路由青石铺就,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戏楼、家祠、文星塔、节孝碑楼等建筑。在一些门楼上方还有十分考究的匾额,如“太史第”、“诗礼第”、“庆有余”等。院落也十分讲究,风貌古朴典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党家村的门庭家训也堪称一绝,其条幅之多,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善,也令人拍案。如:“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之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之痛苦”,“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诒谋,燕翼”,“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等等,文字精湛、书法考究、雕工精美,内容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朴素哲理和行为规范,闪耀着传统儒家思想的光辉。据介绍,整个村庄还有较为完整的族谱、村史等文字资料,真实地记录着党家村人几百年来的生活习俗和变迁。 最让飞龙感叹为观止的是,在这里还有一座建在“半山腰”(也就是塬的上部靠近地面部分)上的古城堡,座落在村子东北角,用来御防匪徒袭扰,城堡里还有十几门火炮,攻防兼备,城堡与村子之间有暗道相通,村寨合为一体。古村落与古城堡垒完美结合,更让人感觉到党家村的神秘了。 党家村为什么能够得以保存呢?村子建在狭长的沟谷之中,冬暖夏凉,再加上西北地区干燥气候和当地红粘土的土质,不易风化,因而使得村子保持到今天。 我到过南方及北方的一些古村镇,如江浙风格的小桥流水人家,如皖派风格青砖白瓦马头墙的古镇,如山西的壁垒森严的大院,等等,然而,与其他古村落不一样的是,党家村建在塬的底部,比一些明清时期的古镇更为古老,更为厚重,更有自己独到之处,尽管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和人气。真是“建在深塬人未识”呀。 来到这里参观的人不多,但看上去一个个并不像观光旅游,却像是考察和研究。人们对建在塬底的古村落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也充满了兴致。党家村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村寨的活化石,近年来,党家村引起了中外人士的高度重视,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专家专程到这里考察,对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建筑进行探究。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组也曾来此作过节目。 离开党家村,我在想,党家村这样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又是什么放缓了党家村走向公众视线的步伐呢?陕西交通在历史上不便利是一个因素,再一点就是陕西的历史文化遗迹太丰厚、太具价值了,而党家村则被掩埋在巨大的价值体系里,无法发出更多的光辉,而在江南,因历史遗迹的稀少,明清古镇却是“物以稀为贵”了。飞龙愈发感觉到:江南古镇似曾相识,而党家村却独一无二,无法复制。
|
转自:http://bjchyd.blog.sohu.com/48026947.html2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