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昆仑山口一带的铁路(穿越第三极71) |
[游记]昆仑山口一带的铁路(穿越第三极71) |
2008-05-22 sina.com.cn |
过五道梁不久,我就看到了青藏铁路上的火车——“雪域神舟”号。它就停在新建成的青藏铁路路基上,像一只神秘的庞然大物。 出拉萨我就看到了铁路,在这里铁路几乎和公路并肩而行,好像是西藏历史的两条清晰的轨迹。它们从哪里来?又要通往哪里?我轻轻地叩问大地。铁路路基边的草地没有受到任何惊扰。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路基搬来轻轻放在大地上。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杨海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已经三年时间,在西藏的投资将达到260多个亿,到2005年底,铁轨就会铺设到拉萨,2007年以前会通车。铁轨铺进西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所有省市区从此都有了铁路。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高寒缺氧、高原冻土和生态脆弱等三大难题,实现了一个伟大创举。从没有公路到有了铁路,西藏基本建设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没有公路的时候,拉萨一斤大米的价钱相当于一斤银子,而公路通了价钱就正常了;与铁路相比,公路的运价又比较高,公路公里吨成本是4.4—4.5毛,而铁路估计是一毛左右。如此一来,运价大大降低,西藏的基本建设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其意义不可低估。比如,在内地建一个电站,1千瓦需要投资6000—8000元,西藏需要两三万,羊湖就是两万元,这里面主要是运输成本。如果把这个成本降下来。 那么,铁路建成后,公路将会出现什么局面?杨海滨副主席说:公路和铁路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铁路只能把大批物资运到拉萨和沿线,这些物资要靠公路分流,这就促进了公路的发展,“门对门”的服务只有靠公路,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是铁路的保障线,它的维护和保障都要靠公路。按西藏自治区的设想,下一步,铁路要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是从拉萨到林芝,再到中甸,延伸至昆明;二是从拉萨经过日喀则,到口岸。到那时,公路和铁路交织成两条大动脉,形成两大地面交通网络,整个西藏就活起来了,不再有交通的“肠梗阻”,祖国西南边疆更加巩固,西藏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稳定,旅游业快速发展。 我还记住了杨海滨反复强调的一个词:外面的世界。他说,交通决不仅仅是一条路,他连着外面的一个世界。路不通,我们是封闭的,保守的,落后的,而一旦通了路,就能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带来先进的思想观念。路,等于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认识交通和路。 青藏公路对于铁路的建设起到巨大保障作用,青藏铁路的上马是以青藏公路为支撑的。修铁路的大型设备和大吨位配件要运到施工面上,没有公路是不可想象的。建设青藏铁路有两点很特殊:第一,铁路是建在高海拔和高寒地区,这就意味着缺氧,工期短,因此气候条件好的季节就要多处开工。那样就要有足够的大型设备,而这些设备要靠公路运上去;第二,设计铁路沿线没有预制厂,预制厂都设在拉萨和格尔木等地,这些长达二三十米的预制件,都要走青藏公路才能顺利到达。 交通部的张竹彬说到青藏公路和铁路的关系时说,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铁路的建成,具有战略意义,对于进藏物资运输和人员旅游有很大作用;而公路的作用不会消减,它除了发挥原来的作用,还可以和铁路结合,搞支线运输,对农牧民实行点对点的服务。旅游也有几种方法,坐火车可以,还有不少人愿意骑自行车,徒步,就是为了体味高原风情。另外,不光铁路沿线风光好,西藏的腹地实在太广阔了。无论是生产和生活,还是旅游观光,公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看到铁路的桥梁下,一个个桥墩上,都裹着厚厚的毯子,据说这都是通上了电的电热毯。冬季,青藏铁路已经停工,为了保护这些桥墩不受损失,所以施工单位采取了措施。 正行进间,我忽然看到公路西边有一个像南极科考站的建筑,是那种红色的活动板房。他们说,这就是索南达杰保护站。它建成于1997年,目前这里经常住有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一个月轮换一次。他们有一个感人的口号:“为了可可西里,献出生命中的一个月。” 关于索南达杰的点滴资料逐渐浮上我的脑海:杰桑·索南达杰,青海省治多县索加乡人,生于1954年,1974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后要求返回治多县工作,从学校教师做起,先后担任县文教局局长、索加乡党委书记、治多县县委副书记。在他的倡导下,治多县为开发西部地区,制止日益猖獗的淘金、偷猎活动,成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索南达杰担任西部工作委员会书记。 索南达杰因为不忍目睹可可西里的非法淘金者和珍贵的野生动物被偷猎团伙大肆疯狂地猎杀,一再要求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可可西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索南达杰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十多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足迹遍布可可西里这个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与偷猎者作不懈的斗争。1994年元月,索南达杰率领四名工作人员在可可西里太阳湖附近抓获了20个偷猎者。因为偷猎者中有两个伤病员,索南达杰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派二个工作人员押送他们连夜赶往几百公里外的格尔木治疗,自己和另一个工作人员则押送18名偷猎者和缴获的车队,索南达杰自己留在最后一辆车上压阵。偷猎团伙觊觎执法者人少就乘机反扑,将第一辆上带路的工作人员击昏并抢夺了武器,把中间的车排成弧型,疯狂的盗猎者竟用猎杀藏羚羊的方法对准索南达杰来的方向——等他一靠近,打开车灯,照射着他,十几条枪同时开火——索南达杰倒在血泊里,身边是截获的两卡车2000余张藏羚羊皮。索南达杰临死都保持着半蹲举枪射击的姿势,等增援人员赶到时已经是五天后了,可可西里零下40度的严寒早已把他冻成了一尊不屈的冰雕。那一年,索南达杰刚好40岁,正当人生的盛年。 我们很快到达昆仑山口,山口有青藏公路沿线最大的雕塑群,非常壮观。一侧是标记着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的石碑,另一侧就是民间集资建造的索南达杰纪念碑。墓碑上,索南达杰遥望远方深沉而忧郁的目光,带给人强烈的悲壮与苍凉感。抬头仰望,只见昆仑山脉的雪峰冰山逶迤而至,如条条玉龙,竞相从高耸入云的山脊上飞来,在阳光下银光四射,寒气逼人。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向东延至青海到四川的西北部,平均海拔5500——6000米左右,山岭宽谷并行,雪山连绵,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被称为“亚洲脊梁”。这座横空出世、浩浩荡荡的山脉,古人喻之为“龙脉之祖”,在藏族和整个中华民族心中有着特殊文化意味,是一座与众多神仙结合在一起的神山。古代神话书籍《山海经》、《封神榜》等对昆仑胜境多有记载、描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4ddf65010009px2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