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 |
[游记]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青藏奇葩---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组图) 原文:http://news.folkw.com/www/dongtaizixun/100458131.html 酥油花---“我和酥油花” 堆绣、壁画、酥油花被誉为“藏艺三绝”,蜚声海内外,而酥油花则为三绝之冠。每年元宵节,青海塔尔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酥油花灯会,吸引了众多的各族信民和中外观光客。油酥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卷》将此列为一章。这个项目我拍摄了大概六个冬季。1990 年初次接触,是协助塔尔寺筹办1991 年元宵节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主办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青海塔尔寺酥油花艺术展”。这62幅基本上是上次《中国国家地理》发表的“昙花一现酥油花”的放大! 艺僧尼玛坚赞在塑主佛文殊菩萨 1996.1 下花院 青藏奇葩---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 一、历史沿革 酥油花艺术,是青藏高原藏传佛教艺术品种之一,以其用料、工艺和表现内容之独特,被誉为“高原奇葩”。 酥油花作品:《香巴拉》局部 由于酥抽花是用酥油做材料进行雕塑,所以有不少介绍酥油花的文章以“油塑”称谓它,但是,说”泥塑”、“面塑”容易理解,而“油塑”则令人困惑费解。什么油?是豆油、麻油,还是菜籽油?准确地讲,应称其为“酥油雕塑艺术”,或呼其俗名“酥油花”,约定俗成,由来已久,既表明了所用材料,又表明了形象特征,而且和酥油花艺术的产生传说相一致。 塔尔寺远眺 酥油花的由来,文字记载较少,时间也较晚,但有许多传说。相传,远在唐代,文成公主进藏与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一尊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大昭寺,藏族人民按照佛教的传统仪礼,要在佛像前供上熏香、涂香、明灯、净水、献果和鲜花,合称“六供”。因时值冬日,六供之一的鲜花无处寻觅,聪明的藏族人民就用酥油塑了一束鲜花供奉在佛像前面,从此相沿成习,品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以此说法,酥油花艺术之发明已有1300多年了。 塔尔寺一隅 1409年,正月初八至十五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组织了一次祈愿大法会,弘扬拂法。他组织僧人用酥油塑成各种花卉草木,奇禽异兽,连同供奉的吉祥八宝、转轮王七宝,以及六供手,均由宗喀巴大师用密咒手印等一一加持,使十方佛子皆大欢喜,各部信民敬畏诚服,此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形成“觉阿却巴”,即“(正月)十五供奉”。在历史的长河中,“觉阿却巴”与汉族的元宵节悄然融合在一起,成为青藏高原各地各寺的“正月十五酥油花灯节”。 作坊(上花院) 清人《西藏宗教节日单》中说:“正月十五日,燃灯供佛之期,布达拉宫并各寺院均点酥油花灯。其花灯上做佛像,下做人物者。又有做踏地人物,头动手摇者,各有不同,辉煌华美。”和宁《西藏赋注》中说:“卫藏每岁正月十五夜,达赖刺嘛及各呼图克图、噶布伦、公、台吉等,于大昭寺四面各设彩灯,以青稞面稔成佛仙之像,及鸟兽花木各种供品,燃以酥油灯,照以火炬,火花烛天,如不夜城。男女数万,纵游彻晓”。项应莲《西昭竹枝词》中也说:“牛皮作底酥油面,装点玲珑绘陆离。下列朦胧灯几盏,鳌山元夜大昭围”。可见清代拉萨正月十五酥油花灯会颇具规模,而且酥油花灯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目内容,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酥油花工艺还不够精巧,有些作品是用炒面捏制或用牛皮刻制而成。
|
转自:http://folkw.blog.163.com/blog/static/983008620075273327278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