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塔尔寺” 多年以前的深冬,我陪几个好友专程拜访过青海省的一个朋友,因为第一次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尤为感兴趣,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们一行四人冒着风雪来到了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观光。 25公里,在并不遥远的途中,听同行的向导介绍道,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为塔在寺前,故名塔尔(儿)寺。 1776年,造型大同小异,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显现出黄教特点。 600余亩。塔尔寺建筑面积被列为中国藏传佛寺第二。塔尔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经堂。这座藏式平顶建筑面积达一千九百多平方米。殿内的108根大柱子上都雕着美丽的图案,经堂里面的蒲团怕是有上千个,足可以让两三个喇嘛集体颂经。 4次观经大会,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跳欠、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四角饰有飞檐、内供弥勒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香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晾宝”。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动。跳欠也叫“跳神”或“哑社火”,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见的有于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日演出“金刚舞”两种。演员身着各色舞衣,戴特制面具,舞姿独特,式样迥异。此外,尚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燃灯节”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