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塔尔寺游记二 |
[游记]塔尔寺游记二 |
2008-07-22 163.com |
在大金瓦寺的弥勒佛殿里,与汉传佛相比,我发觉了一些有趣的不同。对汉传佛教里的佛像我们是以形象来认知的,比如说弥勒佛,看到他笑嘻嘻的面庞和那个能“容天下难容之人”的大肚子,小孩儿也知道他是谁。而藏传佛教却是以法器识佛。比如,宗喀巴大师左肩是经书,右肩是宝剑,分别代表了智慧和勇气。所以,藏传佛教的弥勒佛与汉传佛教里的造像大相径庭,因为我看到的这尊弥勒佛,身材魁伟健壮,根本就没那个招牌式的大肚子,他头戴宝冠,左肩是净瓶,右肩是法轮。说实在的,如果没有扎西在旁边指点,我肯定认不出真神来。更有趣的是,藏传佛教只有十六位罗汉,而汉传佛教多了玄奘和济公和尚,就成了十八罗汉(十八比较吉利也符合中原文化的特点)。藏传佛教是神秘的,它与生长在高原的这个伟大的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而塔尔寺的一切得从1357年说起。那一年罗桑扎巴出生于今塔尔寺所在地青海湟源县鲁沙尔镇。他7岁时便在化隆县夏琼寺出家,师从葛丹派高僧顿珠仁青,学习藏文和佛教经典。16岁入西藏深造,后来改革藏传佛教,创立格鲁派(又称黄教),成为中国藏传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宗喀巴大师。五世达喇阿旺洛桑嘉措时期,格鲁派成为在整个藏区占统治地位的佛教派别,宗喀巴更成为受到藏区普遍敬仰的佛教大师。宗喀巴大师的灵塔现在大金寺弥勒佛殿后殿内供奉,整个塔身用白银包裹,嵌有三千六百颗奇珍异宝。相传,宗喀巴诞生时滴有他的脐带血的地方,后来长出一株菩提树,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出现了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宗喀巴在离家赴西藏学法6年后即1379年,母亲给他来信,说到十分想念他。但是,为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宗喀巴立刻用自已的鼻血写了回信,并说请母亲在他降生之处修起一座佛塔,见塔如见儿面。母亲按照他的意愿在信徒们的帮助下,在菩提树的地方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成为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即今高11米的宗喀巴纪念塔(大金瓦殿内的大银塔)的雏形,而该塔现在是全寺主供神物。
|
转自:http://hu8711.blog.163.com/blog/static/5820880200832553219118/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