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藏之旅(7)塔尔寺游记 |
[游记]青藏之旅(7)塔尔寺游记 |
2007-09-10 sina.com.cn |
青藏之旅——塔尔寺游记 到了青海,不去塔尔寺会是遗憾,所以我在游览了青海湖之后就赶紧到塔尔寺。 一路上,我听导游说,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身份极其尊贵。藏语中,塔尔寺名为“贡本贤巴林”,意为10万尊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1357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今塔尔寺的大金瓦殿之处坠地而生,后来成为雪域高原的一代宗师。“宝贝佛宗喀巴”便是对自己出生地的纪念:藏语“宗喀”意为“西宁徨水流域”, 塔尔寺占地600余亩,它的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中依山势起伏,交相辉映,十分壮观。站在高处观看,它周围的山峰确实象一朵莲花,向四周铺展开来。 我没来到塔尔寺,一进门,映入我眼帘的是八面如意宝塔,这是藏族特有的标志性。只见,那白塔四周栏杆上系满黄绿白三色的哈达,地上有虔诚的藏民三步一磕头顺时针围着白塔转。我们第一个进的佛殿是小金瓦殿,一进门,浓烈的色彩抢你的视眼,大红的转经桶,门柱屋檐的重彩图案,陈旧油腻,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就跟藏民穿的厚厚的外衣一样.进了里面一个二层楼的庭院,两边挂了好些藏羚羊、梅花鹿、牦牛等的兽头,给人一种无形的恐惧。在小金瓦殿门口,我被藏民们天真自然的行为感动了,主殿门口设有木栅栏,放了一大脸盆的酥油,不能进,屋内昏暗,大佛像脸用布遮着,听说很狰狞恐怖,想进大殿却找不到门。 如意宝塔 就在这时,我看见,有一家电视台正在这拍什么片子,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很像藏女,身穿很艳丽的藏衣服,在那转来转去。因为模样好,显得天真可爱,所以我拿起相机对准她连连拍了好多张。我在门口转了半天见那姑娘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就继续往前走... 塔尔寺里最辉煌的建筑要属大金瓦殿,那瓦是闪的,金光夺目.大金瓦殿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金殿门口有一长排木地板,被信徒们擦的是光可鉴人.虔诚的藏民们勤奋磕头,非常卖力,手上各抓一个布垫,膝盖上也裹了一层布,反复来回在地板上站起趴下、站起趴下,速度很快,嘴里不停的念着六字真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被他们这种精神所感动,竟对他们的举动表示认可呢。 随着导游进去游览,通过听介绍,我知道,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现存数以万计的珍贵工艺品以及有关佛学、藏族历史、文学、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唐卡)和堆绣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被称为塔尔寺宗教艺术的“三绝”。 不一会儿,我们又来到塔尔寺的酥油花馆。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规模宏大,内容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以及历史传说。传说文成公主把带去的释迎牟尼等身佛像,供奉在新修的大昭寺里。当时天寒地冻,没有鲜花,人们就用酥油塑成了一束花供奉在佛前,从此相沿成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艺术门类。对于那些制作酥油花的僧人来说,是一种苦行般的修行。酥油花是用洁白的酥油再调和各种颜料塑成的。酥油在常温下会融化,所以艺僧们要在极低的气温下制作,还要不时地把手放进冰水中降温。 塔尔寺的壁画无处不在,大殿的墙壁、门柱和天花板上,以至禅房卧室都有彩色绘画。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最有名的是讲经院的十三幅布慢画,正中是宝贝佛宗喀巴的吉祥画像。堆绣则是用各种鲜艳的绸缎剪成想要制作的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再以羊毛或棉花充实其中,而后绣在布慢上,有明显的立体感。大经堂内悬挂的“十八罗汉”堆绣作品,格外精美。 塔尔寺历来香火旺盛,不仅从草原牧场赶来的藏族人会在大金瓦殿叩起长头,就连很多游人,也收起话语,立在佛像前默默许愿,眼神中平添了许多平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665c301000bd2.html2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