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二站:塔尔寺 |
[游记]第二站:塔尔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2006-5青甘行---第二站:塔尔寺 2006-06-27 15:37:09 大中小 一大早,与同室爽朗的女孩儿们热烈拥别,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的奔向各自的景点。桑珠旅社也随着汽车的开动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我们继续坐公交,到了西门,可是找了好久也没看到去塔尔寺的大巴。天开始下雨,决定打车去。半小时的车程,到了鲁沙尔镇,塔尔寺就坐落镇西的莲花山坳中。虽然雨越下越大,可游人丝毫未减。远远看去,各色的伞象是开在雨中的一朵朵的花。寺前街照例是卖各种藏饰品及特产的小摊,吵吵嚷嚷的甚是热闹。身着藏服的导游们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的游客。去寺庙如果不请导游实非明智之举,因此我们也找了位眉清目秀的小导游,讲解费六十元,她还非常实在,又帮我们找了一个三口之家拼团,这样大家各出三十元就OK了。 买好票,我们先在如来八塔前留影,本来人就很多,加上都举着雨伞,更显得接踵摩肩了。都照完大约用了二十分钟。不过举伞照相的都是游客,真正的信徒大都穿着藏袍淋着雨按顺时针围着塔转经。在这样的天气,我第一次见到了电影场景中朝圣的信徒,在坑洼不平的地面,磕着等身长头,虔诚而专注,全然不顾细密的雨珠和周围噪杂吵闹的人群。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形容心中的那一份震撼,或许,这是喧嚣尘世中留存的最后一片净土,虽然此刻,天是阴沉的,地是泥泞的,然而从未有过的纯净却始终萦绕心头。 也许是因为地处寺庙吧,导游的表情一直都认真而严肃,从没有以往导游们嘻嘻哈哈的调侃。 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由来还有段感人的传说: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长出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去西藏学法六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子心切,让人捎去一封信,要他回家一见。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于是,给母亲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尔后,香萨阿切在众信徒的帮助下建塔,取名“莲聚塔”,就是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因为是先有塔,后有寺,故得名塔尔寺。 导游的讲解瞬时让人入迷,庄严的寺院更添了几分神秘。其实也只有在这样的天地间,才能生出如此玄妙的典故。 大金瓦殿是该寺的主建筑,殿前有一长排木地板,被朝拜的信徒们的伏地起身擦的光可鉴人。一名游客也就地效仿,可是却没能利索的起来,惹得大家一笑。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并不容易,想想虔诚的信徒要如此这般的完成十万次膜拜,该有怎样的艰辛呢。步入大殿,迎面便是大银塔,塔上缠绕无数条信众们呈献的白色哈达。小导游说,在塔内,脐滴血而生的那棵白旃檀树依然在生长着,而殿外的那棵是它古老枝桠的衍生,几百年来生生不息。听上去甚是神奇,由不得我们仔细的看了又看。 适逢净水节,小喇嘛们(导游说年龄小、级别低的喇嘛也叫阿卡)拿着水桶互相泼洒,偶尔也向游人身上泼去,五月的高原,气温还比较低,加上下雨,所以水泼到身上还是很冷的,但是大家倒是都很开心,在肃穆庄严的寺院里,这活泼嬉闹的场面很是难得。甚至在肃穆的大经堂殿内,也有调皮的小阿卡追逐打闹,让不少游客为之侧目。然而机灵的小导游立刻说,小阿卡们每天对着佛经,早课晚课终年无止,比起同龄的孩子应该说少了很多的乐趣,所以偶尔的小小放纵理应被谅解。听着这善解人意的解释,我们反倒为自己的刻意计较感到有些汗颜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67633010005b5.html1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