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海游记(二)——日月山 |
[游记]青海游记(二)——日月山 |
2007-07-25 |
到青海的第二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游日月山、青海湖和金银滩草原。因为有日月山神奇古老的典故传说;青海湖久负盛名的自然美丽;还有那在文字中和屏幕上就令人心旷神怡的草原,让我们一行人对今天的旅游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 汽车一直在逶迤的山路上小心谨慎地前行着,我用眼光默默地注视着车窗外,用心去体会那壮丽的、独特的高原风光:沿途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带着千年岁月留给他们的皱纹,亘古地矗立着,冷峻,庄严,由远及近,然后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让我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一种千年不能动摇的坚毅。如果说我家乡的青山绿水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美丽而妖娆;那么,这里的山峦就是一位襟怀坦荡的汉子,刚毅而坚强。一路上,那有着强烈的阳刚之美的高原风光,深深地振憾着我。 日月山外表看来其实就是一座平凡而普通的双峰山,双峰上各有一个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因此在不经意间日月山就已经矗立在了我的眼前。从山脚下了望,今天的日月山是如此的静谧悠然,古时送亲队伍扬起的尘土,早已被鼓荡千年的山风吹散,如果没有那代代传承的旧话,谁会想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荒凉的日月山曾有那么一个辉煌的片段?遥想当年—— 唐太宗时的文成公主就是在这里告别大唐,弃轿换马进入吐蕃的。那习惯了锦绣长安安逸奢华生活的公主,当她柔弱美丽的身子站在这赤地不毛的荒凉山岭上,了望故乡,回首往事时,心中该有多么的不舍,眼中该有多少的眷恋!从此从此,那故乡的山山水水,亲人的音容笑貌,两小无猜的童年伙伴;还有那牵魂夺魄的绮丽长安,长安层层层叠叠的宫阙楼台中的公主生活,就只能依稀在梦中!天上到人间,生离如死别,应该是对公主此时心情的最好写照吧?!而外柔内刚的公主,虽然心中充满留恋与忐忑,还是毅然用娇嫩的身躯挑起了唐蕃修好的重任,甚至连那脸上留下的苦涩的泪水,也怕它们汇聚成河东向惊扰长安,因此,才有了山脚下的“倒淌河”! 当然,这只是“倒淌河”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条河流真正倒淌的原因,据地质学家们说,在两亿多年前,青海原是一片大海,后来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才渐渐形成今日的高原。本来青海湖的水还是从这儿向东流,可是随着地壳运动,河边的地形渐渐抬高,而日月山更是崛起于高原,最后青海湖的这边的出口完全被封闭,于是那条本来向东外泄的河只好转过方向向西流了。 从大唐文成公主跋山涉水经日月山入藏以来,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日月山记载了无数次民族交流、融合的历程,从此唐蕃古道兴盛了上百年。公主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的等身金像,大量的种子、农具、织物,以及诗文、医疗等书籍,松赞干布则派遣贵族子弟前往大唐攻读汉文,向唐朝请求蚕丝、酿酒工匠,纸墨,磨房用的磨盘石,双方互派来使多次。 日月山除了有以上丰富的历史沉淀,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理景观。它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又是青海农业区和放牧区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流水系和外泻水系的分水岭。站在山顶,可以明显看出,山的东侧“圆顶”的群山连绵不绝,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而山的西面则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雪山,雪山峡谷间是绿油油的高原草甸,但是却难以寻觅一棵树木,让人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月山的海拔有3500多米,由于高寒缺氧,许多游人在这里都有头疼恶心、耳朵听不见等高原反应,甚至有人难受得趴在台阶上动弹不得,如此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艰辛,那青海人脸上被紫外线着红着黑的“高原红”也就作为一种生命的力度印刻在了我们的感悟与惊诧之中。 翻过日月山,我们继续向青海湖驶去…… 评论 (12) | |
原始链接:http://anjing0620.blog.sohu.com/32163907.html |
转自:3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