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日记-青海日月山-教师随笔-教育科研-萧山育才小学 |
[游记]西行日记-青海日月山-教师随笔-教育科研-萧山育才小学 |
2007-07-25 xsycxx.com |
西行日记-----青海日月山 2007年5月25日 楼乐兴 乘车从西宁向日月山进发,海拔在不断增加,极目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青草地、青棵麦,置身其间,恍若觉得这该是驶向天堂的路。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唐代称赤岭,得名于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提起日月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在我国唐朝的时候,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使者向唐王求婚,唐王是个英明的君主,他为了搞好民族关系和沟通汉藏的经济、文化,决定将小女儿文成公主下嫁到西藏。公主离开长安京城的时候,唐王和王后将一面日月宝镜给了她,说:“儿啊!你这一走就是关山万里,再回长安可不容易了。这镜子叫日月宝镜,它是个宝贝。你若是想家了,就照照宝镜,从镜子里就会看到长安城,就会看到你的亲爹娘。”文成公主辞别了父母上路了,她随着迎亲的仪仗队,日夜兼程西进,走啊走,一直走到了青海湖。公主来到青海湖边,她心中很难受,因为她看到湖水即将干涸,岸边草木稀疏,土地干裂,成群的牛羊因为断水缺草,变得十分瘦弱。公主看到这一切,心情十分焦急。她命令仪仗队暂停前进,自己去四处找水,可是找不到,后来找到了一条河,但离青海湖很远,水流不过来……公主想来想去,最后拿出了宝镜,她说:“宝镜啊,宝镜!我有难处了,你能帮帮我的忙吗?”镜子回答了:“行啊!但不知公主有什么吩咐?”“我想请你造一座山!把这条东去的河水挡住!”镜子说:“可以!可是造了山,你就再也看不到长安,看不到你的爹娘啦!”文成公主听到这儿,略为犹豫一下,但她想到要为这儿的人民造福的时候,就毅然把镜子朝地上一竖。啊!一刹那间,只见银光闪耀,雷声轰鸣,一座挺拔、峻峭的大山,在青海湖东南方竖了起来。山一竖起,就象砌了一堵墙壁,那条原先朝东流的大河,立刻掉转头来向西北方向奔流,河水滔滔不绝,“哗哗哗哗”地流进了青海湖。湖水涨满了,岸边湿润了,草儿旺盛了,草原变绿了。从此庄稼长得好,牛羊喂的壮,青海湖变了样。许多牧民便跟随文成公主的脚步来到这里,生息繁衍,世世代代。 传说是美丽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后,对边疆的稳定和牧民安居乐业绝对是一种巨大的保障,这难道不是纪念碑吗?-----这是矗立在民众心中的不朽的纪念碑。 在气喘吁吁登上日月山后,面对着“唐蕃分界碑”和“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文”上披挂的一条又条一哈达时,觅遍日山月山前前后后,再也没见到一处留有历代文人墨客长歌短吟的墨迹,远不如民众之中世代流传的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故事更丰富多彩,我感觉这样的纪念碑才是完整的。 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现在,日月山脚下还建有文成公主庙。 这里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 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走进日亭,抚摸着唐蕃分界碑,仿佛在抚摸那沉淀在史册中的感人故事,同时为古人的博大胸怀所折服。想想看,作为大唐盛世的一代伟君,李世民能作出这样的决策,也可谓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 |
转自:http://www.xsycxx.com/ReadNews.asp?NewsID=16718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