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宁酒趣

[游记]西宁酒趣

2007-07-31    

西宁酒趣

逸博

几年前,因业务需要,我被派驻青海省西宁市。西北人特有的豪爽与热情,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民以食为天”早就被我们这个饮食大国认同为绝对真理了,甚至还延伸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手段。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往往再难谈的生意也会出现转机。所以私下里流传出“趁着晕乎劲儿,赶紧办大事儿”俗语。也就是说在推杯换盏之际,酒精起到了拉进彼此距离,缓解紧绷神经,软化钢铁意志,尽快达成共识的关键作用。而“无酒不成席”的俗话,却在西北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一向自认为是酒桌上的懦夫,能躲就躲,绝不当冲锋陷阵的“冤大头”,更何况有一班“能征惯战”的小兄弟,所以幸好没在大庭广众之下因酒失态过。可这次“只身闯边关”,可全要靠自己了,心里还真的没底。

下了飞机刚安排好住宿,几家当地的关系户就找上门来了,说在海鲜餐厅安排了接风晚餐。我知道西宁这地方相对比较闭塞,飞机场也很小,所以来往于各地的航班不是每天都有,所以海鲜这类必须靠空运的东西都贵得离谱。但是无论我怎么推托,说想吃当地特色菜,几个西北汉子却固执得很,无奈,只好客随主便。

早就听说青海人能喝酒,但没想到那么能喝。他们喝酒的方式与北京人也截然不同。在北京即便是喝二锅头,大家也喜欢用喝水的大玻璃杯,根据客人的意愿倒上一半或者2/3杯,席间虽也有客气祝福之类的俗套,但举起就干杯或者勉为其难成心灌别人喝酒的情况已不多见。浅尝慢酌,席间欢声笑语,透出的和谐气氛,更容易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到放松和自在。

可能是因为西宁靠藏区比较近,又是多民族混居,特别是一些过去的游牧民族,一家人常年深入在大草原中放牧,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内,根本没有其他人。大自然的宽广,培养出牧民热情豪放的性格。但日复一日,重复着同一种生活,未免感到单调乏味。偶尔有人来,哪怕只是过路的,对于他们来说都会觉得新鲜,会像招待贵客一样。为了把这种新鲜感多留几日,聪明的牧民就想出了“以酒留客”的办法,即冠冕堂皇,让人盛情难却,又能靠“酒后吐真言”来排遣孤独和寂寞。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戈壁滩,住进了城里的高楼,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老习惯,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掉的。到现在西宁人请客喝酒,都不论“杯”而是论“台”。就是在一个盘子上,摆上6个大约1钱左右的小酒盅,同时斟满酒叫作一台。宴启,主人发表完欢迎辞,便会很恭敬地起身,亲自端着一台酒,来到客人面前,眼看着你把这六盅酒一饮而尽,才欢喜地回到自己座位上。接着会有第二位、第三位“尽地主之谊”的,轮流过来敬酒,如果你以任何借口拒绝后来者,他们会一直站在你旁边,直到你自己觉得过意不去,把酒喝光为止。没有好酒量的,干脆第一杯就拒绝。只要沾上了,恐怕就“不醉无归”了。因为在这里,朋友初次来做客,因不胜酒力而醉倒,主人会非常开心,也很乐意伺候,这表示把客人招待得很好,绝对不厌烦。反之则会被街坊四邻嘲笑不会招待客人,是件很丢脸的事。

敬酒的讲究也非常多。有时主人为了表示友好,自己也陪客人喝。他们往往在端起第一盅酒时,用右手的无名指稍稍蘸一点酒弹向空中,反复三次,叫“谢天,谢地,谢人”,是一种藏人的习俗仪式。或者右手托着酒台,左手托着右臂肘部,表示格外恭敬。但一般只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才会如此,普通朋友间是绝不敢受此礼遇的。宴请时如果要了鱼,鱼头一定是朝向主宾。这样东道主就会说“头三尾四”,即在上首的客人要喝三杯酒,坐他对面鱼尾正好对着的人,则要喝四杯酒。喝完了才可以动筷子吃鱼。类似的劝酒令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时候,老实人也会耍点小滑头。初来乍到的远方来客,一般为了表示谦恭,都是站起身接过酒一饮而尽,主人这时就会说“两脚一站,喝了不算。这是本地的规矩”。无奈,客人只好照样再来一台。而最盛情难却的,是到野外郊游。毡房里茶几一样高的小桌向马蹄形摆开,大家盘腿席地而坐,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手捧精致的托盘上,放着银制的酒壶和酒碗。依次来到客人跟前,边斟满酒边唱起动人的民歌,然后双手捧酒过头,鞠躬献上,酒不喝净歌声不止。相信再“铁石心肠”的人,也很难过得了这一关。

西宁人好喝酒,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身处塞外高寒地区,酒能驱寒;性格豪爽喜交朋友,酒能助兴;经济落后娱乐匮乏,酒能消遣。有了这一系列好处,也难怪他们乐此不疲了。而且跟当地人一起喝酒,他们最乐意向你介绍的,就是这里的青稞酒是纯粮食酿造,味道绝不亚于北京的红星二锅头。而且西宁是全世界年消费烈性白酒量最大的城市,甚至超过了莫斯科。虽然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统计数据从何而来,但却真实反映了西宁人以豪饮而倍感骄傲的情结。另外,这里人喝酒时都好划拳。像唱歌谣似的,合辙押韵,甚至让人联想起了悠扬的花儿。看着他们面红耳赤,青筋暴露地用嘴皮子和手指头相互斗智斗勇,倒是一幅久违了的动人画面。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yibo6613.bokee.com/tb.b?diaryId=12041523

2006.7.821:30作者:逸搏一钵

原始链接:http://yibo6613.bokee.com/viewdiary.12041523.html
转自:3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