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徐志摩:日记与日记文学的融合-浏览文章 |
[游记]徐志摩:日记与日记文学的融合-浏览文章 |
2007-08-03 bokee.com |
徐志摩未刊日记是从中国流向日本,经过美国而又回归入国的珍贵遗物。它又是海宁地方文献研究家虞坤林先生从收藏者陈从周先生家中搜求到并整理成书的。虞先生是一位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的普通学人,不慕荣利,穷全力于海宁地方文献的搜求、整理与研究,对当地名人书信与日记的搜求与整理,更是特别精心。他不仅辗转搜寻到徐志摩的未刊日记加以整理,还订补了数种已刊日记,合成为《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这是连《徐志摩全集》都未能包罗的徐志摩日记的最完整版本。 徐志摩未刊日记包括两种,一是1911年所写的《府中日记》,那年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志摩刚十四岁,考入杭州名校府中。但其日记文字已经很老练,内容也多是成年人的行事,远远超过他年龄应有的水平。从书中插页的手迹看,书法也相当工整,笔笔到位。这所学校设有许多课程,有英文、算数、国文、历史、地理、博物、讲经、官话、修身、图画和体操等,不比现代中学课程弱。在该书第62页附有一张“授课时刻表”,每周六天,每天六节,排得满满的。课程设置很注重英文、算数,可以看出当年中学教育的维新趋向。学生生活也比较宽松,徐志摩交游很广,不时像大人那样约友到茶社品茗、聊天、游乐。从这些记事中,可以看到徐志摩少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所学校的教育方针似乎很注重学生的思想发挥,考试也不是注解式的是非问答题,而是写一些各抒己见的答卷,如国文课考题是《西湖风景多矣,春日晏游,更饶乐趣,试各举其所最赏心者》(三月三十日),其他如博物、修身、地理诸课,亦多类此(六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其官话一课似指普通话,而体操又分军操与普操。 世人多以徐志摩是一个浪漫飘逸不拘小节的人,实则从日记来看他是一位严以律己,豪情满怀的热血少年。他在二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谴责友人的私行不检,四月初五又愤愤一次革命军起义的失败,呼号“有血性,有义气之同胞”,推翻清朝,使“中国能称雄于世界”。四月二十三日更填《滚绣球》一词,抒发其“双手扭转南北极,两脚踏破东西洋”的豪情壮志。徐志摩还在日记中留下若干美文式的记事,四月二十四日,他和友人游飞来峰,“再入林木深峦,景自天然,迥非俗地。又数武,则奇峰突峙,怪石峥嵘,石佛数百尊,随山上下,斯真奇景。山之下,石室辟焉。入内则凉风侵骨,迥非初夏之候,寒气袭人,竟有衣单之虞,台顶小孔,微露光芒,所谓‘一线天者是也。更数武而冷泉至,泉出石罅,声隆如也,涉手其中,寒若冰雪”。这段记事虽有词重之不足,但出自十四岁少年信笔之文,衡之今之同龄少年,恐难企及! 《留美日记》是未刊日记的另一种。这是徐志摩于1919年留美时所写,当时正值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和五四运动爆发之际,而徐志摩也已进入青年时期,所以这部日记比前者更见思想成熟,文字凝重。 读这部日记让人更深层地认识徐志摩的人品和思想。志摩是一个爱国者,他参加了各种有爱国抗争意义的集会。六月二十二日,他在参加一次有华人参与的夏令营时曾记下自己的爱国思想说:“此来盖为有多数国人会集,正好借此时机,唤起同仁注意。五月四日以来,全国蜂起情事,国内学生已结有极坚强、极致密之‘全国学生联合会,专诚援盾外交,鼓吹民气,一面提倡国货,抵制敌货。吾属在美同学要当有所表示,此职任所在,不容含糊过去也”。徐志摩在美国那样的花花世界里,仍能严于律己。他在八月六日的日记中有过这样的反思:“昨晚有女子,唱极荡亵,心为一动,但立时正襟危坐,只觉得一点性灵,上与明月繁星遥相照应。这耳目前一派笙歌色相,顿化浮云。那时候有两种心理上感动:第一是领悟到自负有作为的人,必定是庄敦立身,苦难生活。Take Life Serious(认真对待生活),决计不可随众逐流,贬损威信。第二是想到心地光明,决计不可为外诱所笼罩,盖渎神明”。 日记中还记下与他有所交往的人,如胡适、李济、蒋廷黻、吴宓和洪煨莲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他在十月三十日在《密勒评论报》上读到赞扬革命烈士马骏一文,非常激动,称马骏为“此次天津风潮领袖,此人果有英雄气”。 这两部徐志摩未刊日记的被挖掘与整理,对于研究徐志摩和中国近代文学史都有重大参考价值,他让被影视戏剧扭曲了的徐志摩形象得到纠正,让人们能透过日记,看到徐志摩纯正品格的另一面,让文学史上有一个完整的诗人形象。我们期待尚未找到的《留英日记》 |
转自:http://xz.bokee.com/98/2005-02-09/14997.html2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