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之2006.9.10-松花江大拐弯 游记 公元 2006年 9月 9日,早晨起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今天的松花江大拐弯之行,还能去吗?路会不会难走?露营的时候会不会太潮?会不会冻感冒了? 抱着种种的不确定,拨通了陈老大的电话,“去啊,干嘛不去,日子定了,下刀子也得走啊!”这是陈老大简单而爽快的回答。 那就去吧,穿戴整齐,背上包,打车到了我们的基地——“雪行者户外俱乐部”门店,此时戎哥已经早早的在这里等候了。 出了俱乐部的门,就让出租车司机好是惊讶,“哥们,我问一下呗,你们是干什么的啊?” 的哥看着我们的大包,满脸惊讶+疑惑的问。 只见戎哥,高昂着头,自豪的说,“啊,我们是一个登山协会的,……” 路上无话,乘车来到大来镇。 大家披挂整齐,给人穿上冲锋衣,给包包穿上放雨罩,大家出发!(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李光大姐好心把她的冲锋裤借给我穿,却被我……,哎,后面再慢慢说吧。) 顶着绵绵细雨,开始了我们的“稀泞”之旅。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到了此行的第一站“山音村”,这段路都是水泥路面,还是比较好走的,不过有些驴友的袜子已经湿了,鞋就不用说了。 就要从大路转入山路了,路边有一户人家,大家本想进去休整一下,好应付下面更难走的山路。“旺旺旺”,三只大狼狗狂叫,吓的我们愣是没赶紧,还是继续赶路啊。 转入山路,我就“叫苦不迭”了,全是大泥巴啊,一踩一滑,还直粘鞋,越走越沉,越走越累,心里这个气啊!“好你个陈鸿涛,有这样的泥巴,你怎么不早说啊;早知道我就不来了;……”,抬头一看,猴尖猴尖的陈哥,早已跑出去老远,只剩下李姐、王哥,还有我,在后面“跋山涉水”,和稀泥!想发泄都找不到人了,回去也是不可能的,还是坚持走吧。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多长时间,抬头一看,陈哥和戎哥已经在“泥路”的尽头等着我们了,看到了希望,也就加快了脚步,终于可以休息了。放下包,喝点水,牢骚也就没了,大家在一起聊天,戎哥提议说,“咱们就把今天命名为‘稀泞’之旅吧”,大家一致同意。(本应是“稀neng之旅”,那个字不会写,就用了“泥泞”的泞了) “诶,戎哥,你的鞋原来是什么颜色了?我咋想不起来了呢。”王哥突然冒出来一句。 大家都低头看去,“可不是吗,戎哥的鞋底还粘着不少的黄泥巴,鞋帮也是那种泥汤子的颜色!”(戎哥的鞋子,是那种常见的,矮帮、侧面带网眼的运动鞋) “呵呵,本来就是浅黄色的鞋,不过现在已经湿透了。”戎哥笑着说。 再看我们自己的鞋子,也好不到那去;我穿的冲锋裤小腿以下,是一片片的泥巴,里面的线裤也有几分湿了。(请教陈哥一个问题,不是说冲锋衣裤可以防雨的吗?到后来的时候,我的大腿都湿了;你穿的冲锋衣好像也没好到哪去。有时间你给我讲讲装备的防雨知识和选购吧。多谢了) 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又上路的,这回是少有碎石、硬底的缓坡山路了,和刚才的“稀泞之路”相比,已经好走了许多。如果说刚才的心情是“愤怒+无奈”的话,那接下来的这段路将是考验一个人的体能和意志力的时候了,因为这是一段漫长的,艰苦的,也是无聊的徒步过程。路边是农民的庄稼地,受大山的阻隔,视线也不是很开阔,没有什么景色可以欣赏,只是低着头、弯着腰,机械的走啊走,脑子里什么都不用去想。 走啊走,还是走啊走,回头一看,山音村的大烟囱已是那么的遥远了,真佩服自己啊,已经走了这么远,登了这么高了,征服大山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许这就是户外运动的魅力所在吧,山虽然高、路虽然远,但经过自己努力之后,一切都踏在脚下了,那种征服后的自豪感和身临其境的美景欣赏,是言语难以表达的) 随着山路的越走越高,庄稼地也越来越少了,迎接我们的是小片的松树林和臻稞树。行走在山坳之中,伴着绵绵细雨,云雾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连绵不断地小山在雾气之中朦朦胧胧,别填了几分情趣。 “你们看!”,顺着陈哥手指的方向,大家甩头向右手边望去,松花江在两山的空当中凸现,视野霍然开朗,心情也随着霍然开朗。于是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可惜这部分照片的效果很不好,没办法上传。 此处山风较大,没做停留,继续赶路。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第二次休息,大家躲进了一片松树林,支起那种大的遮阳伞,共进午餐。脱下雨披,被山风一吹,冻的我直打寒战。大家聚在遮阳伞下面,拿出各自带的食物,王哥还拿出了小瓶的二锅头,实在是太冷了。匆匆的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后,我和李姐就先行上路了,他们在后面收拾好东西,也跟了上来,大家都急着早点到目的地。(事后听陈哥说,这边小树林在晴天还是不错的,他来探路的时候也是在这休息的,当时还有两只山鹰在空中盘旋飞舞。) 又经过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们赶到了备用宿营地,这里处于两山之间稍低的位置(山腰处),地势平坦、较为背风、视野也可以,但在这雨天里,大家谁也没说话,似乎都不像在外面露营。于是接着走,爬上了前面最高的山头,也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主营地)——“铁架子山”(我起的,哈哈)。说实话,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松花江就在山脚下,也似乎就在脚下,能看到她上、下有曲曲折折的连续拐弯(大拐弯名字的由来);江对岸应该是汤圆,平原上大片的庄稼地和星星点点的村庄;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大山(我不知道叫什么名);转过身来,还是群山。但山顶上的风很大,也很冷,根本没办法露营,大家也无心赏景,迅速下山,到了江边打鱼孙大爷的家,也是我们此行临时的温暖的窝。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