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牡丹江——写在美国之行前夜 |
[游记]牡丹江——写在美国之行前夜 |
2007-07-26 live.com |
July 01 牡丹江——写在美国之行前夜 人年纪大了据说会怀旧;人离乡久了就特别会望乡。 前两天,虽说天气酷热,但趁着闲来无事,回了一次原来的家。 从地铁石门二路走出来,我走在无比熟悉却又非常陌生的地点。原本著名的南京西路石门路天桥,承载我童年无尽欢乐与回忆的地方,早已不在视线中了。小时候,吃完晚饭,在天桥上迎着微风徜徉散步,曾是无上的享受;每次出门,只要回家路上一经过此天桥,就感觉到“家”的气息扑面而来;站在天桥上,沿着S形的桥走来走去,看着桥下新华书店,少年儿童书店,以及桥上桥下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乱世浮生,开启了我懵懂的眼睛。现在,天桥,已经不在了。 同样,王家沙,也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王家沙。小时候去王家沙,吃上一个蟹壳黄或者一笼蟹粉小笼,即使当时仍不谙“美味”为何物,也已然明白了“好吃”的概念。现在呢?店堂内布置、陈设完全大变样,我一时竟然不知道如何付款…… 我走过凤阳路,这条走过千遍万遍的路,已不再熟悉的路。两旁的景物,似乎没怎么变过,但我已经不记得了。 大田路,慈禧路,山海关路。昔日破旧却繁华热闹,充斥着菜贩、卖各种小时候非常喜欢现在看来无聊之极的小玩意的商人,全都消失不见。 北京西路605弄,我曾经的家所在的弄堂,现在有了个新名字:王家沙花苑。“花苑”里的布局,也是大变样了。小时候的托儿所,变成了酒吧;幼儿园,变成了旅馆;小学,对我来说虽存犹亡,因为换了个地方,重新建设了一下,连名字也加了一个“上海市外国语小学”…… 儿时觉得非常长的从弄堂口走到弄堂中心的这段路,现在不几步就可走到。是小时候人小腿短吧。想找儿时的伙伴,没想到都不在家。这倒也好,真的见了面,真怕相对无言。当他的妈妈问起我以前是否住在这里时,我说我应该记得她的,而且我居然想不起原来住在几号…… ………… 我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激情和感情把这篇文章继续下去。原来对于那里的情怀也可以消失得这么快。我走在故乡的路上时,曾经下定决心回来要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祭奠我的思念,但是…… 打住吧,既然无言,何必誓言。有可能我对于故乡的点滴细节的感情会随着时间渐渐忘却与淡漠,但是,对于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情感,却无疑会愈久愈浓,而且,这份情感会慢慢变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吧……好像越深的感情就越是无言的。 明天就要去美国了,又一个陌生的地方。本来也没想到这个暑假要去,是这个学期开学后不久决定的吧,觉得暑假即使呆在上海也没什么意义,可能是为了去换换心情。只是代价有点高,所以想出了各种目的,例如去实验室混经历,来显得有意义一点。久而久之,连我自己都相信这次之行的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术经历了……无论如何,从北京西路的小弄堂,到美国的旧金山,或者以后到更远更多的地方,起点永远是第一个那里。有些事情也许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和改变的…… 无论如何,我的出生并且生活了10年之地,原初之地,怎么可能忘却?10年才回来看一次,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可能就像南拳的《牡丹江》的歌词那样: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
转自:http://yourzd.spaces.live.com/blog/cns!4D72EF4DF00CFA03!582.entry2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