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蛇洞山游记 对于蛇洞山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清朝著名文人魏毓兰在《龙城旧闻》“蛇洞山在碾子山顶,洞口有巨石覆焉。由石缝内窥,深黑无底。相传清光绪初,一巨龙自洞中出,探首雅鲁河内饮水,尾端尚在洞中,其长大可知。”又载:“俄人筑东清铁路时,蛇出,为俄人所见,以炮遥击之,不中,蛇怒鼓石,毙数人。自是不复出现,土人以为神。洞口置石几、石炉。多往祈祷者,亦曰仙人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单凭这如此动人的美丽传说,就足以让人心为之一动。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就遥遥望见蛇洞山像个迎客的使者在翘首企盼。中午,好客的主人把我们接到一个青山碧水环绕的小农庄。走进嫩嫩的葡萄藤环绕的院内,一股绿色的气息扑面而来。水是地下凉凉甜甜的清泉;花是姹紫嫣红的耀眼,让人怀疑是真是假;庄稼更是鲜嫩的茁壮,菜叶上稀罕的留着小虫咬的洞洞。一路的烦躁,绷紧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心情,走进小院,走进自然就情不自禁的放松了下来,闭起眼睛深深呼吸,享受这份远离城市喧嚣难得的宁静。 在主人张罗饭菜的时候,一边指挥官带着我们换上迷彩,荷枪实弹的开始野战。童年的记忆和梦想,在这一刻复苏,身心的压力在枪声中得到释放,久违的开心绽开在眼角唇边。跟着主人的吆喝,一桌精心准备却毫无刻意之感的饭菜,让我们大饱了口福。草原肥羊、散养笨鸡、野生杂鱼,真正的原汁原味,绿色环保。 小憩片刻之后,我们准备迎接雅鲁河的挑战。五人的皮筏飘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河床两侧未经人工破坏的植被茂盛而葱郁,满眼的绿色炫耀着勃勃生机。看这青草茵茵,嗅这空气清新,还不足以洗却你的烦心倦意,让你尽享休闲放松?!渐渐习惯了雅鲁河的勇士开始生猛起来,大有“此树是我栽,此水是我开,船要从此过,留下买路烟”的气势。船浆已不再是划船的工具,暗器所到之处水花四溅,非伤即残。更有美女香肩微露、蜂腰时现、花枝乱颤、娇喘连连,让众位勇士大饱眼福之际,勇猛倍增。水战最酣的一刻,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顶峰。唯一的遗憾是行程渐进尾声,却没有一位美女告饶说:“大哥手下留情,小女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有惊无险的漂流结束了,激情过后重归平淡,也许生活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经历挫折与磨难,才能铸就我们应对与承受的能力。温和但灿烂的阳光照在湿漉漉的身上,暖暖的,像吃饱晒阳阳的猫咪,简单而满足。 走进依山傍水的金蛇湾民族村中的一个古色古香两层木屋内,最先吸引住我们视线的是整齐洁白的床铺后面一座“假山”,不由的感慨主人的创意,直到傍晚时分,踏着“假山”走上床铺才发现,这山真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是一桌丰盛的晚餐,让我们狼吞虎咽,大快朵颐。金黄的鸡蛋,纯野生的木耳,肉质细腻的河鱼,清水煮的鱼汤也香甜的让人连喝几碗,确是难得的美味。放下一天的疲惫,几十人围坐在一起交谈户外活动的感受。原本并不可能有交集的我们聚到了一起,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正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入夜,这里除了电再也找不到一丝现代的气息,没有电视上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聒噪,不必担心电话铃声不合时宜的响起,没有空调也感到凉风习习,全部的娱乐就是躺在河边,看着没有一丝污染的天空中,不停冲你眨眼的满天繁星。晴朗的日子,三颗人造卫星清晰可见。闭上眼睛,流水潺潺,虫儿低吟,花香淡淡,没有蚊蝇之乱耳,没有工作之劳形,可以任思绪载你恣意驰骋,可以心中空灵,物我两忘。远离城市尘嚣,原来牵挂的人与事,不觉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它的全貌,重新定论。原来是到大自然中逃避现实纷扰的我们,经过一天的跌宕起伏,却找到了面对现实困难的勇气,生出一份对生活的信心。 不知是鸡啼亦或鸟鸣让我们睁开眼睛,全身筋骨无限放松,湿润的空气分外香甜,爬山更是健步如飞。海拔380多米的蛇洞山只有100米的台阶,恋崖亭上听听故事,短暂的休息之后,爬山才刚刚开始。蛇洞、奇石、林海,澄清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无不显示着世俗之外的静谧与安逸。一只神犬守着蛇洞山、两只山鹰比翼齐飞、威龙昂首、巨狮咆哮,各色的石景被风雨侵蚀,雕刻出只有神仙才能解读的图腾。一位养蛇老人手持2米多长碗口粗的大蟒,与游人攀谈。旧石器文化和众多的诗词碑刻,沉淀着几千年的历史。山路两旁参天的白杨、黑桦更昭示着我们固守的生活原则是多么苍白,没有生命力。攀上主峰,站在双龙头上,一览四周层峦叠嶂的众山之小,那份成功的喜悦无法比拟。北坡下山就到了佛尔寺,虽说大雄宝殿尚在修建,住持也经常四处云游,可是寺内不断的香火也足以说明游客,村民的虔诚。寺外一尊7米多高的地藏王金身屹立在正中,守着一份宁静,保这一方平安。 回到山庄吃过午餐,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屋内无比凉爽,可以养神,可以鼾睡。旅游度假不再是一个又一个景点的疲于奔命,马不停蹄,而是真正的兴致所致,愉悦身心。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这种梦寐以求、素淡纯净的神仙日子中,却怀念起家的温馨与惬意,正是这种矛盾,这种对大自然和家的眷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