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秦皇岛游记

[游记]秦皇岛游记

2008-06-27    sina.com.cn

前些天闷热的可以,单位组织去秦皇岛一游.因心情烦闷加上躁热的天气逼得我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几个要好同事的怂恿下,最不爱凑热闹的我,却参加了这次最热闹的活动,我也去了,并且带上了我16岁的儿子.

我们的车子是在麦莎过后第一天的清晨六点半到达秦皇岛的,吃过早饭后,八点我们准时出发,第一站是山海关.

进得山海关的检票处,我们跟着导游,带上旅途的疲惫,先穿过一方城池瑞莲阁公园,哇,池边的小路铺着红地毯,可能是因前些天这里一直下雨,是怕路面打滑的原故吧?池里有许多红色的小鱼,儿子开心的要命,给游动的小鱼拍了不少的照片.看到儿子开心的样子,我内心深处快乐的神精仿佛也被触动了.

尾随导游至山海关的城楼,立即进入我视线的则是引人注目的"天下第一关"的巨匾,五个大字安放合理,与这座雄伟的建筑浑然一体。听导游说:这块匾最大特点就是不书年月,不留姓名,这块匾上的字为何人所书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有人说是余一元,谭从简,有人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而根据当地的林榆县志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肖显所书,这里的邑人就是指山海关当地人,这就为肖显的写匾提供了真实性和可靠性。城楼外边的那块匾并不是肖显所题写的原匾,而是民国九年由山海关人杨宝清所篆刻的。原匾挂在城楼内,是为了防止风化而这样安置的。

山海关城楼的屋檐很特别,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小兽,分别是骑凤仙人为前导,而后接着是:天马、海马、狮子和吼。都是五个.当地的老百姓还给他们起了一些赋有传奇色彩的名字。第一个是走投无路,接着是跟盯绊倒,第三个是东张西望,第四个是帮虎吃食,第五个是坐地分赃。传说,走投无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让他搞的支离破碎,高高的脊头代表皇帝的宝座,他站在上面,前走无路,后退不能,真是左右为难;跟盯拌倒的是紧随皇帝的大臣,皇帝虽已无路可走,但臣子不忘旧情,虽倒也伴;东张西望是东瞧瞧西望望,见机行事;帮虎吃食一看到这种情况也紧随其后,阿谀奉承;坐地分赃在石兽之末,干什么都没有它的分,急的够呛,这真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试想想,倒霉的皇帝都走投无路,何况这些大臣呢?

我们向城楼上走去.脚下走过的那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骑马上阵和巡视关内外的重要通道。沿着马道缓缓而行,我们仿佛也走进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以前学历史时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贵族所统治的元朝建立的,因此,明王朝正是在那个巨大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其开创者朱元璋便下令自军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并于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将军徐达正式修建长城和关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关设立军事建制山海卫,山海卫是明代329卫之一,隶属后军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辖。从山海关建观关设卫那天起,这里就以科学的选址布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军事建筑而名列万里长城的重关之首,从而有了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称。

踏进城楼上的门槛,迎而就看到了肖显所题写的原匾,匾的下方,还有一幅图,即山海关复原图。它描绘了山海关古代建筑的全貌。听导游介绍说:山海关境内长城南起老龙头,东到九门口,全长26公里,在这段长城上共分布十座关隘,从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滥水关、寺儿峪关、九门口关(一片石关),短短26公里长城之上就分着十大关隘,说明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点是东西的城墙一身兼二职,既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又是关城的东面城墙。山海关城有四个城门,东为镇东门,南为望洋门,西为迎恩门,北为威远门,四个城门规模相当,现在惟有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城楼保存最完整,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

站在城楼上,导游让我们往东看,我们正好看到了一个城圈,近我们眼前的那个城圈叫瓮城,听说原来四个城门之外均有瓮城,现在只有眼前的瓮城保存完好。瓮城的规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关城起保护作用。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士卒昼夜注视城外的动态,有警立即传报,敌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御敌与墙外,即使敌人进入瓮城,也可将关门设为二道防线。,以四城为堡垒制敌于翁中。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回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表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瓮城外围是罗城,罗是罗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罗城的前方是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前哨卫城。就在此处三百五十年前曾发生过关系改朝换代。

出得城来,我们直奔另一个景点-----老龙头,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516440100032n.html3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