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元旦游记龙岩行 |
[游记]元旦游记龙岩行 |
2008-06-27 sina.com.cn |
31日晚踏上去龙岩的列车,看着渐行渐远的熟悉天空,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跨年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是听着铁轨不停的声音…… 1日早上八点多到达龙岩火车站,看到了我可爱的师妹简和她的妹妹玲玲,呵呵,她们起了大早来接我哦,据说玲玲是难得有一次睡懒觉的机会,人家还早起来接我,惭愧啊惭愧啊,太感谢了,然后又去汽车站接她一个从重庆坐了47小时车回来的同学,步行去吃福建有名的小吃清汤粉,一路上看到N多的摩托车,龙岩是中国第一摩托车城,那个架势,满街满街的摩托车,少年老人都是用摩托车代步,真算是奇观了,清汤粉其实有些类似牛肉面,不过口感差别满大,里面具体是什么做的我也不清楚,汤很好喝。接着在龙岩市逛了逛,中午去简家吃了顿饭,看到了她的美女舅妈,下午的时候就跟随她家大部队的人马浩浩荡荡的去了永定县培丰镇大排街,真是头一次深入闽西下乡,感觉是新鲜加兴奋啊! 路过大排街的时候,满姨说这里有附近有名的大排集市,就是所谓的赶集了,以前只是听我妈妈说过,我自己没见过,乡下赶集其实就是大家出来集体采购一下用品之类的,种类繁多,把路堵的水泄不通,我们的车开过去都是很考验驾驶能力的。到了外婆家的时候,觉得那种很安逸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在这种比较小康的家庭吧,外婆和外公两位身体很好的,把自家的院子收拾的井井有条,客家人把外公叫“戈那”(不知道这样打对不对,但发音是正确的),福建人家家户户里都必备的是一套茶具,而且都是很精致的那种,一个小小的茶壶配着几个小小的杯子,放在茶垫上面,温杯,敝茶,都是相当讲究的,这可是在福建农村啊,都是可以随处可见这么一套茶具的,想想人家的生活品质上就高了一等啊,多少河南人喝茶都是拿个一次性杯子随便一冲就喝了,亏信阳还是个茶乡,基本上我们家的茶具也只是个摆设很少拿出来用。 我哭死……刚才打了一大段话电脑忽然死机,全部没了,重新写,该死的破DELL 这次闽西之行差不多小逛了龙岩——永定——大排——培丰,深入生活,看到了很多异于河南的东西,果然是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啊,呵呵,基本上来讲闽西的山很多,而且都满大,任意找个出来都比鸡公山高些吧,并且很多煤矿,处处看到开矿采石的山,当地人很多很富裕也是因为此发家,有次去了趟跟大排是同等规格的村落叫坎市,只是一个村而已却相当的富裕,很多建的很漂亮的房屋和灯火比较多的街道,满热闹,而且路过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了两家小肥羊连锁店,话说及此,我忽然想起回深圳的时候我跟我姐说:“姐,人家福建一个村里就有两家看样子不亚于梅华路规模的小肥羊店啊”,然后我姐白了我一眼,说:“你看你看,全国人民都爱吃小肥羊啊”,KAO,晕死,我的本意就人家村多富裕,村子里就有如此规模的小肥羊,结果她就得出这个结论,思维不同啊! 2号的时候跟随满姨她们一同去了离大排不远处的老家的老家,就是简外公的妈妈家,河南话称“姥太”,那地方我见到了土楼,虽说和想象中以及电视中看到的土楼不太一样,但好歹人家的确是土楼,是方的,而不是以前以为的圆顶的,完全是用土砌成的,一般2~3层,外表有的用涂料刷成了白色或是米色,但从某些脱落的地方仍可以看出是土砌的,据说那是相当的牢固,且冬暖夏凉,满姨丈还说地震也震不倒,O-HOHO,那上次地震的时候估计他们在土楼里应该纹丝不动,丝毫感觉不到恐惧吧,那天我21楼的家可是晃荡的厉害,钢筋水泥比不上茅草土地啊~~ 中午的时候路过三公家,一个开着小诊所的医生,精神矍铄,听说我是河南来的,很兴奋的问我是河南哪里人,我说信阳,三公听成了“荥阳”,然后很高兴的跟我讲他去过荥阳,荥阳是他们郑氏的发源地,他们是郑成功第27代子孙,客家人是非常讲究认祖归宗的,他们家就是祖籍河南荥阳(很久很久以前的祖籍哈,毕竟他们在福建也非常久远了),他还拿出一份郑氏家族报刊给我看,他们这些散落在大江南北的郑氏的后代还经常聚会以及开一些研讨会商量筹建郑氏祠堂之类的,所以感觉他们是非常热爱和非常尊敬这个家族的,后来听说每个客家好象都是这样,都把自己的祖谱弄的特别清楚,还满羡慕这点的,毕竟我只听我爷爷说过我爷爷他们是从江西逃难来河南的,后来在河南落了户成了地主,后话了后话了,大革命的时候地主最惨了。在三公家吃饭,记忆犹新的是红菇汤(不知道什么做的)和青枣(很甜的类似苹果大小的枣),这次我可是享尽了口福,把闽西的特产吃了个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d4b70010006u7.html3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