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色游记之韶山的魅力 |
[游记]红色游记之韶山的魅力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红色游记之---韶山的魅力 红色游记之五 韶山的魅力 szjiazhong(贝贝图勒) 中学时代就对韶山有着无限向往,然而第一次到韶山却是在离开校门近二十年,记得的那是1993年,也就是毛泽东百岁诞辰的那一年,当时全国正处在一片怀念毛泽东的热潮之中,韶山自然也不例外,大大小小的商店摆满了怀念毛泽东的书籍,歌唱领袖的音乐磁带,路边的小摊,不时的向游人推销着文革时期毛主席的语录、纪念像章等,就连走进邮局,也都在整版整版地销售着毛主席的纪念邮票……。 毛泽东的故居,与我童年时所见到的照片一模一样,典型的湘南民宅,土木结构,泥砖青瓦,面水背山,坐落在松柏与翠竹之间,呈“凹”字形。在故居屋前的坪下,有两池碧波粼粼的荷塘,据说是毛泽东童年时常游泳的地方。早先的故居,曾于1929年遭国民党政府破坏,而现时的这幢建筑,是于1950年依原样修复的。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座普通的农宅中,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南岸,是毛泽东少时读私塾的旧址,位于旧居旁100米处,1902年毛泽东八岁时在这里发蒙,始读《三字经》,酷爱〈盛世危言〉等进步书籍。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赴外求学,立志寻求革命真理。15年后又回到了这里开展农民运动,并在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最早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支部,两年后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推动了当时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现故居中陈列有毛泽东同志亲人的照片,一些日用器皿和部分农具等,房间内的旧床、木桌等仍依旧如当年式样。1959年6月,已是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里,见到了久违的乡亲,六十六岁的老人家心潮澎湃,诗性勃发,挥毫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走过故居,在韶山冲东面的引风山下,有一座融江南与华南特色于一体,风格大雅,气度不凡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馆依地势而造,形成高低错落,形式大小不一的内院布局,红漆大门上镌刻者邓小平手书的馆名。馆内展示着早期毛泽东同志革命活动的部分照片、文物及有关绘画和模型等。在这里可以了解毛泽东同志不平凡的革命史迹,亦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革命斗争光辉历程的一个侧面。展馆自1964年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纪念馆,印入眼帘的是掩映在一片青松翠竹之中的毛泽东铜像,此时我们已经来到铜像广场,不远处的韶峰魏峨雄壮,蓝天白云映衬着毛泽东铜像高大的身躯,那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情形,仿佛他老人家又回到了韶山,此时,广场上的大喇叭里正朗诵着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七律·到韶山》……。
|
转自:http://blog.163.com/jiazhong_2201/blog/static/34453252007028929385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