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拜谒周总理诗碑 |
[游记]拜谒周总理诗碑 |
2007-07-16 sina.com.cn |
拜谒周总理诗碑 2006年4月12日,我们搭乘全日空航班,从厦门起飞,开始了福建中旅首届日本樱花之游.掠过浩瀚的东海,遨游在无垠的蓝天,经过三小时的航行,飞机便徐徐降落在大阪机场.游罢大阪城,第二天便到了古城京都.异国他乡,风情万种,但团友们还是多么渴望见到周总理的诗碑呀! 京都是日本的古城,是周总理留学的地方.岚山即是京都的秀丽的自然风景区.山麓环绕着宽阔的大堰河,水流潺潺,游鱼阵阵,清风徐徐,水波荡荡,樱花绯绯,劲松苍苍,游客熙熙,灯火闪闪;此时正是夕阳西照,薄雾缭绕的时辰,我由衷的想起王维的绝妙的诗句来: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地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这也许是"岚"字的含义罢.总理的诗碑建在这举世闻名的 旅游胜地,确是日本友人的苦心选择和匠心规划.我们越过古渡月桥,沿着盘山的石径直上龟山公园.周总理的诗碑矗立在宽敞的石座上,碑石呈椭圆形,高约二米,长约三米,用京都最著名的马鞍石制成.四周望去,枫树如火焰燃烧,劲松伟岸苍翠,樱花绽放如云,无不体现了总理的爱国品格,坚毅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我们一行,恭敬的排成一排,向总理诗碑深深鞠了躬,在导游的带领下,深情地朗诵了诗碑上的诗<<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蒙,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研. 此时,我仿佛看到一位英俊的十七岁的中国少年,正凭轩古月渡,正迈步大堰川石堤,信步龟山石径,吟诵着追求真理抒发豪情的诗篇.我们望着诗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周总理日理万机,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景;邢台大地震,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高超的外交艺术折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中日建交立下不朽功勋......均历历在目.诗碑是日本友人,国际知名人士吉村孙三郎先生等怀着对周总理的尊敬和怀念而倡建起来的.这不是一座普通的诗碑,她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这时,从山麓走来了一位日本老人,他六十开外,平头,微胖,很结实.他手捧两束鲜花,恭恭敬敬地放在诗碑前,深情地向总理诗碑三鞠躬,心情显得很凝重.当他知道我们是从中国来的,便一一和我们握手.他说,他很感谢中国.它的父亲是军人,参加过侵华战争,是有罪之人.战争结束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宽恕了他,才得以回家团聚.父亲在临终前特别嘱咐,每年在樱花盛开之节,要来岚山拜竭周总理诗碑,表达我们的忏悔之情.这件事,使我深感到,广大日本人民是能正确面对历史的,这也是中日友好的基石. 夜幕降临了,我们再瞻仰一下总理诗碑,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岚山.这时,京都已经华灯齐放了,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我的内心想的还是我的祖国.我想,现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具有总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应具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中国称雄世界,将指日可待了.此时,我想用周总理的励志诗<<大江歌罢>>寄语于青年朋友,并与青年朋友共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2435d7010007zc3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