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Mixamp;Match版日本之行(第五天-金阁寺和拉杆箱. |
[游记]Mixamp;Match版日本之行(第五天-金阁寺和拉杆箱. |
2007-07-25 live.com |
May 22 Mix & Match版日本之行(第五天-金阁寺和拉杆箱负重) 金阁寺和拉杆箱负重 走出天龙寺,我们前行去参观被日本引以为傲的金阁寺。 在台湾人的旅游手册中曾引用过一篇日本文人笔下的美文,把金阁喻为一艘黑暗中的光明大船,让人大有诺亚方舟之感。不知道世界末日来临时刻,金阁能否成为拯救日本人肉体的方舟,不过现在,还是让我们祈祷金阁能成为拯救日本人灵魂的方舟吧,让他们别把这世界真的折腾到末日降临了。 本以为金阁寺离天龙寺不远,但结果却走了好长一段路,期间由于对地图的怀疑让我们又开始找人问路,结果差点因为把“金阁寺”念成了“银阁寺”而误入歧途,大恨自己日语学习不努力。 好容易来到院门口,却遇上了旅行社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把不大的寺院大门挤得水泄不通。原打算在进口处找个存放行李的地方,谁料跑去问门口维持次序的眼睛大爷,他却又向我们摆起了“奥特曼”的姿势,还用一句听都听不懂的英语向我们嘟哝了半天。根据“半藏门”事件所积累的经验,这个姿势肯定告诉我们“此路不通”,由于大家都在沿着这条大路进院,所以“此路”肯定不是指进院的路不对,那就是指“不能存放行李”这条“路”了,再细细进行语音分析,最后终于闹明白了他嘟哝的话是“ONE WAY ROAD”,言下之意就是此地进门,但出门不走回头路,如果把行李寄放在此会很麻烦。但拖着行李去游玩岂不更麻烦?虽然是最知名的景点,但服务却是最不周到的!最后我们只好绝望地拖着行李负重游玩了。 可恨那条去金阁的路居然还是条沙石铺设的上坡路,可怜我那瘦弱的老公提着巨大的拉杆箱走不多远就得喘上几口粗气。在此情形之下,游兴已少了一半。好容易攀到了目的地,看到了仰慕已久的金阁,但预想中的激动却没有出现。也许是因为老公上次去日本带回的那本图册《金阁寺春夏秋冬》上的唯美相片给予了我过度的视觉冲击,该炫目的已炫目了,该惊叹的也已惊叹了,所以留给面前真实景物几乎也就没什么了。况且此时,挤在一大群臭汗淋漓的游客中,心里又惦记着等在一旁还在喘着粗气的老公,于是匆匆拍上几张照片便全身而退了。 为了日后的回忆,在此就把金阁寺的介绍再粗粗抄上几笔吧。 金阁非寺 「金阁寺」正式名为「鹿苑寺」。本是镰仓时代「西园寺公经」的别庄,到了室町时代转让于「足利」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于1397年改建为隐居别墅,称为「北山殿」。「足利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并以他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开山祖师为「梦窗疏石」,属「临济宗相国寺派」。被称为「金阁」的建筑实为寺中的舍利殿,因其二、三层建筑外墙上贴满金箔,阳光照射下金光耀眼,故寺庙因此被封上「金阁寺」之别名,所以金阁非寺噢。 「金阁寺」的庭院是个以西面「衣笠山」为借景的「池泉回游式庭园」,紧邻「镜湖池」畔的「金阁」是一座三层楼阁状建筑,一层为宫廷式的「法水院」,二层为武家式的「潮音洞」,三层为禅宗式的「究竟顶」。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顶端有只象征吉祥的金凤凰。三种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却能在一栋建筑物上调和完美,使「金阁」成为备受推崇的室町时代代表建筑之一。 在我眼里,正是那泓清澈的池水成就了金阁之美。宽广的镜湖池将金阁嵌入其中,让它映在平静的水面上,与蓝天、庭院和远山之影融合在一起,虚实辉映地构成了眼前这超凡脱尘的景色。金阁寺庭院极为迷你,除了金阁之外几乎无景可赏。之后的白蛇冢和夕佳亭(据说是古时的品茶之室,实则一个超级破旧的小草屋)让人大叹与此辉煌的金阁太不般配,连做绿叶陪衬的份还不够。倒是在鲤鱼石前,因小贺有所企图而赶着小钱和张博与其纷纷合影,最后还不忘自己也轧上一脚,将此原不起眼小景经典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 |
转自:http://jianzhanggm.spaces.live.com/Blog/cns!B1614EC71EF21BA!731.entry6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