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滕州

[游记]滕州

2008-05-22    sina.com.cn

四、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东北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山前平原,西部为滨湖洼地。全市有大小山头463个,500米以上的山头15个,主要分布于市境东北端、南北长1.5公里的范围内,莲子山主峰(635.4米)东南400米处、在滕邹边境上的次峰为本市最高点,海拔627.4米;西部滨湖区为最低点,海拔34.5米。境内主要有界河、北河沙、城河、郭河、薛河等5条季节性河流,皆由东北流向西南,分别注入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
地貌主要有三种类型:1、低山丘陵区,总面积为4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5,其中低山区面积6.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郭镇境内;山间盆地面积106.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木石、羊庄镇境内。低山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复杂,东北为第一级夷平面,属剥蚀山地基岩裸露;西南部为第二级夷平面,属剥蚀丘陵及垄岗,地面海拔高度一般在80~200米,沟谷是U字型,切割较深,局部有山间洼地和垄岗。岩石裸露面积较大,在谷底或山前,第四系冲洪积层广有分布。地面坡度大于1/20。
2、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为9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1.6海拔高程在40~100米之间,从东向西逐步低缓,地面坡度1/500~1/1000,地面为第四系冲积物所复盖,土层厚度在10~120米之间,下部为滕西煤田断陷盆地。
3、滨湖区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海拔高程在34~40米之间,地面坡度在1/2000左右,属湖退区,其间分布大小洼地10多片,洼地排水口处淤积较重。
地质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除煤系地层中有较小的褶皱构造外,羊庄向斜盆地褶皱构造范围较大。全市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有的断层至今尚在活动。较大的断层有四个,均属压扭性正断层。
1、峄山断层:鲁南地区较大的断层之一,北起结核镇界河村,向南延伸经北辛街道后荆沟村东,东沙河镇东沙河村东,官桥镇官桥村西,南至张汪镇五所楼村东,呈一弧形。把滕州分为两个地质体,即东部低山丘陵,西部平原。
2、凫山断层:西起滨湖镇中迭湖村,向东经大坞镇池头集村北,东至界河镇界河村南交于峄山断层。把滕州分为两个地质体,即北部凫山,南部平原。
3、龙山断层:西端于龙阳镇龙山村南与峄山断层斜交,向东经东郭镇小山子村后东延出市境。将滕州市东部分为两个地质体,即北部低山丘陵和荆泉断块。
4花石沟断层:北起木石镇北张庄村向南延伸经化石沟村、官桥镇坝上村、南至柴胡店镇沙庄村出市境。将滕州市东南部分为两个地质体,即羊庄盆地和官桥断块。
泉水:由于受地势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运动受断层阻挡,升至地表成泉涌出。所以滕州多泉。泉由于受补给开采量等因素的影响。“境内诸泉,涸盈隐见,今昔较殊”(道光《滕县志》),明代记有18泉,《道光志》增记为32泉,其中三界湾、吕蒙、灿星3泉今属微山县;黄泉、龙湾、白山、马蹄、黄沟5泉属薛城区;大坞、南石桥、双泉、绞沟、刘沟、西荆沟、赵沟、三里桥、七里桥、两水泉、峄庄11泉今涸。据调查,今境内有山泉14处,水量较大的泉有:
荆泉:处在峄山断层内,断层以东石灰层中的地下水西南向运动,受断层西盘砂页岩阻挡,升至地表形成泉群涌出。北魏《水经注》记有“蕃县(滕县旧称)城东北平泽出泉若轮”。旧志曾冠以荆水、趵突、五花、大沸、小沸等泉名。荆泉现为滕州市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地。
羊庄泉群:位于羊庄镇羊庄村南,在羊庄盆地内,盆地地表以下的厚层石灰岩含水丰富,地下水由东北向西南运动,受南北向化石沟断层影响,在断层东侧地势低洼处溢出地表成泉。旧志曾称大胜泉、蕊珠泉等。
位庄泉群:位于木石镇位庄村东,东距羊庄泉群约两公里,成泉条件同羊庄泉群。据道光《滕县志·古迹补》载:临淄郡侯余珪碑,今中断为二。元李稷撰文:“在西南二里邑东南落凤山多名泉,玉花泉之名尤著。其在玉花正东里许岸北有近凤泉,四源涌起尺余流而西;岸南有东凤池泉、西凤池泉;在玉花正南有赵沟泉,即马尾泉,水尤盛,源如大釜者四五周数十步北流入玉水;在玉花正西者有水堂泉、连二泉、连三泉、连五泉、润珠泉多淤;其在玉花西北者有玉润泉、衔玉泉、漱玉泉,又西北有丽水泉,源皆活泼;自丽水东南东升泉、第一新泉、盈润泉、双玉泉、鸣玉泉皆淤,玉壶泉、涌玉泉、新盛泉、雨珠泉、位庄泉、台上泉、漱流泉、位东泉、连一泉、连二泉、连三泉、汇流泉、双汇泉皆旺,连四泉半淤,润连泉淤;自玉壶泉至此皆位庄迤东泉也。南流入玉花泉,其近在玉花左右者有始达、琤琮、畅圭三俱活,新滕泉堙焉,胜新泉极盛,茂兴、连玉、双珠、汇花、大珠、珠光、永胜、同达诸泉皆南流,与近凤泉下流合,自近凤以下皆合为一,至流昌庄入运河,余小泉附流者尚众。”

马庄泉:位于滨湖镇金马山村,在凫山山脉中段的山前地带,地下水由北而南运动,受凫山断层南侧的砂岩所阻,上升成泉。据1985年8月,山东省地质矿产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微量元素铜、锌、钼、硒、钴、钒、锶、锂等,泉水无色无味、透明度大,平均水温15°C,日平均流量3469立方米。
(二)自然景观

滕州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吸引着中外游客。古有“龙岭睛云、微湖夜月、池莲四面、谷翠双峰、趵突喷玉、塔影高标(浮屠峙玉)、真人仙柏、文公古台”蕃阳八景,现有远近闻名的莲青山、龙山、千山、落凤山、墨子森林公园、微山湖万顷红荷、刘村万亩梨园等景点。特别是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和连青山生态旅游区,确是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位于滨湖镇西部滕微交界处。是中国湿地原始状态保持最佳、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和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素有“中国荷都”之美誉。微山湖湖面开阔、水质清纯,湖上红荷万顷、接天映日,苇荡百里、鸟鸣其间,渔帆点点、鸬鹚其上,锦鳞畅游、鹜鹭翔集,是观光、戏水、垂钓、探险、体验渔家生活的好去处。特别是6、7、8月份,湖畔荷花盛开,红花绿叶,碧水白帆、构成江北“瘦西湖”独有的风韵,令人遐想无限,留连忘返。

风景游览区现有“万顷红荷”、“百荷园”、“微湖夜波”、“孔雀岛”、“码头晨曲”、“红荷映日”、“渔舟唱晚”、“芦荡飞雪”等迷人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人文与自然交融。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刘少奇和陈毅同志过微山湖的传奇妇孺皆知,古运河文化源远流长,穆斯林文化独具一格,微山湖全鱼宴别具风味,韩楼的“元明百寿石坊”古韵犹存,“东方庞贝”古洛阳城遗址扑朔迷离,还有“春秋鲁国郎邑”、“朱氏文化遗址”、“伏羲画卦台”、“牧仙洞”、“玉皇顶”、“九顶莲花山”、等历史文化古迹。

景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将陆续建成湿地文化园,湿地休闲度假园,垂钓中心,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刘少奇、陈毅过湖纪念馆等景点近百处。

连青山生态旅游区:连青山生态旅游区,群峰竞秀,连绵起伏,植被茂盛,景观宜人,而且山中古迹众多,并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为这片青山绿水增添了灵性和神秘。

连青山位于滕州市东郭镇东北部滕、邹、山交界处,据万历年间《滕县志·山川》“距城四十里东北三里许为莲青山,山东西有二。西莲青山绝顶两峰,插入云汉者为莲花峰,巨越山在其北五里许,峻秀与西莲青争埒,东有杜预沟,又东为东莲青山,形颇臃肿,岿然如屯云。上有九十九顶。前有玉女池。俗传纪王女修道于此故名。纪王因筑城居之,故亦名为玉女城也。后有水帘洞、天麻港、钻天沟、马蜂崖,南有瓦家峪,东有桃花峪,峪遍是桃花,每春水出涧,浮带落花,宛然桃源仙境也。”西是莲花池。五山相围形似莲花而得名。

据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察后,著《中国科学史》一书记载:连青山均属泰山、蒙山分支,是“水成巨砾沉积”。约在25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山东省为石海槽的一部分,在这里堆积成泥沙质和火山物质的厚厚地层,混沌中缓慢地演变着、进化着,后遇一次突然爆发的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地层褶折隆起,地下岩浆向上喷发,浸入到覆盖的地层之中,并窜出地表,形成花岗岩体。而后随着地壳地下不断运动,莲青山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和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地块断裂继续使其抖落了箍在身上的全部岩层,奇姿异态的巍然兀立于世。

连青山有大小山头130余座,群山数峰争雄,是典型太古代泰山期形成的斜长花岗岩石山。其主峰莲花峰海拔720米,东连青山海拔603米。满山崩岩滚石,卵垒叠置,自峰自麓,戏腾左右,各有所仿,形态逼真,石头因形取名:大象石、龟石、蛤蟆石、龙眼石、鸡石等……,均属不同时期生成的花岗岩。当年的海浪正是岩石真正的雕塑者,而今连青山“旱海奇观”就是海浪雕刻的杰作。

连青山以其怪石垒迭,形象透剔;林木葳蕤,郁郁葱葱;涧溪清澈,流乐声咚;洞穴幽邃,灵泉喷溅而独具一格,迥然不同的玲珑美,加之峰景、谷景、水景、林景、石景、洞景,便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于一身,博得“山地景观大全”之美誉。

连青山森林总面积为1200公顷,覆盖率为93%,负氧离子含量5万个/cm3。各类树种植物有113科520种,林木主要为油松、赤松、侧柏、刺槐、麻栎、栓皮栎、火炬树、杜仲、美国湿地松、红叶枫等;果树主要有橡子、板栗、大枣、苹果、桃、杏、核桃、梨等,上百年的树木就有3万株;天然药材主要有红灵芝、白灵芝、何首乌、人参、甘参、葛根、黄芩、天麻、黄连、大青叶、半夏、地丁、细辛、薄荷、柴胡、山姜、天冬、麦冬、八宝茶等300多种。许多珍禽异兽在林中繁衍生息,主要有豺、狐、獾、狼、豹猫等哺乳动物和鹰、隼、鸱鹄等喙形鸟、雀形目鸟类以及爬形动物共21科97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12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14种,兽类2种,还有北方及为少见的体粗约15公分的百年蟒蛇(俗称乌草)。

连青山峰多、谷多、洞多,号称99顶连青山,主要山峰有莲花峰、大寺峰、玉女峰、摩天岭;主要峡谷有通天大峡谷、情人谷、槐花谷、莲花池峡谷、南北蒋沟、葫芦套、陡沟谷、行水谷、椅子圈谷等;著名的山洞有桃花山洞、万人洞、仙人洞、水帘洞、华佗洞等。洞和谷一脉通达,千孔万窍,悠闲自在的白云在千孔万窍中飘游,远观好似莲青山出云,人临其中则有飘飘欲仙之乐。连青山出云景象绮丽,收云亦是奇妙壮观:势如万马狂奔,似流星疾驰,瞬间云雾一丝不见,令人眼花缭乱,不禁惊叹白云哪里去了!有古诗赞美曰:“万转千回路不平,行来足下白云生,白云散尽人归去,山自苍苍日月明”。

连青山除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纪王女城就是一例。传说邾国最后一位(第二十九世)国君(纪王),有个女儿,决心出家修道。她出家的地方就是如今的连青山。邾,春秋时诸候国,建于公元前722年,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今邹县东南12.5公里处纪王城),于公元前281年,为楚顷襄王所灭。

还有一种传说,纪王之女文静公主与她父王手下的一员大将相爱私订终身,而周纪王与这员大将有隙,坚不赐婚。为了爱情,文静公主同她的恋人一同逃婚来到了连青山,遂在此修建了皇城居之。

唐太宗李世民九子李慎被封纪王督做邾都,邾都遂始称纪王城至今。据说李慎崇拜道教,与峄山道士很要好,当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做了大周女皇帝,李家后裔多有不服,其琅琊王李冲父子想串通李慎起兵,但因李慎处世谨慎,又厌恶兵乱,没有答应起兵,可也没有向武周朝庭告发李冲父子,事发后,李慎削爵充军巴州(今四川)。由此可见,玉女城乃李慎子女所建,李慎崇拜道教,其女修道玉女城亦不为怪。

“千年浪漫演义神奇传说,淳朴自然营造人间桃园”。连青山以其秀美容姿,恢宏气势,深厚的文化积淀而独秀齐鲁,这里春季花香蝶舞,夏季草长莺飞,秋季红叶翩跹,冬季群峰披银。登上观海石,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小城春秋,一览无余;绿波汹涌,弥望似海。原始的山,原始的林,清澈见底的水,天然清新的氧吧,置身其中,如临人间仙境。山因水而生灵气,水借山而添诗意,人凭山水而增激情创意。

五、区域文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作为一邑之地的滕县古城,其歌舞管弦之声,多被历史湮没,史书很少记载。至明代,万历版《滕县志》中方记:“城西地沮汝,多膏馊,宜稻麦,其人竞相以靡侈。婚丧嫁娶用妓乐……。东门外街巷清夜管弦之声如沸”。可见,在明代滕县城乡的杂剧歌舞,民乐俗曲已相当普遍。流行剧种主要有柳子、京剧、河北梆子、唐山落子、山东梆子、柳琴戏等10多个戏曲种类。特别柳琴戏,是土生土长的一个剧种。

柳琴戏的形成: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述,鲁南、滕县一带是拉魂腔的发源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锣鼓冲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调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村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儿”以及境内的“溜山腔”
、“四句调”、“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成。演唱时,因无丝弦乐器伴奏,他们便根据画上的琵琶形状仿造了最初的柳叶琴—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此,柳叶琴便传播开来,广为采用,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

清咸丰年间,以演唱谋生的艺人多是一家几口,推车挑担,遛乡串村,演唱有故事情节的“篇子”,艺人们称之为“跑坡”。清代末叶,地方戏兴起,拉魂腔艺人为争取观众,开始借助简单的服装、道具,进入扮演角色的戏曲萌芽时期。由于受人员的限制,只好一人扮多角,开演后,演员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腰系红绸,背着柳叶琴上场,边弹边唱,按照剧情,当场变妆,扮演不同人物。如戴上苘麻做的髯口就演老生,头上插朵花就演小旦,摘下礼帽髯口,顶上手帕就是老旦。唱一段敛钱,摘下礼帽向观念致谢,故称“抹(m?)帽子戏”,也称为“当场变”、“对子戏”;或者演些小生、小旦、小丑一类的“三小”戏。后来出现剧中七个人物,由两个演员赶装扮演,被称作“七装”的表演形式。清末民初,便有了“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的小型戏班。由于生活贫困,艺人们无钱购置戏箱、行头,只好穿大褂、戴礼帽、着彩裙、扎彩球,以“打地摊”的形式演出。在跑坡演唱的同时,经常为庙会唱“会戏”;为地主豪绅唱“堂戏”;请神还愿唱“愿戏”。所演剧目多是《书观》、《四告》之类的唱功戏,此时拉魂腔基本上完成了由说唱形式向戏剧形式的转化。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adb6a6010009t27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