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荒重返昭武九姓(上)

[游记]老荒重返昭武九姓(上)

2007-07-24cncn.com

一、先说说路线

计划从塔什干坐火车到撒马尔汗,开始搭乘汽车旅行。首先顺泽拉夫尚河西下,沿途经过伊什得汗、卡塔库尔干、凯尔马纳、纳瓦依、向西南抵达布哈拉。之后从布哈拉往东南到卡尔希,折向东北到沙赫里夏布兹,向北返回撒马尔汗。最后经吉扎克、古利斯坦回到塔什干。汽车里程约1300公里。

此次逆时针环游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南部,所到之地均为昭武九姓国故地。

昭武九姓是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对中亚粟特人的泛称。粟特人讲伊朗语,善经商,建有或大或小的城国,王氏昭武。城国的实际数目多于九。《新唐书》以康、曹、米、安、何、史、石、火寻、戊地为昭武九姓。它们大部分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小部分在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想到这一趟能踏上好几个昭武九姓国,十分兴奋,以致出发前一天晚上严重失眠。

二、从塔什干到撒马尔汗

我住的塔什干就是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塔什干的意思是“石头城”。有些人解释为“石头建的城”,错。其实塔什干得名于一个名叫“石头”的统治者。

近来不知什么原因,乌国政府对外国人的控制越来越严了。买张从塔什干到撒马尔汗的火车票,竟也要先在移民局登记。撒马尔汗就是昭武九姓中的康国,在诸城国中最为强大。

火车早7点出发,车程4小时,坐票7700苏姆(1元人民币约合160苏姆)。很值,6个座位的透明空调包厢,送早餐和茶水。就是乘务员太懒,不等上一个小时,水是烧不开的。

我是卡着点上车,一进包厢就乐了。6个乘客全是东亚人面孔,售票处可真会卖票!靠窗的三男一女是韩国青年。女孩曾在乌国上小学,这次是带丈夫和两个朋友回第二故乡旅游。剩下坐我对面的乌兹别克小伙子在银行工作,有维吾尔族血统。

列车驶出塔什干,三个韩国男人就不停地拍照摄像,并时常发出啧啧赞叹。女孩翻译他们话:多么宽广的土地!怎么这么大块的地方一个人也没看见?要是韩国人来了,每一寸土地都会被耕作的。并解释说:韩国都是山,他们没见过大的平原,也没见过草原和沙漠。

对面的乌兹别克小伙儿告诉我他的祖先是19世纪70年代从喀什迁到费尔干纳的。他想知道当时中国发生什么事了,令许多维吾尔族移民到这里。

当列车经过撒马尔汗北面的詹拜镇时,我瞪大眼睛往右(西)看,找到了泽拉夫尚河新、旧分水桥。泽拉夫尚河从塔吉克斯坦的冰川流到这里,被分为南北两条平行的支流—黑河与白河。两条支流最终又汇流一处,中间夹着东西长110公里的狭岛。旧分水桥建于1502年,只剩砖砌的半圆形桥拱。新分水桥是苏联时修的,仍发挥着作用。

到撒马尔汗下了火车,本想去“拐弯”长途车站,一个出租车司机忽悠我,说“拐弯”没有直达伊什得汗的车,需先到卡塔库尔干再绕回来。我说:“你是塔吉克人吧?”他说:“你咋知道的?”这还用问吗,瞧那双狡黠的眼睛。但他的提示似乎有道理。于是我打上他的车到另一个自发形成的车站。他要了2000苏姆,至少获一倍的利润,但给我省了些时间。

本文后面还多次提到的塔吉克人皆不是指塔吉克斯坦人,而是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城市居民中的塔吉克人。他们的护照上民族一栏虽然填写乌兹别克族,但实际是古代粟特人的直系后裔,对外讲乌兹别克语、俄语,对内讲塔吉克语。撒马尔汗和布哈拉的市民中,这样的塔吉克人可能占到一半以上。他们的职业以经商为主,垄断了大部分的旅店和交通。这些人先看游客是否了解情况,然后欺客宰客,毫无诚信可言。即使对待本国的其他民族,他们也一贯是量力宰之。

三、寻访西曹国、何国

换乘的小面跨过黑河上了长岛,但只开到米坦村就不走了。下来有奥拓等候,凑满四人,掏300苏姆到伊什得汗镇。我以为这“伊什得汗(Ishtixon)”就是昭武九姓中的西曹国。书云:西曹者,治瑟底痕城。“瑟底痕”是唐代对“伊什得汗”的汉语音译。

伊什得汗镇周围的棉田里,散布着数座四方的土丘,不像是新土,似为古代建筑物的地基。我在镇政府拍照纪行。旁边是胜利广场,有哭泣母亲和默哀军人的雕塑。一面长墙上刻着二战烈士名录。粗略计算,这个镇子牺牲了七、八百人。

继续拼乘奥拓到卡塔库尔干镇,花费800苏姆。“卡塔”是“大”。库尔干有两个意思,“带城墙的小城”或“墓丘”。叫“巨大的小城”,不合逻辑。看来此地名叫“大墓”。但我不是来看墓的,我要找一座叫“拉比詹”的古城。此城在卡塔库尔干镇以西15公里处,前苏联时期被挖掘。参考《北史》、《新唐书》等,我猜测“拉比詹”可能是昭武九姓中的何国。

在镇上下车后,我需要换乘开往纳瓦依市方向的出租。这时很多司机围上来揽活。我向他们解释要先找到“拉比詹”,然后去纳瓦依市。可没有一个司机听说过“拉比詹”。

这时一个精明的家伙对我说:“你付5000苏姆,我带你去找,然后去纳瓦依。你路上还看别的地方吗?”我说:“还看凯尔马纳镇。”他保证没问题,并承诺路上不再拉其他乘客。我心想:80公里才5000苏姆,哪有这样的馅饼,难道今天遇见“活雷锋”了。但至少他肯带我去寻找。

于是我上了这辆大宇。不想其他司机急了眼,用几辆汽车围堵住大宇不让走。有两个过分的家伙居然一人拽住一扇车门。一个叫:“你去的地方地址在哪儿?”晕!废墟能有地址吗?另一个喊:“去纳瓦依有四条路呢,你去的地方在哪条路上?”四条路,少吓唬俺。想绕远的话能走出四十条路。“我已经说过很多遍路线了”,我推开他们,“是你们不肯去。”关上车门,出发。

路上几次向当地的农民问路,穿过一个村子,随即看见很大的一片丘墟。这里古代一定是座繁华的城市,有的地方城墙不只一重,城内有完备的排水设施。一条叫“纳尔帕依”的2000年前开挖的水渠从废墟中穿过。水渠至今仍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水源,两岸古树繁茂,许多地方渠宽超过10米。从古城规模来看,“拉比詹”很有可能就是何国。

我抑制不住喜悦,并十分感谢司机。看到车上落满了黄土,我决定到达目的地后付给他一万苏姆,让他洗洗车。我靠在座椅上,欣赏着蓝天白云。云彩的边边像镀了一层银灰色的釉。

四、从纳瓦依到布哈拉

“醒醒,”司机推醒我,“凯尔马纳到了,离纳瓦依还有2公里,你自己去那里。”我发现车后座上多了两个妇女。更惊奇的是:司机狮子大开口,要我付一万五。我说:“是你自己说付5000的。”他说:“一个人5000,你得付三个人的。”

目的地、乘客数和车费,司机的三条承诺没有一条兑现。我曾打算付他一万,见他这样耍赖,最后付了9000。这个司机似乎是塔吉克人。

我在凯尔马纳镇参观了伊斯兰教建筑卡西姆-谢赫陵墓。凯尔马纳古代曾译为“起儿漫”, 昭武九姓中的东安或小安,可能就是这里。它紧邻泽拉夫尚河,衔接撒马尔汗与布哈拉两座大城。在1132年或1141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打败了塞尔柱突厥人后,进军至起儿漫,在此称帝,建立了西辽。耶律大石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从凯尔马纳镇乘小公共到州首府纳瓦依市。该市建于50年代,以乌兹别克文学语言的奠基人、大诗人纳瓦依命名。城市讲究规划,街道宽敞整洁。住宅楼是苏联电影中的火柴盒单元楼。有较大而干净的超市,生活方便。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文化宫。门口挺立的塑像是纳瓦依笔下的“找水英雄法勒哈布”。文化宫内长年举办各种展览和艺术培训。二楼环廊上有反映中亚民族生活的浮雕。我休息了一会儿,看中学生学跳舞。

纳瓦依市的另一著名雕塑是苏联时期的作品“乌兹别克斯坦的河”。由青年、中年、老年三位取水妇女立像象征锡尔河、阿姆河与泽拉夫尚河。

夕阳西下。我决定抓紧时间赶路,拼车到西南125公里的布哈拉。布哈拉就是昭武九姓中的二号强国—安国。话说唐朝,有个巫婆改嫁给一个布哈拉来华的胡人,她的儿子也改随继父姓,姓安了。这个继子就是大坏蛋安禄山。

由于缺乏经验,我犯了错误:在车站内苦等出租车凑齐4个乘客,而不是在路口等过路的大巴。出租车车主骗我说,路口不能上下客。但我两次看见大巴在路口停了一下,匆匆上下了几个乘客就迅速离开。

拼车付了5000苏姆,还得仨人挤在后排。出纳瓦依市不久,机场对面的路边有座12世纪喀喇汗朝时期的“大车店”遗址,但大部分建筑是新修的,不看也罢。

快到布哈拉时,车主问我去什么地方。我说到“水池”,即老城的中心。他遂让我加1000苏姆,说5000苏姆只到市郊的长途站。但我知道其他乘客花5000苏姆能停到市区的家门口,所以坚决不加钱。车主威胁我并咆哮,以为用天黑或说停在集体农庄可以吓坏我。我一下子激动了,斩钉截铁地怒吼:“我不多给你钱!其他乘客哪里下车,我就在哪里下车!”旅行中我真正发怒就是这次,因为这厮除了骗我和耍赖,还敢威胁我。明显又是个塔吉克人,长了副扁扁的葫芦形的脸。他家在“水池”附近开了个叫什么别克的旅店。

坐我旁边的大叔是个厚道人,他下车我也跟着下了车。这里已是市内,大叔又给我指了汽车站。我累了,没有等小公共,打的600苏姆到“水池”。附近有很多私营宾馆,我挑了非常有趣的一家。

这家名为Hotel Mekhtar Ambar的宾馆是在19世纪的“大车店”基础上改建的。外观是座正方形二层土砖围楼。穿过木门,里面是八边形内院。一层、二层各有四个雕花木门。讨价的结果为15美元含早。我顺着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入住。这时天已经黑了,西边升起白色的新月。

五、酷热的布哈拉

第二天早餐后出宾馆,包车去北边的三个小镇。与塔吉克人砍价的过程如下:

“到吉日杜万往返,多少钱?”

“五万苏姆。”

“一万五。”

“两万。”

“一万六。”

最后以一万八成交。

我去的镇子有些古迹,不是常规线路。吉日杜万有个圣墓,巴布干有座12世纪修建的39米高的古塔,罗米坦有座宗教学校。

吉日杜万是个曾经决定中亚命运的地方。1512年,巴布尔和他的波斯盟军在这里与乌拜都拉指挥的乌兹别克骑兵展开会战,结果乌拜都拉以少胜多。巴布尔复兴帖木儿朝的努力失败,退回阿富汗。波斯人也撤回阿姆河南岸。此后,“乌兹别克”逐渐成为河中突厥语居民的共名。

中午我返回布哈拉老城。这时气温有50多度。我房间那个写着“苏联制造”的空调似乎在发泄着对超期服役的不满,声如洪钟,制冷效果不如电扇。

  顶着烈日去转老城的景点。虽然相距都不太远,但胡同里无树荫,多尘土,必须不断喝水才有气力。顺便说一句,布哈拉的水质不好,带盐碱味道。我都是到超市里买水吃。

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或我认为有趣的布哈拉景点。

老城西侧有Ark(王宫),是个堡垒式建筑,里面辟为博物馆。门票2400苏姆,但卖票的女人诈我说4800苏姆。我转身就走,她才追出按实价卖票。

Minaret Kalyan,是全城最大的古塔。

Chor Minor,是有四个圆塔尖的趣味小建筑。

Lyabi-Khauz,即前面提到的“水池”。水池三面环绕古建,但入内全是店铺。岸上有树荫,下置胡床和桌椅,饭点和夜晚人满为患,比较适合小资闲聊。这里还有个铜塑的阿凡提骑毛驴雕像。

城外的景点首推城西的Ismail Samani陵墓。布哈拉曾是萨曼王朝的首都,而这座10世纪砖制建筑是布哈拉唯一保存至今的萨曼王朝景点。

  Sitorai-Mokhi-Hossa,19世纪修建的布哈拉汗国夏宫,在城北。规模当然不能跟颐和园比,但在炎炎夏日,那里比起布哈拉老城要舒服些。

  纳赫什班迪教团(Nakshbandi)陵墓,在城东。该教团是反动的宗教和封建势力的代表。15世纪下半叶,教主实际掌握着河中的政权。教团中的马哈吐姆·阿杂木一支转移到新疆,干了很多分裂中国的坏事。

我一共在馕坑般暴热的布哈拉住了两晚,之后前往卡什卡达里亚州首府卡尔希市。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1432/2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