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它精致、整洁、漂亮的市容市貌,富于中国古典柔情的景色风格,奠定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浪漫情怀。 浪漫是与生俱来的,往往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种潜质、一种风格、一种状态。城市也一样。城市的浪漫,在于它的动和静,清晨和黄昏,街头和共巷尾,旭日中的娇嫩和明月下的诗意。北海,正是以其平静而宽容的点点滴滴,在南中国海边不经意构筑了一片浪漫。 北海的浪漫,主要由百年老街、南澫和银滩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和谐共处,浑然天成,连接着北海的自然、历史和现实。让人置身其中,“不知魏晋”而流连忘返。 来这里感受大海、阳光、绿色给你带来的美妙感觉吧! 北海,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养人。号称中国第一氧吧。 北海,人口少,宽宽容容的,号称中国最佳适居城市之一。 北海,街道宽,特别是预留的,很宽,体现了一种超前意识。 北海,树很多,市树是一种叫小叶榕的。北部湾广场上有一棵古榕树,120多年了,枝繁叶茂,气根垂垂;小叶榕树,可树型强,修剪成凉亭状连成长廊,环绕广场,长阴蔽地:树下一一长石椅,可坐可依。若苦夏,清坐于此,定然长叹。 北海,有一滩,沙白,称银滩,号中国第一长滩,周长40多公里。据说是米国人来设计的,木质饰材多,要处处体现一种自然之和谐。进园不收费。游人如织。立于长堤,见天蓝海绿滩白,色彩层次分明,海风拂面,咸咸的,腥腥的,苦苦的,让人想到咸鱼干。挽裤赤脚行走于浅滩,凉水浸脚,沫溅裤沿,心随身动,身追潮涌,恍惚间人已随浪潮而去。忽感脚背丝痒,下腰细认之,小蟹众众,滩涂尽为小洞,全托其所赐,洞边为浅黄色沙,黄白相间,给这银白的世界造了一点景,呵呵呵,看来,这蟹,才是这银滩的主人噢。沿滩边,观景房,疗养院,小别墅,小宾馆,林林立立的,还有便是海鲜馆了,一片连一片的,想是慕名而来之人多了去了。 北海,临北部湾,国内四大渔场之一,海产丰富。珍珠大、圆,晶莹透亮,号南珠,声名远扬,游人多爱。海马大补,但假货多,不识货别买。北部湾鱿鱼,体小肉白,滋味有别于他地,就在本地价位也高。好吃。靠海吃海,见闲人立于海中礁石垂钩,玩笑间,鱼入篓中,情趣的很,只是这鱼多,吃否卖否?两种心境也。 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鱼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建议我市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则建议北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一直做的很糟糕,不知这条老街可否给国人一个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