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 5/5 上午:从江-小黄侗寨
如果你喜欢听侗歌,一定要去小黄;如果你不喜欢听侗歌,也一定要去小黄,去了之后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天底下会有那么动听的声音……
昨天晚上就知道汽车站早上八点有班车去小黄,但想好了打出租车去,也就没刻意赶时间。等发现早上出租车开的价格(80元)远比昨天晚上的开价(60元)贵时,已是8点05分,正在一筹莫展,抬头发现车站门口停着的班车不就是去小黄的吗?赶紧上车,正好还剩4个位子,唉,好运又再次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车上坐的绝大多数都是去旅游的,有四个上海的,其他有来自广东的和北京等地。从江去小黄会经过高增,到高增的路基本已经修好了。再下去就是砂石路面。比网上所说要好走得多,没那么恐怖。一小时十五分钟便到了小黄。司机教大家联合一起可以买团队票,做惯领队的本能使我再一次当了出头鸟。门票打8折,24元一个,萝拉车上收钱,我下车买票,配合默契。
过了大门,班车一直往里开到了鼓楼广场,五一期间上下午和晚上各有一场演出,都是等班车到了之后才准备开始。我们到的时候,很多参加演出的寨民还在吃早饭,也有些人在准备。我们自然是寻寻觅觅,看到比较漂亮的就一顿猛拍,当然可爱的小孩子也不能放过。大约20分钟后,演出准备开始了。内容很丰富,先是有打籽耙,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一下,然后寨民会将打好的籽耙做成饼来卖,1元1个,好玩多过好吃。之后表演正式开始了,有大合唱,有小组唱,也有情景剧。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9位少女的小组唱了,因为就在4月份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她们就随着温总理到日本演出并引起轰动的。侗歌真的是美妙万分,你实在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居然会懂得和西方一样的多声部合唱,而且还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之后还有小孩子们表演类似于丢手绢的游戏与游客互动,还叫输了的游客唱侗族儿歌。还有演示古代官员携家眷巡访视察的情形,邀请男女各一游客扮演官员和家眷,体验坐轿子的感觉,我“不幸”被一小男孩选上当了一回老爷,哈哈~~~最后的大团结舞倒是和苗寨的差不太多,一个美女游客渐渐被寨民们围到了中间,最后被合力抛起,吓得花容失色。
表演结束,我们慢慢地从寨中乱逛,一群小小孩站在廊桥上唱歌,引来无数游客围观,由此可见侗族喜欢唱歌真不是瞎吹的。因为班车要下午一点多才有,所以我们一路逛到寨门口,想看看大门口有没有出租车或别的车可搭,但很失望一辆车都没有。那就干脆回头找地方吃午饭吧。在路边看到一家比较新的客栈,正想打听有否吃饭,一看老板就是刚才参加演出的一位,而旁边站着的美女正是我们几个对着一阵咔嚓的那位。原来美女叫吴义兰,老板是她叔叔,叫吴荣德。跟老板说好了10元一位,四菜一汤,看到有烤鱼,又加了20元两条。前面车上遇到的四个上海人也到了这里吃午饭。于是大家一起在二楼的大阳台上搭了两桌。
那四位是从凤凰一路过来的,没去榕江西江等地,想从小黄、肇兴一路到桂林,倒是跟我们后面的行程差不多。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菜上来了,我们两桌边吃边聊,渐渐发觉菜怎么多了好几个,问了老板,说觉得我们人不错,就多加了几个送我们,哈,开心。酒足饭饱,快一点钟了,那四位先一步离开去等车了。等我们结账出来,老板拉住我们,说已经帮我们拦了一辆客货两用卡车,平时他们就是坐这个车去县城的,车费和班车一样。驾驶室居然有三排位子,我们四个一排坐下也不是很挤。老板真是个好人,也是我们运气好,找到他们家吃饭,得了便宜还不说,还能早点回县城,所以,一定要帮这个老板大力宣传一下:小黄19号歌堂旅店,有住宿吃饭,二楼有四间房,大约有16张床铺,在小黄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平日10元一个人,黄金周20元。老板吴荣德,电话0855-6998048,13985282561。
乘着卡车一路颠过去,在过了高增快到从江的时候,才看到两辆班车开过去。看来还好我们乘到了卡车,要是等班车的话,最起码2点半才能从小黄出来。
费用:去程班车8元/人,门票30(8折24元)/人,午饭+啤酒饮料75元/4人,回程卡车8元/人
景点介绍:小黄侗寨
◎介绍:小黄侗寨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多数姓潘,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寨。“高增出美女,小黄村产大歌”。小黄侗寨行政上隶属于高增乡,从县城到小黄要经过高增、岜扒(这两个寨子也值得一游)。
小黄村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男女老幼人人会唱侗歌。小黄侗歌被称为“嘎小黄”(小黄的歌),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在小黄,事事用歌,处处有歌。有侗家人的古歌、劝世歌、礼俗歌,有以歌传情的牛腿琴民族村寨歌,有踩堂歌、拦路歌、敬酒歌……。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侗族大歌。小黄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大都分为女声队和男声队。小黄全村近30支歌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小黄侗族大歌就多次参加全国汇演;2005年小黄代表队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得“金黔奖”。参加1996年7月,4位小黄姑娘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法国演唱侗歌。1994年,小黄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小黄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背景资料: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支声复调的多声部合唱,没人指挥,没有伴奏,一开口便能准确起音,且唱得如此和谐,如此美妙。令人惊讶的是,歌手们全部来自民间,没经过专业训练。侗家儿女并非生来的唱歌天才,而是从小学唱歌,受到侗歌熏陶的结果。可以说,侗民从生到死,一直生活在侗歌之中:孩子生下不久,便在母亲怀抱里开始听侗歌;孩子会说话了,便跟着母亲学侗歌;清晨孩子起床,母亲边给孩子穿衣服,边教侗歌;母亲在吊脚楼楼廊上纺纱、织布、绣花,边干边唱,而在身边玩耍的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听歌学歌。女孩子5岁穿裙子后,就开始与小伙伴一起组成儿童歌队,在歌师的指导下学歌。此后,歌师经常带歌队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学歌、唱歌、赛歌…… 在侗乡,从孩子到老婆婆,几乎人人唱歌。他们开口便唱,甚至连问话、答话也是唱歌。侗乡谣谚说,“饭养身,歌养心”,“不会唱歌,难以做人”。倘不会唱歌,不能参加行歌坐夜,甚至连老婆也娶不到。 不过,与唱琵琶歌、蝉歌、敬酒歌、拦路歌等不同,大歌是合唱,必须由歌队来唱。 侗族大歌多为二声部合唱(也有三声部、四声部)。高音声部俗称雄音,低音声部称为雌音,其主要旋律一般在低音声部,高音声部是在低音声部的派生和变唱。高音声部由1-3人轮流领唱,其余均唱低音声部。 由于高音声部为1-3人轮流领唱,既使歌手得以轮流换气,又有不同音色的对比作用。同时,有了低音声部为背景和基础,也让高音声部得以任意发挥,从而产生了美妙的和声效果。还有,模仿手法和调式对比等等的运用,都使得侗族大歌演唱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侗族大歌源起何时?史籍没有确切的记载。民间传说讲,一群侗家青年男女上山干活。歇息时,他们的笑声逗乐了山上的鸟儿虫儿,霎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有高有低,有先有后,有起有落,把大伙陶醉了。于是他们模仿鸟虫唱鸣,有的学高音,有的哼低音,大伙越唱越好听。这样慢慢便有了侗族大歌。 这个传说揭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据侗族音乐研究者观察,农历三四月间,侗乡山上有一种叫金蝉的虫儿鸣叫,响亮而优美,极富旋律性;另一种蝉虫“知了”,也“夜哟夜哟”地唱鸣起来。这时布谷鸟也在山上“布谷布谷”地唱开了。于是,研究者将这些鸟虫唱鸣与侗族大歌,作了恰切的联想:远山一只蝉(或布谷鸟)叫了起来(相当于大歌中的领唱),另一只或两只也跟着叫起来(相当于大歌中的轮流领唱),于是,高处、低处,近山、远山的蝉儿鸟儿一听,也都跟着鸣叫起来。它们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近,有的声音远,此起彼伏,形成了虫儿鸟儿的高音低音的和声。侗族先民受了这种天籁和声的启发,慢慢便创作出多声部和声的合唱,产生了侗族大歌。他们认为,侗族大歌的许多曲调,如《金蝉歌》、《知了歌》、《布谷歌》、《河水歌》等,其基本旋律和衬音,都是直接模仿大自然不同声响加工创造而成的。
◎交通:县城客运站平时每天有一班往返小黄的中巴,上午8点左右发车,下午2点左右从小黄返回,车费8元。黄金周会增加班次,但具体时间不确定。人多的话如果不在小黄吃饭,可以跟班车司机约好去小黄接的时间,司机愿意多跑一趟的。
◎住宿:小黄旅游接待站,10元/床,贾元金,电话0855-6998024。
◎老J补充:19号歌堂旅店,有住宿吃饭,二楼有四间房,大约有16张床铺,卫生间和洗澡都在楼下,在小黄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平日10元/床,黄金周20元。吃饭10元/人,老板吴荣德,电话0855-6998048,13985282561。可以问老板侄女吴义兰借侗族衣服来穿着拍照,不收费。
班车是从从江出发的,到了小黄立即返回。在小黄等班车的话还是在鼓楼广场上等,因为班车都是开到这里下客的,不用走去大门口。小黄门票平时12元,黄金周30元。平时除了节日,只有旅行团来才有演出,而黄金周每天有三场演出,分别是上午9点半,下午2点,晚上8点半。
景点介绍:高增侗寨
◎介绍:高增离从江县城虽然只有5公里,但交通不太方便。村中依旧保持原始的民风,一座高大的鼓楼矗立在寨子的正中央,寨边则有一座精美的风雨桥。在寨中游走的时候偶尔会有妇女拉你到她们家中看她们的手工布匹或工艺品(其实就是生活用品),不妨跟她们去看看,价格很公道,也不会强买强卖,而且讲价空间比较大,还能拍到很好的图片。
◎交通:在从江客运站坐三轮摩托到青云桥(2元),再转到高增的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皆可(3元)。如果住在老城可从渡轮到青云桥转车。从江县有长途出租车去高增,来回要30元。
◎食宿:高增村口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5元/床。但因为离从江比较近,食宿均可以在从江解决。
◎老J补充:高增就在公路边,不用门票。去高增也可以搭去小黄的班车中途下车。现在当地已经有了许多家农家乐,车子路过的时候我从外面看上去满新满干净的。 【注】全文景点资料来源于:携程旅行网目的地指南、贵州旅游网、《贵州密境》及部分网友攻略,在此一并鸣谢。
 (打籽耙)
 (侗族大歌)
 (情景剧《找对象》(左手握琴者为歌堂旅店的老板吴荣德))
 (跟随温总理今年四月出访日本的九少女合唱队)
 (小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