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欧流水帐(四)——奔向奥斯陆

[游记]北欧流水帐(四)——奔向奥斯陆

2007-09-26cncn.com

8月22日 第四天

奔向奥斯陆

一、阴晴不定的天气
经过两天休息,时差基本调整过来,整个团的人精神都好多了。
车上,有人玩牌,有人聊天,有人逗孩子,也有人一路拍照或者发呆。
今天一早启程,由斯德哥尔摩横穿北欧大地,一路西去。经位于瑞典最大的湖泊维纳恩湖畔的卡尔斯塔德后,于傍晚直抵奥斯陆。

一路上,低矮的平原与丘陵相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面。厚厚的云朵、浓浓的水气,凉爽清新的空气。天气时阴时晴。太阳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躲进云层,一会儿又俏皮地露出笑脸。从灰色云层中撒下的淡淡阳光,静静地照着建筑物、宫殿及教堂的尖塔。间或会有水面从林木和建筑物身后闪现,那些大大小小的港湾里泊满了私家游艇,密密层层的桅杆笔直的耸向天空。

尽管是夏天,这北国的阳光并不强烈,没有南方的骄阳似火,它只柔和地漫射,是一种宁静熹微中的温暖。不是火热激情的喷发,却饱含着思念的影像。这样的风景,仿佛一个含蓄的恋人,即使内心燃烧得多么强烈,也只能看到恬静的光彩。我喜爱那恬静光彩下的风景。

这是个自然和人类都在赞美的季节,是森林和湖泊吟唱的季节。不时有细长的水面,在我们的车子左右时隐时现,被繁茂的冷杉掺杂着白桦覆盖的丘陵,沿高速路两侧伸展开去,无尽止的绵延,点缀着蓝色的天际线。湖泊散布,睛光敛滟。
飘浮在头顶伸手可及的云朵,那样一种娇嫩柔软的洁白,仿佛爱人温柔的心,令人顿生呵护之意而不忍拂触。

天气依然多变。行不多时,路边那黄绿相间的秋草,开始在凉风中微微摇摆,车窗外是忽然又是北欧惯常的阴郁低沉的天气了。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没有一般旅游时惯常飞扬的轻快,却被一根思念的绳索牢牢绾系。
阳光隐匿在厚厚的云层里, 天空板着神秘莫测的脸。
又下雨了。

阴雨绵绵中,向着挪威西海岸一路前行。天色渐渐暗下来,湿漉漉的公路边缘白线在雨中闪烁着光芒。秋雨顺车窗玻璃成斜线划过、流淌,寒气笼上来,秋凉浸衣。

沿途的冷杉林向水中投下暗影,在分不清天空和湖水的空间里,就象浮着的一条黑色带子。杉林上空,层云密布。那景色,与其说是天光渐渐变暗,莫如说是那深深浅浅的绿色,在自然的大手笔中徐徐变浓。那细雨蒙蒙中的幽幽湖泊,饱含着北国的忧愁,幽暗的冷杉林、直冲天宇的白桦树,令人如醉如痴。
其实,北欧也曾经历了砍伐一空的年代的,目前覆盖的绿色百分之六十为人工种植。只是由于环保意识较强,虽是寒冷之地少见阳光,植物生长又极其缓慢,也并不是上帝眷顾垂青之所,然而,植被却极好,很少有裸露的泥土与岩石。而挪威云杉,据说是最适合做圣诞树的树种了。

二、衣食
八月的北欧,气温十几二十度,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赫尔辛基和哥本哈根因为纬度偏南,气温略高,穿短袖衫正合适,而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特别是峡湾气温低些,就要穿长袖了。
检点我的行囊,内有长、短袖衫若干、牛仔裤两条、夹克一件(预备在峡湾御寒用),外加睡衣等等个人物品,全都折平放入衣袋,乖乖的安睡在行李箱盖这一边的网袋里。而箱子里有一半地方放的是洗漱用品、护肤品、毛巾、消毒纸巾、香巾纸以及旅行常用药品,另一半却是一堆大大小小的欧式转换插头、接线板、手机电池充电器、相机电池充电器、数码伴侣电源等等物事。拖鞋放在箱子外面的插袋里。至于相机、手机、钱包、护照复印件(一上飞机,导游就把护照收走了)、地图、北欧旅游资料、一本打印的天天想看的文字、雨伞、水杯、口香糖等等则统统在随身携带的双肩背包里。

至于饮食,早餐是含在住宿费里的,一般都在宾馆吃西式自助。不外乎是面包、麦片、牛奶和咖啡,虽比不上中式早点的丰富,倒也蛮合我的饮食习惯。值得一提的是,与西欧那些饭店通常的早餐配餐品种不同,得济于北欧盛产三文鱼,除了一般的奶酪、水果、蔬菜、熏肉和火腿等外,腌泡三文鱼(还有鲑鱼)也是必备。这桔黄色的美味几乎也算是挪威经济的一根重要支柱呢,北欧十天,让我过足了三文鱼的瘾。

中午和晚上大多安排在中餐馆就餐。毕竟是非主流消费,受采买选料限制,与中餐在本土的食不厌精相比,菜式乏善可陈,裹腹而已。倒是去峡湾的两天,因为当地少有中餐馆,基本都是入乡随俗的西餐,吃起来感觉还不错。当然,也有同胞不习惯,我同屋那两天就只靠面包度日,她尤其受不了餐馆不仅不供应开水,上来的白水居然还加了冰,直把旅行社恨了千遍万遍。
呵呵,说到喝水,欧洲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宾馆里也不供应开水。这一点倒要感谢中餐馆深知国人的饮水习惯,一般都是客人到餐馆就餐时,把水杯放在前台,走的时候就已经都续好了滚开的热水了。
还在去奥斯陆的途中,导游在貌似介绍挪威的石油、天燃气、渔业等主要产业结构时,就已经隆重推介帝王蟹和鲸鱼肉。据说,帝王蟹本身的个头并不很大,和普通螃蟹相仿,但蟹腿奇长,伸直了有将近两米,站起来一人多高。导游口中描述的这长腿家伙,让我想起了在阳澄湖硬泥湖底练就了鲜嫩大腿肉的大闸蟹,倒是真真令我垂涎了。而鲸鱼,目前可以公开捕捞的也只有日本和挪威,似乎也是不应错过。但是,那价格也实在是有点抢钱的感觉,帝王蟹一份600克朗,鲸鱼肉700克朗。虽然导游说大家可以几个人合着要一份,每人尝一尝味道就是了,但多数人还是陷入了沉吟状态。
因为这两种东东都不是寻常可得,需要提前预定,所以,到奥斯陆下车参观时,团里大约有十多人组成了四组,在导游带领下去位于卡尔.约翰大街尽头的中餐馆预定了三天后来饱餐这美食,我和同屋的那家人合着订了一份。想到导游一再说“尝尝”的口气,谁都没敢把它当作正餐对待。
三天后,从峡湾回来的当天晚上,要乘飞机赶到哥本哈根,与第一天从哥本哈根转机到赫尔辛基相同,飞机上也是没有免费供应食品的,而晚饭要等到哥本哈根落地后才吃,大约要九点钟之后。看看挪威高得吓人的物价,想来那帝王蟹和鲸鱼肉的量也不会很多。因此,在导游的一再提醒下,午餐大家都比平时要多吃很多,然后就到了预定品尝美味的下午三点。我们一行人挺胸叠肚的走入了光线昏暗的半地下餐馆。
因为不是饭口,餐馆里只有我们这十几人沿长餐桌坐成两排,在昏暗的光线里,很有点偷偷摸摸吃违禁食品的感觉。由于是预定,餐馆早有准备,因此,只略坐片刻,帝王蟹和鲸鱼肉便联袂出场。我们这一份是四个人分,那鲸鱼肉按西餐方式被做成牛排一样的外观,每人餐盘里分得两块。鲸鱼肉有很粗的肉丝,口感象牛排,但略有点鱼腥味,要浇上黑椒的味汁才好吃。而帝王蟹是一盘中式炒蟹,满满一盘全是鲜美嫩滑的蟹腿肉,实在是妙不可言。据餐馆老板说,我们这十多人合起来的四盘大约四公斤肉,还不足一只帝王蟹。真的很想让老板给我们看看这家伙的“原音重现”,可惜,这家伙是要吃新鲜的,而它离开水就会死掉,每天来的食客又不足以消费掉一整只,所以,我们只能遥想而无缘得见真容了。
有超量的午餐垫底,这下午的加餐,几乎撑爆了肚皮。虽然鲜美的味道可以让人不知不觉过量,但我这平时只吃七成饱的胃依然饱受摧残。

三、住宿

由于北欧整体生活水准较高,旅行社即便想省钱也差不到哪里去。宾馆条件大多在中等以上,和北京目前的三星水平基本相当。但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除香波、浴液外,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房内设施以舒适实用为主,有烫裤架、吹风机,可以宽带上网,但没有我们宾馆里大多配备的地秤、化妆镜等那些花头。因为气候凉爽,大多也没有冷气。

回顾这一路,似乎每个下塌处都差强人意,而环境最好的当数沃斯Fleischer's Hotel。设施比较"古旧"的是峡湾法格尼斯郊外山上的Sanderstolen Hoyfjellshotell,不仅要用传统钥匙开门,连电灯也是我们八十年代以前所用那种拉线开关的,电视是十七寸带双鞭室内天线的。特别是这天线,引起了团里几个小孩子的极大兴趣,视为神奇玩具。而最为拥挤的,应该是游轮上那一夜了。

维京游轮的住宿也是分等级档次的,团队住宿基本都是四人间,空间局促狭小,窗帘后面遮盖的是用灯光做出的假窗。四张床全部是折叠式,可以推平贴到墙壁上。
其实,还在赫尔辛基旅游车上的时候,导游已经提前给我发了安民告示,说四人间里有两位女士要和两个老外拼房,因为其他人都是结伴而来,要求住在一起。所以,拼房的人选无疑是我中彩了。

我们这个团三十余人,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五岁孩童,多半是以家庭为单位。当然不能让人家母子、夫妻分离,我这单打独斗的只能“让列宁同志先走”吧。因此,我很爽快的默许了。
及至上船拿到船票,才发觉,我是和三个老外拼房,我们团另一个女士和另三个老外拼房。呵呵,我倒是没说什么就住了进去。但那另个拼房的是个年逾六十的老太太,她老公就坐在那个房间里大发雷霆,数落着导游分房的不公、不妥。按说拼房也应该让年轻人去,最起码语言可以交流,把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单独甩在那里的确不妥。
而拼房的老外看见黄面孔本来就老大不乐意,再看见一个老男人坐在房里咆哮,自然更是不悦,第一时间去找了游轮管理。先是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柔声细语解释条款并要求查票,老头不予理睬,继续叫骂着导游,声震寰宇。后来,来了两个着制服的洋小伙,语气便有些严厉了。
团里人好说歹说,总算把老头劝出来,到其他房间等待解决。眼看事情无法摆平,导游此时已经连跳海的心都有了。幸亏团里有一家三口要求升舱到带窗户可以看海景的高层套房(大约补交了209欧元),才救导游于水火。而升舱那一家的母女二人腾出的舱位刚好把老太太和我都换回到团里的温暖怀抱。

四、路与车
和北京动辄上下行各四车道相比,北欧的道路实在不算宽阔。象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车道略多些,离开繁华路段,很多时候只有上下行各一车道,而峡湾某些地方甚至只有一车道。但由于人少、管理得法,大家又少有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所以,车速极快。
与西欧不同的是,这里由于地广人稀,不像巴黎、伦敦等大城市寸土寸金,所以,车辆依然宽大舒适。在英法德意等国人的坐骑为了便于停车,目前很多已从两厢车更进一步缩小为一人坐的小车,过去停一辆车的地方可以横着停两辆这样的小车时,北欧人依然不紧不慢地开着他们宽大的沃尔沃、萨伯或者斯堪地那牌轿车,悠闲地招摇过市。每年的七月,是他们集中休假的日子,很多人开着车子去自己的别墅,车后便会拖着小拖车。而由于靠近北极圈,滑雪非常普及,更多的车子,车顶都有一个扁平的尖头小箱子,用来存放滑雪板。


北欧之行中,我们有三天都是长途跋涉,车速通常都在160迈以上。所以,那些靠近路边的秀挺的杉树、白桦,那些随处可见的紫色薰衣草,由于距离太近,车速又过快,使得我竟然都无法把它们清晰的收入相机中。也许是我没有掌握运动中拍摄的技术吧,我只能在路边行道树出现空档时,勉强拍一些远处的风景,但清晰度往往也大打折扣。

在北欧行走,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见到了一个和我们周边环境很相象的现象: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在北欧四国的十天里,几乎天天见到有N多人骑自行车匆匆而过,完全不是过去宣传里所说人家只是作为健身器材使用的概念。据说,哥本哈根有约百分之二十的人是用自行车解决上下班交通的,而开私家车上下班的只占百分之三十,更多的人是坐公共交通的。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却是因为那次著名的石油危机。当时,政府呼吁民众骑自行车缓解燃料紧缺,危机过去后,很多人却发现骑车既健身又环保,还节约能源,好处多多,于是就再没放下。
另外,还有一个惊讶之处是北欧城市里大多保留着有轨电车。


而我们近几年,国内储油量有限、又已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道路建设、交通管理也不尽完善,拥堵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偏偏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和出口拉动三大支柱里,鼓励居民消费升级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只好闭着眼睛鼓励大家多买私家车了。一边是能源交通的瓶颈约束,一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驱动,想想也真是两难。大政方针不是我小老百姓操心的事情,我只是在看到街上那些川流不息的车辆时,会担心某个人有时开车不在状态。


五、退税
和欧盟国家可以在离开最后一个成员国时集中退税不同,在北欧各国需要个案解决。因为今天要离开瑞典前往挪威,在斯德哥尔摩买的免税物品需在过境前办理。也许就是为了方便我们这样的旅游者吧,所以,连边境加油站小免税店的收银台也多兼有退税柜台职能。
今天天气的主旋律又是阴天,而且和前两天的城市游览不同,是沿高速路长途旅行。时间长了,早上喝下去的牛奶、果汁和咖啡就开始作祟。偏偏好像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如此,女厕照例总是人满为患,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于是自作聪明的运筹学了一把,想趁大家都在解决“大自然的压力”先去退税,待人少回来再上不迟,免得两头排队。
收银台果然人很少,看准了贴着“ Tax Refund ”的窗口只有一两个老外,便安安心心的排着。快到我的时候,才有同团的男男女女陆续寻寻觅觅地找过来。因为昨晚事先在旅馆就填好了退税发票上的护照号、卡号、地址、签名等有关栏目,所以很顺利的就办好了退税。考虑到北欧信用卡非常普及,我又是忠实的刷卡一族,要当地货币没太大用,回国换回来还要承担汇率损失,因此,退回来的钱我选择了欧元。
将纸币收起,在小店的货架前留连徘徊,打量着买个钥匙链之类的小玩意快速把几个欧的零币花掉,然后就赶紧去洗手间。忽然,被同团人叫住,让帮忙跟柜台交涉退税。这一帮,就再也没走脱。每个人都图省事,都让我帮。不好意思当众说我要去洗手间,怕给人误会成拿搪。
出发的时间转眼就到了,虽然运筹学的思路没错,我还是没能去成洗手间。我总不能让全车人等着,然后众目睽睽下大摇大摆去洗手间吧?哭~上到车上,刚好看到导游正在挨个讨要小费。郁闷。难道帮团员办理退税不是导游的份内事吗?导游的活让我给干了,却害得我后一个多小时在车上如坐针毡,太不人道了。
555 ,导游!我要分小费。

8 月 22 日于奥斯陆 First Hotel
看更多照片到这里:http://paomao.blog.hexun.com/6081734_d.html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5996/2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