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川藏线十日记之九波密到鲁朗 |
[游记]川藏线十日记之九波密到鲁朗 |
2007-09-27cncn.com |
川藏线十日记之九波密到鲁朗 一、波密云烟 夜雨,早晨起来,周围的山变了模样,再也不是昨天的青青翠翠了,飘动的薄云浓浓淡淡地披上了身,欲露还藏的半遮了面。 轻纱般的雾气在朦胧着山林,国画中有关山的意境在这儿显现了出来,水墨的渲染,浓淡的飘忽,墨重之下似隐有细微,留白之处待百般变化。 可在面向东方的显亮处,鲜活的绿色依然透过云雾,泼彩在陡峭的山上,披挂下来,深一层浅一层的,与飘摇的云烟缠绵在一起。 如此美景,大家自然拍个不停,这个说拍出了版画效果,那位说泼彩的作用显出了,其实自然的千变万化又何是我们能表现的,只是抓住了某个瞬间罢了。 波密县城的繁华也超过了进藏以来所经过的地方,当然住宿费用也是前所未有的高了。满街的新建筑钩起了老财的新愿望,要是在这里开一家客栈可多好,会有大把的朋友前来,喝酒聊天,陪同游玩,还可以赚点小钱,当个藏乡土老财。这是个好主意,大家一致赞同,并且友情赞助门联如下:清苦人士费用,老财标准享受。横批:柴大官人门风。
二、岗乡在哪里? 今天准备去岗乡,不由得忆起了当年的岗乡之行。 那是2004年的3月底,我与Ally、飞帆沿滇藏线一路进藏,在到波密之前,只见沿途的山上尚存大片积雪,树木还没有从严冬的肆虐中完全复苏,而田地的绿色则刚刚出现,天气这个画师还没来得及对它加重浓抹。 待到波密时,却看到了满目的青翠,可真比得上江南春天的绿意。那是 Ally在来之前就准备了关于波密岗乡的攻略。那是前人徒步的过程,要从古乡索桥进入,走上二天,对于我们不太合适。那么,岗乡具体是什么情况?从波密该如何去那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处打听。那时的波密,游客还是稀少,所以当地人也不甚了解这些外地人所喜好的去处。问了一圈后,岗乡依然是个模糊的未解之迷。于是我寻到了波密旅游局,这个局就两人,只知道岗乡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区,也没能找出地图之类来给我指点,最后手绘了一张图,也只标明了去岗乡的路径,然后告诉约二三十公里远,要一路打听。 至于交通工具,一是包车,二是找摩托带,三是租自行车,我们商量后,决定租自行车前往,25元一辆。三人三车,可能出于照顾,给了我一辆山地变速,心中窃喜,以为今天可以借此偷懒,却没想到最终却大吃其苦。上午9:30时出发,由于不知到底有多远,不知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以我的体力,决定不管怎样,下午2时必须开始返回。 过了帕隆藏布江后是沙石公路,但是有很长的一段上坡,我这辆变速车其实只变出了一种速度,在费力踏行时,生出了还不如徒步的念头。途中经过东多寺,寺旁一条小河,跨河两岸拉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幡,在河面上飘拂。 过东多寺后,继续上坡。按旅游局给的图,应该在一个三岔路口向右去岗乡,向左则是去墨脱的路了。但是在哪一个三岔路口拐向,这就不知所措了,也没遇见一个行人,无法打听。最后我们凭感觉,按多数的意见,选择了似乎是正确的方向。 下面的路就开始差了,完全是乡间土路,路在山坡上,往西而去,可以俯视江水。路面的石块多,还有许多的上下坡,其实那坡倒也不高,只是陡,于是上坡要推,下坡要在石块上颠。终于忍耐不住,Ally发出了还不如徒步的抱怨。 这段令人不爽的路在到苹果园时终于结束了,这里出现了村落,有着田地,还有着大片的果园,开了满树的白花。时间11:30,天色阴灰,山的上部全然不见,山的半腰浮云块块,不见阳光,这倒也让我们少出了许多汗。 往后的路就平缓得多,与帕隆藏布江的距离也时近时远,江水在这个季节不大,水面窄时,见乱石激起片片白浪,江滩宽阔处,沙滩大片裸露,白花花的展开,只让江水变成网状的细流通过。 沿途过来,除了少量的田地和路外,到处全是林木,高高大大,葱郁的塞满了山,偶见被砍伐的树桩,但更多的是倒塌朽烂的大树,由大自然在执行更新。这里,应该是岗乡了罢。 遇见在路边歇息的藏民,打听岗乡还有多远,说是还要2小时路,那里有一个湖。又行一段,路旁有房屋,再打听岗乡,却答到“这里就是岗乡”,于是晕,又问湖在哪里,答道“还有很远”,不得要领,继续前骑。在蹬踏上一个坡时,感觉一只脚踏出现了松动,下车检查,发现螺纹已经磨损,用塑料皮缠绕,凑合继续骑。 在接近我预定的结束时间下午2时前,那只脚踏终于彻底完蛋,螺纹已经磨光。这时正在上一小山,路边林中有几个小孩,手拿袋子在采摘蘑菇。向他们打听哪里能够修车子,一个孩子说他开拖拉机的叔叔会修,就在小山那边的村庄,于是随他前去。路上,好奇的看他采摘的蘑菇,菌伞上布满了孔,样子奇异,原来是羊肚菌,这可曾经耳闻,于是问价后买下。 在村中寻得孩子的叔叔,他也没有办法对付这劣质车子,只尝试着用胶将脚踏粘在轴孔里来解决。我继续打听岗乡,说是还在前面,并且去看湖还要一个多小时。我是肯定不能继续了,飞帆也表示要陪我,一直体力充沛的Ally表示要独自继续前往,最迟4时回返。知道她的体力极好,且常有独自旅行经验,所以由她去了。 等待脚踏粘胶的硬化,我和飞帆就在附近随意走走。这里到处绿荫,周围的山上自然挤满了森林,树木们还要从山上蔓延下来,围拢遮盖了散落的木屋后,继续散布到田地里,排列在溪水边,只有在云层的下方,隐约露出些高山的积雪。可惜不是晴天,否则再加上蓝天白云,可能会感受到有被人所说的“西藏的瑞士风光”了。 往回走了,胶粘毕竟不行,没骑多远,只能单脚踏行了。平缓的路上就单脚踏动,上坡一律推行,体力越来越不行,亏好飞帆也来帮助练习了不少单脚特技,得以坚持到了上午的漫长上坡处。当时的抱怨可成了现在的观世音菩萨,用残存的体力结束了骑行,终于可以在崩溃前完成了今天的寻找岗乡之旅。 将车交还车铺,已经无力气与老板理论车子的质量差了,在路牙上坐着歇息了好一阵,才摇晃着回到住处。 Ally直到晚上8时才回来,她终于到了湖边,但是关于岗乡到底在哪里,依然没问清楚。晚上喝着鲜美的羊肚菌汤,恢复着身体的疲劳,思索着岗乡之谜。也许可以这样结论:作为国家保护区,岗乡非常非常的大,我们已经到了;作为一个具体的乡,乡政府的所在地,我们没找到;作为我们想看的风景,虽然一路都是,但是肯定还有更美的去处,那对于我们可能永远是个迷了。 所以,岗乡在哪里?是那次岗乡之行开始的问题,也是最后的问题。 后来看资料,对于岗乡是这样描述的,“在波密岗乡,蕴藏着中国最大、最好也是最后的一片原始森林,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林中树木高耸,郁密粗壮,蔚为壮观,有些树干直径可达 希望这最大、最好也是最后的一片原始森林能够永存在西藏的江南。 扎西德勒!
三、古乡探访 2004年来波密,留下了对于岗乡的不解疑问。所以在师嫣策划这次出行时,我就提出了到波密后去岗乡,期望能在越野车的帮助下解开这个问题。 司机建议从古乡过索桥去岗乡,于是在早饭后,车子沿318道继续往西,古乡约离波密 可是索桥被一根木头横拦,原来是索桥已经倾斜,不许车辆通行。看来我的愿望又落空了,大家就准备徒步过去走上一段,大致看看那里的景色。 过江后不多远,就是一些用木栏围起的田地,收割后的麦桩在地面铺开了一层浅浅的黄,几只小牛犊在啃吃着。在环绕着的森林边,这几块田地只是成了点缀,而周围浓重的绿色才是主角,吸引着我们,期望能投入进去。 有地就有人家,在一个院子里,向老乡打听有关岗乡的问题,他举起胳臂,指向那满是郁郁葱葱的东南方向,“要人带路的”。岗乡就在那无边无际的林海中,这次又是无缘了。与老乡告别,他的孩子也举起了幼嫩小手。 屋后,不知名的花放出了一片艳红。去不成岗乡,就到附近的森林里走走也好,因为从概念上说,这里也算岗乡自然保护区。 沿着一条有些泥泞的山路走了进去,没有多远就被林木淹没了,蓝天也只能在树木稀疏时坦露出小小的一块来。而大部分的地面上,树是在密集的拥塞着,加上树冠的展开,遮蔽得阴浓,只有挤进来的光,才将绿叶映出了明翠。湿润的气候生出了许多的苔藓,它们包裹了树,也被一起长得高高,倒有了一番南方雨林的景色。 在山林里没走多远,又绕到了山下,走向水边的滩地,这里是可供放牧的地方。绿地旁铺开了浅浅的水洼,依然有些小树稀疏的长在水里。几只马在悠闲的吃草,也无人看管,周围寂静,只有偶尔从远处公路传来的喇叭声。我们也该回去了,要准备通过川藏路上最为险要的通麦段。 从桥头再往前
四、山水相伴过天险 车子通过了有名的102观察点,当年在这里曾经塌下去了半边山,据说那次砸下去了十几辆车。而今这里已经过治理,在易于塌方的山坡上打了上百的孔洞,将锚索穿入浇灌固定。不过就算这样,路面上还满是流淌下来的泥泞。 到了通麦,小镇已是很象样子,转过弯来,就是易贡和帕隆两水的交汇处,而横跨易贡河的新旧二桥并列着。老桥已是朽败,新桥也是不宽,一位武警在桥头,管控着车辆单行通过。在征得同意后,我们又一次完成了徒步穿越这一天险的壮举,大家穿桥而过,边走边拍,下面的急流,远方的雪山,通过的车辆,高耸的桥头。 下面就是依山靠壁开凿出来的路了,自然是狭窄了许多,车子在交会时需慢速避让。一边悬崖,下有江水,一面陡壁,上有落石,这些都是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不过,类似这样的路况,在西南的省内倒是常见,并且还有更甚于此的。这一段的名气显赫,恐怕只是由于在雨季易于塌方,并且别无它路绕行,一断皆断而已。这一路走下来以后,引得阳明嘀咕,“下次我也可以开车来了”。 在排龙,路边一座小屋,对面一座吊桥,这里是通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入口,要徒步两天的。以我们的道行,自然无力前往,只能在吊桥上走走,显派一下,以证明“到此一过”罢了。 就要告别江水了,这一路过来,先是穿越横断山系,在连绵的大山里开行,不断的盘旋而上,到达山口,再反复的转绕而下,临近江水,在南北流向的水上一一跨越,计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谰沧江、怒江。而从然乌开始,却是陪伴着东西流向的帕隆藏布江,在山谷里并行着。由于这里森林的呵护,江水是清澈了许多,但由于落差的巨大,江水的流速也大了许多,涌起的激浪互相追赶,咆哮着奔往它们的归宿——雅鲁藏布江。 翻着山,又看见了雪蜂。今天的一路,已经有若干的雪山出现了。每每一有人发现,立即停车,大家蜂拥而下,赶抢着在飘移的云朵将雪蜂变幻前抓住那一瞬间。这一带的雪山总是突出在蓝天下,前有墨绿的山影,上有飘忽的白云,浓墨重彩衬托了雪山的皎洁,变幻的白云增加了它的神秘。 山路上,出现了四位长拜者,二人拉车,装载了所需的生活,二人一步一磕,他们去拉萨朝拜圣地,去还清他们的许愿。这里是312国道的4150公里处,,路碑标明的只是用工具丈量的距离,可是用身体丈量的,那只有信仰的深度了。 他们的身后,几个年轻人蹬着自行车上来了,他们去拉萨;他们的前方,小车风般的驶过,他们也去拉萨。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式,都需要决心,差别是什么?
五、夕照加拉白垒 到了鲁朗,这是色季拉山下的开阔地,河滩旁的平地长着庄稼,山脚的缓坡则是牧场。小镇不大,可是这里的石锅却是名声很大,石锅来自墨脱可是不易,再加上用佛手参炖土鸡,那更是在鲜美外加上了一丝神秘。 车子还在路上时,司机就电话定下了石锅,好让美味在慢火下更加浓厚。所以车到鲁朗后,也就不操心这些了,拿起相机与老财往镇外溜达溜达。 一条小河穿过小镇,河水清清浅浅,河的对岸就是牧场。其实牧场倒不算大,也没有许多的牲畜,只是静静地铺展在山坡上,让浓荫的树林陪伴着,听河水欢快地跳跃吟唱。过了河,再往那里走走。不知是草场已经分属各家,还是为了轮换放牧,栅栏纵横着将草场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牧草倒是长得挺高,顶端开着小花,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了起起伏伏的花浪。 二人转悠够了方才回来,却不见了众人。蔡师傅在车边忙碌,似乎出了点小毛病,他告诉说,大家聚在楼顶拍照,原来如此,赶快上楼。 我们住处的楼顶是一平台,视野是小镇最好的,师嫣他们早就支起了角架,换上了长焦,对准了雪山,等待着落日的光彩。 视野中有两座雪山,一座很远,尖锥的峰形十分凸显,朝西的岩壁被光照耀,与其它阴影下的山体构成了反差。 另一座就近得多,她应该就是南迦巴瓦的姐妹峰,高达 随着暮色的来临,她睡得更深沉了,只是纱巾换成了茜红色,添加了妩媚与柔美,还透出了一些隐秘。晚霞映红了她的脸庞,也许为了在深睡之前再看一眼,在黑色的门帘拉起之间,嫣红的脸很快的闪现出来,还没来得及细看她的美貌,夜来了。 附记: 1、2004年从西藏回来后,曾经在“西行滇藏之流水账”的帖子里说:待有空码出一篇“岗乡在哪里?”,将细说这一天的行历。 可是一直疏懒,直到这次又钩起了回忆,才在这里将这段过程插叙了进去。 2、阳明和老财在从林芝返回时,又从古乡过桥进入,想去岗乡。可是他们一路被美景吸引,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反复探路后走了出来,最后看到了一个小湖。那是什么地方,是岗乡吗?是那年Ally骑行到达的湖吗? 无从答晓,他们退了出来。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6131/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