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老爸老妈眼中的欧洲 |
[游记]老爸老妈眼中的欧洲 |
2007-10-08cncn.com |
我一直鼓励父母趁现在腿脚利索就多到处走走玩玩。今年正逢母亲60岁大寿,所以在我的一再敦促下,他们终于参加了从上海到德国,卢森堡,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团队游,圆了多年欧洲行的梦想。以下是母亲回来后写的游记。 5/26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城市,前西德的首都。从慕尼黑出关后,一下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空气非常清新。尽管阳光明媚,但很舒适,全然没有上海常有的那种闷热潮湿的感觉。奥林匹克公园是72年慕尼黑奥运会时建成的。公园占地面积颇大,绿树成荫,草坪非常好。感觉颇有特色的是游泳馆,我们去时看到许多老年人在那儿游泳,还不停地招手请我们参与,非常热情友好。 “宝马|”总部似乎是慕尼黑的骄傲,它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侧。在慕尼黑还有一道风景线似乎是到此一游的旅客必看的,那就是希特勒啤酒政变的所在地。据说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常与一帮幕僚们常在此地边喝啤酒边筹划。喝啤酒是德国人的最爱,因为是星期六上午,他们可能还没有起床,所以街头酒巴的人并不多。随后驱车前往巴顿州的斯图加特。据说在罗马教皇时代,这里的总督很会阿谀逢承,所以允许这座小城保留了下来。斯图加特很休闲,这里的人们在王子广场上沐浴着阳光,对生活的满足感溢于脸上。由于我这个匆匆的外客打着伞,他们特好奇,投来无数友好又迷惘的目光,对他们来说阳光太美好,冬天太长,有阳光的日子一定要好好享受。导游原计划安排大家参观“奔驰”总部,可惜年纪大的人占多,对车兴趣不大,也就作罢了。为了便于第二天游卢森堡,当晚就宿在靠近卢森堡的德国边境的一家乡村宾馆。由于卫星定位仪的导向问题,大巴在高速公路兜了好几个圈才找到住地。夜暮初降,天际还有层层灰白,我们看到从窗口探头张望我们这群外国人的德国人都面带微笑。这里很安静,周边景色也不错,玻璃落地长窗一层不染,就是热水供应不太好,也许是人太多的缘故,设施跟不上。我们只得稍微冲洗一下,免得受凉感冒。 5/27 今天的早餐让大家感到很兴奋,因为食品好多,内容很丰富。有牛奶,咖啡,橙汁等各种饮料。主食有各种形状的面包,蛋糕和小点心。长桌中央是各种颜色的果酱,围着一圈的是白色的形状各异的奶酪。巧克力酱令我垂涎三尺,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多吃。也许是第一顿自助早餐的缘故,我看大家吃的都不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把煮熟的鸡蛋一个个地架在小托盘上端过来,样子可爱极了。德国人做事一向严峻,没想到吃个鸡蛋也这么有风格。 餐后驱车前卢森堡,天下着雨,还有些阴冷。卢森堡给我的感觉很精致 ,街道特别干净。褂着各国国旗的银行很多很多。也许是星期天早晨的缘故,街上的行人稀少。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卢森堡大峡谷,大公馆邸,玛利亚广场等。特别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市政厅值勤的卫兵,他象木偶似的端枪守着大门,一动也不动。我发现他连眼睛也很少眨。但他们的国家有规定,每隔十五分钟,当教堂的大钟响起,他就可以在岗亭前的长廊上来回兜一圈,很人性化哦! 离开卢森堡就往巴黎赶了。一路上尽管晃晃悠悠的想瞌睡,但总觉得在欧州的分分秒秒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不舍得闭上眼睛哦!由于卢森堡在德国的边上,我们的大巴又开上了德国的高速公路。德国人管理水平一级棒,德国人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级棒。高速公路井井有序,大家都很本份地行驶在自己的车道上。我们的德国驾驶员虽然很客气,但开起车来很认真。尽管旁边的车道空着,我看他们情愿排队前行,也不会随意地改变车道,真所谓是次序井然。 欧州的植被天然浑成,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白天出太阳,晚上下雨,一片郁郁葱葱喜煞人。沿途没有看到庄稼,导游告诉我们,欧盟有规定,不能随意地 种植,一切都有章可循。公路边不远处德国风格白墙红顶的幢幢小别墅,点缀在万绿丛中,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然最美的还是高耸其中的教堂。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宗教更是一窍不通,当听导游介绍德国的教徒也 分成三大派: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共产主义所分成的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泽民时代一样,不禁大为愕然。看来我们没有信仰的人是得不到普渡了,心里永远是空落落的。怪不得托尔斯泰晚年也信奉上帝了。 当我们赶到巴黎,赶到凡尔赛宫,已下午五点钟了。凡尔赛宫是我们的自费项目,每人55欧元。讲解员和导游很熟。早就侯在宫门口了。讲解员是二位女士,一位北京人,一位西安人,她们在法多年,都嫁了老外。凡尔赛宫位于巴黎以西20公里,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而闻名于世,它包括皇宫,城堡,花园等。皇宫内最著名的是镜厅,镜厅四面墙上都镶有落地镜,面向庭院的一面有17扇落地窗,让房间更显得开阔明亮。战神厅墙面以昂贵的织品装饰,悬挂着路易十六及王后,王室成员们的画像。由于时间匆忙,我们只看到了礼拜堂,战事厅,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六王后的寝宫。装饰风格虽各不相同,但都极尽富丽堂皇。宫内有500多间大大小小的厅堂,但七点要闭宫的,我们是走马观花,略看一二,这也是跟团旅游的弊病。皇宫的西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大花园,很有气派,比我们的故宫大气,但没有故宫的庄严。草坪,水池,喷泉和林荫道组成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很美丽,听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园之一,我拍了好几张照片。 5/28 这是忙碌的一天,导游给我们安排得满满的。 第一站是罗浮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一进去便看见一座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玻璃金字塔,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藉华人建筑师贝律铭先生。这座玻璃金字塔还有坎坷的历史,刚诞生就遭来不少非议,许多法国人不太喜欢它,不愿接受它。后来随着游客们的追捧,法国人也笑纳了,现已成了热门景点。罗浮宫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法国国王继承了这个传统,它便成了如今收藏艺术品达40万件的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了。它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贯穿其中的便是宗教。罗浮宫的镇馆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我只在《维纳斯》前显了一下丑;,《胜利女神》太高,人很拥挤无法留影;至于〈蒙娜丽莎〉是不允许人靠近的,更不必谈拍照了。罗浮宫的美仑美奂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匆匆而过,只在著名的艺术瑰宝前浏览了一番,也算是到此一游 离开罗浮宫前往巴黎圣母院。在大巴上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电影〈巴黎圣母院〉的场景,尽管时隔多年,但“爱丝米拉达”的名字还记忆犹新。当真的巴黎圣母院出现在眼前时,我似乎有些失望。那曾经有过的神秘感消失了,那钟楼,那塔楼,那尖顶曾经给过我无数幻想……那曾经拥有过的,那已经消失了的都变成了亲密接触。当我轻轻触摸它那冰凉的大理石的门洞,我意识到我还是我,还是活生生的我,只是凭添了些许皱纹和白发。巴黎圣母院内美极了,那彩色玻璃墙面浮雕的是一尊尊图象,块块玻璃图案迥然不同,上面诉说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本人孤陋寡闻,只能在前照张相,权当留着纪念罢了。这天是红日,我们看到了许多修女和教士,还有唱诗班在做弥撒。教堂圣坛前坐着的,跪着的 都是些虔诚的信徒,与他们相比自惭形秽。 午餐后乘游船游览塞纳河。塞纳河边停满了通体透明的小艇游船,听说常年有十四艘游船在塞纳河上接纳服务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塞纳河上共有20座桥,其中比较著名的设计比较漂亮的是:“亚历山大三世大桥”,它在大皇宫边上;“嘎乎塞尔桥”,它在罗浮宫一侧;还有是“玛丽桥”,它靠近圣路易岛,离巴黎圣母院不远。我们在塞纳河上游览了一个半小时(往返),途径一些较著名的景点还有奥塞博物馆,市政厅,协和广场 接着是瞻仰凯旋门。爱德华凯旋门位于戴高乐广场中央,高达50米,是巴黎的象征之一。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延伸着12条主要大街。它建成于1836年,是为了纪念法国军队的光荣和胜利而建。我们在拱门前的平台上看到了不灭的圣火,还有许多花圈,有人在默哀,祈祷。拱门上每一面都有一幅浮雕,取才于1792----1815年的法国战争。拱门的最上端的浮雕是庆祝拿破伦凯旋归来时的情景。凯旋门的内侧还雕刻着1000多位将领的名字。 凯旋门前的一侧有条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这里有巴黎最浪漫最时尚的景观。听说在这里常能看到漂亮,浪漫的法国女郎,可惜我们来去匆匆没有眼福,只能在边上留个影。 听导游说欧洲的天气在五六月份是最好的季节,天气不算太热,日照又较长,只要不下雨,晚上九点还能看到夕阳西下。由于时间还允许,导游又顺路带我们参观了《拿破伦军事学院》。这里陈列着列次战争胜利的缴获品,其中也有镌刻着清朝~年的二艇大炮。导游介绍了这么一个故事:克鲁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他们把大炮卖给了清政府。当第一批炮弹用完后,负责军火的清官就不再购买他们的炮弹,改由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制造。自力更生的炮弹掺和了不少沙子,石块,炮弹发出去打不到敌人,自己却遭了殃,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见中国人的造假由来已久,悲矣! 当我们乘电梯到达埃菲尔铁塔的第三层时,暮色已近。这天天气不太好,风大又阴冷。在铁塔上俯瞰整个巴黎城,说实话感觉不过如此而已,也许是能见度比较差的缘故。我不敢将它与《东方明珠》来比,毕竟这庞大的铁家伙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巴黎的魅力在于文化底蕴,在于它的历史悠久,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是没有可比性的。 在路径《利兹饭店》时,导游介绍这是戴安娜王妃与其男友最后约会的地方。车从这儿开出不久就在遂道口出车祸。这个迷案看来将是永远的悬案了,弄清了又能怎样?世上的许多事情还是在云里雾里的好,“雾中看花”,“难得糊涂”确实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午餐后我们就往瑞士方向赶,这是最长的一次旅途了,计划夜宿靠近瑞士边境的德国黑森林卡尔斯卢厄大学宾馆。导游为了帮大家消磨时间,带领我们大唱革命歌曲,包括七个样板戏。我看着车窗外一片异国风情,听着车厢内久违的大喊大叫的声浪,刹那间我迷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时光倒流,人非物也非了吗?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的是我们的这位星级导游—郭军先生。有幸我们曾经在林东甫先生的“三人麻辣烫”这档节目里见到过他。当时他作为嘉宾,介绍的就是“欧洲行”。他今年46岁,80年进的同济大学,“六四”事件时正在德国留学,后来就留了下来,现已入德籍。他在德结婚生子,已有一儿一女。对于欧洲的政治、历史、地理、人文、宗教他能侃侃而谈,似乎很精通。尽管他放弃了有优厚报酬的“奔驰”公司的工作改做导游有点专业不对口,但他说他喜欢这一行的自在,每天都不是昨天的翻版,而德国人的公司很刻板,老板就当你是一颗螺丝钉,拧在那儿天天机械地重复昨天,他的个性不适合这样的生活。有了郭军先生,给我们的这次旅游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除了我们得到较专业的导游服务,还由于他在德已待了二十多年,能熟练地运用五国语言,一路上能率性地与各国人打交道,譬如警察,各国接待人员,这就解决了棘手问题,节省了许多时间,方便了大家。有的时候,小事一桩,沟通不行,麻烦就大。 车到宾馆已晚上九点半了,一路的颠簸,尽管路面很好,大家还是腰酸背疼的。宾馆的大堂很漂亮,房间也很宽敞干净。郭导说这是我们这次旅游住得最好的一家。 5/30 今天的早餐是在欧洲最丰盛的一顿早餐。除了平日常吃的那些东西还多出了许多肉制品,如德国熏肠,烤培根等。还有一种鱼,不是烧的,炸的,而是浸泡在不知名的卤汁里的,酸酸的,甜甜的,平生第一次吃,很好吃,但不敢多吃。我们中国人的肠胃不知能否接受这种东西,不然麻烦大了,整车人必须等你,每次掏一欧元,开销太大。本人对烤培根情有独钟,记得两年前在北京的中国大酒店住了20天,每天192元的自助早餐,烤培根是必吃不可的,味道真的不错,久违了。 早餐后即往瑞士赶。因为瑞士是个中立国,他不是欧盟大家属的成员,所以入境时就有边防警察前来检查护照。很认真哦,每个人的脸看了又看。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国人的脸都是差不多的,就如我们看他们一般。还有一个插曲,检查过程中,团内一位度蜜月的小伙子,可能想要活动一下腿脚,擅自下车,边警大声吼叫,端起了冲锋枪,把大家吓得不轻。导游即刻与边警沟通了一下,让我们也安静下来。他告诉那 位小伙子,这是在人家的国境线上,不能随便走动。你没有得到同意就擅自闯入人家的国家,后果严重。有惊无险,车终于开动了。 瑞士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们所去的那座城市叫卢塞恩,位于瑞士中部高原,是卢塞恩州的首府。它在卢塞恩湖的的西北,在苏黎士的西南端,周边的阿尔卑斯山脉名峰环绕着它。我们一下车,瞬间就感到一片白光在眼前闪烁,原来是卢塞恩湖背面的皮拉图斯雪山在阳光下反射出的一道道的白光。你能想象吗,山下的人已是春装、夏装了,而山上却是白雪皑皑。听说这儿的雪山常年不化,这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夏季的卢塞恩最高不会超过摄氏30度,山上的白天总在摄氏零下3—5度,而晚上则降至零下10度左右,所以雪是化不掉的,只是到了冬天更厚一些,世界各地爱好滑雪的朋友都会来此一聚。 在卢塞恩的第一项活动便是乘缆车上雪山。不便宜哦,每人60欧元。缓缓而上的缆车让大家兴奋不已。我在国内各地多次乘缆车,但这样的景色还是第一次看到。鳞次栉比的山坡是层层地绿,有深绿的,浅绿的,间隔有序。这种景观想必是无人修缮的,也无法修缮。那种天然浑成的美,让人不得不叹息瑞士人的造化了。令人更惊叹的是那阳光下的雪山,刺眼的白,耀眼的亮,远远近近目不暇接。我们南方人很少看到雪,更不用说 缆车在中途又换了一辆,因为在那一层也有旅游景点。远远朝下望,看到了宾馆和儿童乐园……突然间耳边响起了叮呤,叮呤的声音,声音细细的,脆脆的,是什么在响?我低头寻找。突然眼前浮现的是二十多年前电视剧里出现的情景:头上蓝天白云,小海蒂携着爷爷的手行走在阿尔卑斯山的小径上,旁边是一群挂着铃铛的牛群,羊群……海蒂,海蒂我想起了曾让孩提时代的女儿痴迷过的小海蒂,她那么聪明,勇敢,坚强,曾是女儿学习的榜样。女儿倒不曾造访,我却成了阿尔卑斯山的客人。 皮拉图斯雪山海拔2132米。早在中世纪,人们就相信一条带来吉祥的巨龙和一些精灵居住在这里的高山和深渊之中。传说罗马斗士本丢·皮拉图斯的游魂就是在从前的皮拉图斯湖中找到最后的安歇之地。正是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攀登皮拉图斯山是被禁止的,因为:人们不愿打扰神圣的皮拉图斯!理查德·瓦格纳于1859年登上皮拉图斯山的平台时曾为瑞士中部的壮观景色惊叹不已。此后,如同这位著名的“尼伯农根的指环”作曲者一样皮拉图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如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西班牙的唐·卡洛斯和南极考察者林肯·埃尔斯沃思,他们都在皮拉图斯山上感受过阿尔卑斯山的壮观全景。 缆车到顶,真的近距离接触雪山,捧着冰凉的白雪,不直怎的我反而没在半山腰上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地激动,这也许就是距离即是美的真谛。。我们攀上了最高点,真有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在那儿拍了几张照。由于时间不允许,我们没能钻山洞玩。这也是一道风景线哦,洞口挂着一串串的冰柱子,造形各异,亮晶晶地透明,还不时地往下滴水,所以洞里是湿湿的。我们只在洞口浏览了一番就又乘缆车返回。 下山后导游给了我们一些时间自由活动,因为有人要在瑞士买表。我们没有这个计划所以看也不看,赶快利用这段时间四处走走。瑞士的建筑没有法国的气派,可也很精致、耐看,但最吸引我的当然是美丽的卢塞恩湖,我们在花桥(廊桥)边停留,在湖边休憩,所到之处都那么干净,游人尽管不少,但地上却不见垃圾。瑞士人的环保意思很强,湖水是那么地清澈见底,怪不得在欧洲水龙头出来的水都可直接饮用,原来他们的水质是得到保证的。坐在湖边心旷神怡,湖水的绿,雪山的白,洋楼的红都尽收眼底。此情此景,终生难忘。如果要问我在这个点上哪个国家最令我神往,我会说:瑞士!尽管我们的导游反复灌输:德国最好! 集中后导游带领我们去瞻仰“狮子纪念碑”。“狮子纪念碑”确实很冷清,如介绍一般。这座石雕,马克吐温曾誉其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石狮”。石狮讲述了这么一段故事:法国大革命中,1792年8月10日,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革命党人追杀。由800人组成的卫士环卫着国王和王后,他们奋力拼杀,全部战死,最后国王和王后被活捉。这800人的卫队全部都是瑞士雇佣军。历史上的瑞士是个贫困的国家,瑞士男子迫于生计,大量流落在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青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瑞士的原始资本积累。为了让后代记住这段历史,19世纪初,800名阵亡将士的亲友就筹划于1821年建成了这座雄狮石雕。石雕的下方,用拉丁文写道:“献给忠诚,勇敢的瑞士青年”。我们俩在纪念碑前留了影。石狮给我这样的启示:瑞士现在的富有是靠好几代人浴血奋斗的结果。 5/31 今天的活动内容全在意大利,上午米兰,下午威尼斯。米兰是上海的姐妹城市,它的经济地位如同上海一般。米兰多莫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这样的风格上海有时不经意间也能看到。多莫广场前有不少鸽子,也有许多兜售鸽食的人。导游关照我们,他们一接近,你就要走开,不然他在你面前撕开食袋喂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会向你收钱。多莫大教堂不开放,我们只能在米兰的商业长廊上逛一逛,看一看,没什么大意思,也算到过米兰了。意大利衣服,鞋子,皮包,价格也不菲喔,冰激淋3—5欧元一个。 下午车驶过亚得利亚海湾,就逼近威尼斯了。导游介绍:威尼斯是水中建成的城市,完全是海岛文化,与我们理解中的水乡是两码事。下了大巴,登上游艇,这是进入威尼斯的唯一交通工具。这座水城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许多去过的人还想再去,没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兴奋的目光向两岸眺望,当然不及在塞纳河游船上的感觉,毕竟法国的建筑美是无与伦比的。 下了游艇导游带领我们先去了圣马可广场。一路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气指数略见一斑。圣马可广场的鸽子比米兰多莫广场的要多很多,而且很漂亮。买了包玉米引来无数鸽子,照了张相,挺好的。看到几个意大利小孩很可爱,可能是兄弟姐妹我即挨上前去照张相。没想到风起捋发,照片洗出来不见脸颊,成了绝版。广场边有艺人在露天咖啡巴唱歌助兴,音色很美。圣马可大教堂对外也不开放,我们只能照张相留作纪念了。 接着我们大家排队等候乘坐贡多拉。我打听了一下,为什么叫做贡多拉呢?听说是乘船在水中游玩的意思,这不是导游说的,当时他不在场,过后我也忘了问,有点遗憾!六人一条小船,每人30欧元,时间仅30分钟,他们收入颇丰哦!小船装饰得倒挺漂亮,黑漆亮亮的船身,船椅有锦缎套着,船首尾有两只银色的小鸟护杆,前后呼应,似乎充当保护神。掌舵的意大利壮汉,高高的个子,古铜色的脸庞上架着墨镜,不时地与我们捣蛋,把船撑得左右摇晃,我们尖叫他大笑。船上照的相,因为晃动都有些模糊。一路上看到那些泡在水里的房子,我担心这么潮湿怎么住人?仔细观察,他们一楼是不住人的,大多是过道而已。我在想,到了冬天,即便是三楼肯定也是阴冷阴冷的。好象只过了两个桥洞就折回来了,半小时已到,无话可说,他们掐得可真准呢!上了岸,有人去购面具,有人去买漂亮的玻璃首饰。我也打量了一下,觉得性价比太低,100欧元拿到的只是一条玻璃项链,一条玻璃手链,一付玻璃耳垂。尽管漂亮,他们的工艺很好,但毕竟是玻璃的。我在想,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到周围的小岛走走看看,在岛上悠闲地散散步,在露天咖巴品品咖啡,感受一下意大利人的热情奔放,一定是很不错的美事,可惜没有时间。 夜宿威尼斯,不得不说的是在卫生间的新发现。卫生间除了一个坐便器外,还有个与坐便器般大小,上面装有个水龙头的家伙,我的第一反应这肯定是用来洗屁股的。第二天导游告诉我们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中世纪罗马帝国出征奥地利,时值盛夏,许多士兵都屁股生疮,其实就是痔疮吧,行走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打仗了。将领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奥地利人不生疮呢?问缴获的奥地利俘虏后才知道,他们每天出贡都要洗一洗,由于比较卫生,才不易得病。此后罗马帝国就颁布,所有洗手间都要有清洗池的法令。这个习惯延伸至今,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6/1 本来今天是要去比萨的,拜访一下比萨斜塔。后来许多人提出没多大意思,导游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改去圣马力诺共和国。比萨观斜塔也是自费项目,要30欧元,现加10欧元又去一个国家,划得来。圣马力诺共和国是意大利境内的一个小国,其实只是一座小小的山城,也是“飞地”。我们的大巴盘山而上,风景秀美,人口稀少。车在总督俯前的平台上停下,大家在那儿留了影,然后拾级而上。窄窄的街道边林林总总的是各种小商店,出售最多的是工艺品、皮衣、皮包、冷饮。听导游介绍这儿的东西在欧洲是最便宜的,于是我也购了一个小挂件,给女儿买了一件有异国情调的摆饰品,先生也买了一只花钟。也许是由于建在山上的缘故,我感觉圣马力诺的城堡有些苯重,线条不够美。他们的门呀,窗呀的都很结实,有足够的防御台风侵袭的能力。从山上俯瞰下去,天际边亚得利亚海在闪闪发光,台风季节,它们可不是省油的灯哦!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这么一个小小的山城,也有一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着的中餐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一天我们吃到了鱼,平日里的五菜一汤多的是牛肉、猪肉、鸡肉的,能换换口味总是好事,尽管无名氏鱼做得也并不怎样。 下午就往佛罗伦萨赶。佛罗伦萨素有“花之都”之美誉。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外墙美极了,白色的大理石上嵌有彩色的各种图案。它的外观建筑与米兰的多莫教堂完全不一样,它有园园的拱顶,红白镶拼的线弧,而多莫大教堂远远望去好象是一座座十字架构成的三 6/2 佛罗伦萨到罗马有500公里的路程,导游要求我们比平时提早半小时开路。罗马,梵蒂冈是最后一站了,大家显得有些疲备。罗马是座永恒的城市,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立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五个世纪之久的帝国首都,后又成为天主教世界的首都。2000多年的文明依稀可见,2000多年的时间在那儿静止。当我们踏入这块土地的时候,不得不肃然起敬。 梵蒂冈是罗马城的“城中之国”,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左右,常住的540人左右。当我们行走在它低矮的城墙边,也是国界吧,想象这仅有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的国家,竟然会是世界天主教的总部,它拥有8亿天主教徒,它是他们的精神中心。圣彼得大教堂举世无双,它费时150年才造成的,雄伟壮丽。内外墙的雕像、雕刻、彩色马赛克壁画,无一不是超凡入圣的艺术结晶。我们到时已有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进入了。我们也乖乖地排队等候,乘这空隙之际,大家轮流拍照。对于建筑我是外行,凭直觉感到这儿的外墙还不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美。当我们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步入它的殿堂时,我被怔住了,教堂内的雕刻,壁画甚至彩色的大理石地面美得令人瞠目结舌。我们东方人很少进教堂,更看不到这样气派的教堂。“无与伦比”这是我对这小国家大教堂的最直接的印象。圣彼得大教堂有三座镇宝之物:(一)圣母慈爱画像(二)圣彼得(第一任大主教)的灵柩在圣坛下面(三)右侧前方有圣彼得画像,长命灯相伴左右。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一一顶礼膜拜。教堂的圣坛前虔诚的教徒黑压压的一大片,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屏声静气,导游也尽量压低嗓音,常常以手势取代,着实让我们感受了一下它的庄严肃穆。突然悉悉簌簌过来一群修女,教士,他们的服饰各一,后来导游介绍说,梵蒂冈等级森严,共有十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着装不同。如果他们不同时出现,一般人是分不出泾渭的。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郎基罗设计的。以前对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但丁都有所耳闻,但米氏却是第一次听到。如今他与圣彼得大教堂联系在一起了,我会无法忘怀的。 下午我们游览了罗马城。我对罗马的认识基于电影“罗马假日”,所以“西班牙广场”,“少女喷泉”是必到之处。依稀记得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安妮公主调皮地靠在西班牙广场上的石阶边吃冰激淋的情景,还有在“特雷维喷泉”,又称“少女喷泉”边与格里高里·派克依偎亲热的瞬间……如今这两位前辈都已作古,真感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地渺小啊! 罗马最著名的圆型斗兽场,也叫竞技场,它有上下四层。听说罗马帝国时,贵族们在一个个现在看似门洞的包厢里观看奴隶们的肉搏,奴隶和野兽的恶斗。想象着那一个个血腥的场面,由衷地感到:人类历史也是一部适者生存的历史,当你碰到遭遇战时,你唯有奋力拼搏才能保全自己。 著名的“破船喷泉”边围满了好多游客,这也是西班牙广场的一个亮点。在已成废墟的罗马庄园内,我想起了北京的圆明园。尽管罗马庄园的历史远比圆明园悠久,但在罗马庄园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繁荣与气派。那庭院,那石柱,那走廊,那高高的门廷,无一不展示着昔日的辉煌。听说威尼斯广场重现了罗马庄园,但我感到似乎多了一些现代元素。 整个旅程结束,这晚就宿在罗马郊外的乡村别墅宾馆,第二天从罗马飞往法兰克福,然后再飞回上海。我们到达宾馆比平时早了些,天还很亮。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推着坐在手推车里的小女孩在花园里散步,很美。这意大利小女孩可爱极了,白白的皮肤,圆圆的黑黑亮亮的大眼睛盯着我们看,遗憾的是胶卷拍完了,我只能用手机给她照了张相留作纪念。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年轻的母亲就是这宾馆的女主人。这幢别墅太漂亮了,它大大小小的有好几个组成部分。夕阳的余辉下,那露天酒巴,那游泳池,那别致的千秋板都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紫。还有那造型优美的棕榈树给人一种恬静感,小径边摆放的各种盆景,让人舒适,惬意。我上了楼又下楼来,在园中坐坐走走,久久 不愿离去。我是个感性的人,对美好的东西特别能感受,我明白这生这世再也不会有机会来了,我愿意多容纳些美好在心间。 6/3 由于是中午的飞机,这天早晨大家起得较迟,早餐也用得较迟。导游关照大家多吃点,因中午的短途飞机,一般只供应些饮料和小点心,且罗马到法兰克福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旅程。 在开往机场的途中,郭导帮我们总结了这次欧洲行的三多:教堂看得多、牛肉吃得多、厕所上得多,引得大家哄然大笑。确实如此,大家为了省下10元人民币,有时一到免费厕所不想上的也上,“一个一个来”这是郭导的口头禅。也回忆了我们一路前赴后继地经过七个国家,行程达3350公里,相当于在上海跑了三次北京。大家都庆幸碰到了一位有资质的导游,从他不主张我们化80欧元吃法国大餐那刻起,我就认定他的人品也很好哦!大家都有点恋恋不舍的,因为他将在机场与我们告别,返回德国巴顿州的家中。在机场我俩、何美和郭导还合了影。 顺便说一下,去时乘坐的飞机是空客340,很大哦!除了头等舱,里面还有三进,感觉很宽敞。洗手间在下层,有5间。回来时乘坐的是波音747,都是德国汉莎公司的。还想说的是,一路走来我发现,无论在德国,法国,瑞士,卢森堡乃至圣马力诺,民居的阳台都不见有晾晒的衣被。阳台上摆放的全是各式各样的化卉盆景。房子本身就美,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行人的视觉享受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意大利就两样了,阳台上也象中国家庭一样挂着,吊着不少衣服,比我们进步的是他们还未伸出晾衣架。就这一问题我请教了郭导,他意味深长地说:“这与国家的富有程度,文明程度有关”,我哑然了。 别了,欧洲!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6781/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